第19章 中广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

八月的清晨阳光明媚,周朝先身着一件简单的白色短袖衬衫,衣角随意地扎在深蓝色的牛仔裤里,穿着一双“中国强”运动鞋,站在门口伸着懒腰哼唱着《蜗牛与黄鹂鸟》。

这首歌是左宏源当年还在中广工作的时候,创作的儿歌,还有丑小鸭、小毛驴都是他的作品。

“今天就我自己去西门町吗?”陈良琦推着三轮车,三步一回头,两步再回首地看向死党,有一种难舍难分感。他抿了抿嘴唇,眉头微微皱起,似是对独自前往西门町这件事心里没底。

“不要那么怂,你先去。等我中广忙完再去。”周朝先推了一把三轮车。

感慨短短不半个多月,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中广于周朝先而言,是他全新的起点,只要国际学舍的表演圆满完成,自己绝对能敲开乐坛的大门。

送走死党后,他骑着脚踏车,一路朝着仁爱路飞奔而去。

中广原来在新公园内,是日据时代的建筑,三十年代最流行的“帝国冠帽式建筑”。有露天音乐台、拱桥池塘、花园,相当的典雅。

不过,随着电台的飞速发展,已然满足不了日益壮大的事业需求。于是,两年前,电台耗资 6000多万精心打造了广播电视大厦,年初正式启用,就在仁爱路这边。

一座主楼十层的简约现代建筑,浅色的外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周朝先穿过宽敞明亮的大厅,大厅的地面光可鉴人,倒映着人们匆匆的身影。在保安的指引下,他来到了陶晓清的办公室。

“晓清姐!”周朝先站在门口,微微探着身子,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轻声喊道。

坐在工位上正埋头写稿的陶晓清,听到声音后,手中的笔顿了一下,她抬起头,看到周朝先后,连忙站起身来,脸上堆满笑容:“你来了,快坐。乐谱带着吗?”

“都带着呢!”周朝先拍了拍身上挎着的单肩包。

“那行,等一会乐队上班,额……我带你先转一转吧!”

大厦内部就跟电视台没区别,有新闻编辑室、技术设备区、行政办公区……

陶晓清也不可能带他参观每一间办公室,只是沿着去往录音棚的路线,简单介绍路过的那些办公室的功能。

“你要是在这上班,经常能遇到大明星。像最近播出的《神龙》里的金滔、易鸿……”陶晓清一边走着,一边侧过头,微笑着对他说。

周朝先点着头,如今宝岛虽然只有六十万户家中有电视,但不耽误左邻右舍围观。谁要能出演电视剧,一定会红遍宝岛。

中视七点档到八点半档一直播放电视剧,因为娱乐节目少,所以电视剧没有低于五十集的。

像第一部电视剧《晶晶》直接一百零二集,今年上播的《怒江春暖》《彩凰曲》都是五十四集,吸引了无数观众每晚守在电视机前。

不一会儿,来到录音棚。陶晓清看到乐队的人已到了,她快走几步,笑着打招呼:“你们来了,我还以为要等一会呢。这就是我昨天说的民谣歌手周朝先。”

周朝先赶忙走上前,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依次与乐队的几人握手。聊天时,他发现人群中有个气场不凡的大佬,这人叫金祖龄。

金祖龄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国字脸,鼻梁上架着一副蛤蟆镜,很自信。他上身穿着一件鲜艳的红衬衫,蓝色的牛仔裤里,脚下蹬着一双黑色的皮鞋,整个人看起来非常时髦。

宝岛本土第一支热门合唱团洛克乐队就是金祖龄与好友组建的,当年他们的表演甚获常公的妻子喜爱,还长期在霉菌俱乐部驻场。

如今,金祖龄和陶大伟等人组建的雷蒙乐团,他担任主唱。

“听说你们乐队被人邀请去米国表演?”陶晓清眨了眨眼睛,满是好奇地问道。

金祖龄听到这里后,微微扬起下巴,语调都不自觉地高了几分:“有老板邀请我们,专门给老外表演,不是在唐人街哦!”

周朝先在一旁听他们聊天,这才知道自己有些小觑这个时代的歌手了。能被美国佬邀请,一定是有着过人的天赋,否则美国佬为什么不邀请本土的歌手呢?

在这个华人备受歧视的年代里,雷蒙乐队能出国表演,简直就是为国争光。

“我们乐队改名叫龙族了。”金祖龄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转身看向周朝先。这小子帅的像电影当红小生狄龙。能被陶晓清邀请的人,肯定有两把刷子,于是客气地问道:

“你就是周朝先?最近全省会都在传你的现代民歌理论,有野心呢!”

“我当时也是胡言乱语,哈,当不得真。”周朝先挠了挠头,谦虚地说道。

“这就没意思了,敢作敢当嘛!你有没有创作摇滚的想法?”金祖龄挑了挑眉毛说道。

周朝先摇摇头,现在版权混乱,在没有正式加盟唱片公司前,还是不要搞太多的歌曲。

半个月后的演唱会,他只需要演唱一首歌,但是周朝先准备白嫖,录制三首。

编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周朝先这十多年的生活,根本没有系统学过音乐,不过好在留学梦中他在这方面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

听一遍音乐就能分辨出其中的乐器,接下来,他只需要仔细琢磨乐器的搭配细节就可以了。

就拿《美酒加咖啡》这首歌来说,它需要钢琴、吉他、贝斯、弦乐组、爵士鼓。

“金大哥,按我的理解,这首歌的原声贝斯用walking bass线条为主,偶尔穿插切分音……”

金祖龄听到这,不禁对周朝先刮目相看,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子有点东西啊,之前以为是个野路子出身,看他一个一个乐器提点注意事项,就知道对方有一定的乐器造诣。

“你小子跟谁学的编曲?”他好奇地瞪大了眼睛,凑近问道。

“额……我靠哼哼写歌,然后熟悉乐器,凭感觉搭配。”周朝先敷衍着。

金祖龄和陶晓清面面相觑,这牛逼吹的……

一首歌的编曲从乐器的搭配,到切入点,再到乐队练习,就耗费了一上午的时间。

到了下午,众人吃了一份简单的盒饭后,马不停蹄地正式开始录制。

可几遍下来,周朝先总觉得差点意思。最后发现间奏缺少高频旋律与人声对比,也就是效果不够饱满,一拍脑门,想起原曲中有颤音琴。

就这样,一直折腾到晚上八点钟,才终于搞定编曲。大家一看这么晚了,也不着急走,而是互相使了个眼色,让周朝先唱一遍看看效果。

实际上,乐队的人心里都打着小算盘,想挑挑刺,让这个折腾了他们一天的周朝先也尝尝被“刁难”的滋味。

妈的,唱的真好听!

乐队的人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原本准备好的挑刺话,卡在嗓子眼里,最后只能扫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