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你知道个鸟!
- 1971文娱黄金时代
- 你是我的茉莉花茶
- 2715字
- 2025-05-06 09:45:04
梅晓哥的“猫王附体”,似乎大脑陷入短暂的宕机,以至于竟错过了进入副歌的绝佳时机。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般细微的差错往往很难被轻易察觉。毕竟,多数人对歌曲间奏的时长并无明确概念,只是觉得铁器时代乐团表演风格像扶乩。
不少年轻人对视而笑,小时候都当过乩童,对这种虔诚的表演方式并不陌生。
有那么句老话,“信则有,不信则无,岁月悠悠,世间终会出现两……”窜台了。
乐队的其他成员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
最近这段时间,频繁出现此类状况,可他还振振有词地狡辩,说是从猫王灵乐中获取了灵感,有感而发。
实在不清楚他的灵魂,到底是对接上了上帝,还是被魔鬼给缠上了。
没办法,钱难赚,屎难吃。这场表演不可能就这么撂在地上。
好在其他成员之间默契十足,心有灵犀。他们不动声色,将间奏又重新演奏了一遍。鼓手瞅准时机,最后重重地敲下一击,宛若回魂术。
梅晓哥眨了几下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挺着小腹,试图让自己那略显虚弱的身子,能够爆发出更悠长、更饱满的气息,接着唱道:
“And you're always there to lend a hand……”
原本那堪称完美的中音,却在这关键时刻突然破音了。梅晓哥的脸红的像猪肝,本想给那小子点颜色看看,什么叫经典音乐。再加上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绝对能让全场嗨翻天。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他失败了。
这时,他的身后有人忽然说道:“小哥,唱完。”
台下已经不再安静了,年轻人开始小声交谈,他们还纷纷模仿起梅晓哥刚才颤抖的身子,随后故意学着破音,发出一声怪叫。
现场一片哄闹,有拍手大笑的,有鼓掌起哄的,还有调皮地做着鬼脸的。这些年轻人正处在激素旺盛的年纪,哪里会顾得上台上表演者的感受。
主管在一旁看着,心里暗自摇了摇头,默默在心底打下一个大大的“×”,打定主意,铁器时代以后绝对不会再出现在受邀名单里了。
这都演的什么呀,简直连学校里的学生表演都比不上,实在是太差劲了。
就这样,猫王的经典曲目《The Wonder Of You》草草结束。
陶晓清快步走上舞台,她熟练地甩了几下话筒的长线,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不失专业地说道:
“感谢铁器时代,让人耳目一新的表演风格。给我们带来去年猫王推出的卖座歌曲。我们一连听了这么多英文歌,想必大家也想换换口味。下面有请最近在省会掀起民歌波澜的周朝先!”
周朝听到自己的名字,站起身来。他穿过板凳席位时,耳边传来不少乐队成员鼓励的话语:“加油,小子!”
不管怎么说,能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周朝先的内心顿时涌起一股力量。他挺直脊背,面朝舞台走去,能明显感觉到背后有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
他踏上木制台阶,每走一步,台阶便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舞台整体是由钢架子搭建而成,上面铺着木板,人踩上去,能明显感觉到木板微微下陷。
这里自然不能与台大报告厅相比,但这种舞台,就是当下歌手主流表演场地。
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周朝先看着台下复古造型的年轻人,像是老照片里走出来,鲜活地站在了自己眼前。
1971年,他人生中的第一场商演,就此开始。
周朝先微吐浊气,平复了一下心情,随后轻轻划拨着吉他琴弦。他有意先弹奏起《乡愁四韵》的前奏,主要是想炫技,将自己独特的演奏方式展示给大家。
随着那一声独特的滑音响起,后台早已准备好的提前录制好的曲子也适时播放起来。
台下的年轻人等的有些不耐烦了,开始小声抱怨起来。什么歌曲啊,前奏居然这么长。要是平常,他们肯定不会买这种歌曲的唱片,不过好在现在是免费听,倒也勉强能接受。
终于,周朝先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缓缓响起:
“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歌声悠悠,周朝先恍惚间仿佛回到了留学时的梦中,脑海里各种画面如走马灯般不断浮现。
是跨过鸭绿江回望故乡的白桦树;是山河上下一片红的昂扬不灭;是春风又绿的南岸;是自卫、是南斯拉夫被炸的悲愤、是撞机的痛心、是奥运的盛大与辉煌、是世界工厂,是再次雄起的中国人。
音乐永远是承载情绪的事物,此刻,周朝先在歌声中,尽情传递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情丝,是乡愁,是奋斗,是希望,是春华秋实……
他从没有过像如今这般复杂的心情,面对“古人”述说着未来的故事。
观众席上没了声响,这些年轻人没有回去过,不知道长江是什么的,不知道黄河真有那么多泥沙吗?海棠叶是否依旧红似火。父辈口中的故乡,化作他们儿时的梦。
突然!
一个年轻的姑娘跑了上去,从拎袋里拿出一塑料杯塞进周朝先的手中,紧接着,还大大方方地抱了他一下。
这一突发状况,周朝先很懵,很快反应过来,没有停下演唱,只是小声说了句:“谢谢。”
歌曲进入间奏时,周朝先下意识地喝了一口饮料,这才发现,原来是一杯奶茶,只是珍珠似乎还没完全熟透,咬起来有些生硬。
他好奇地仔细看了看杯中奶茶,又下意识地抬头望向送奶茶的姑娘。这一看,他愣住了,竟然是她——邓莉筠。
邓莉筠站在台下,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可眼眶却微微湿润,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周朝先挥了挥手,再唱第二拍的时候,观众席里有人骂了一句:
“八嘎,GAN你娘,长江水是圆是扁,你知道个鸟!”
声音响亮,怒不可遏。即使看周朝先不顺眼的铁器时代主唱梅晓哥都不敢说这句。
所有人看向了声音来源的方向。
胖子陈良琦、张爱嘉、杨祖筠、邓莉筠、左宏源、陶晓清……所有人都“唰”地一下站了起来,尤其是那些来自外省的孩子,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与不满。
不和谐的粗气过后,歌声依旧:“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日据时代的五十年不是那么容易磨平的,许多本省人日语比老国语说的还溜。
这些人往往还是本土的世家豪族,除了个别极端派,大多身子软,东风来了朝东风,西风来了拜西风。
周朝先感觉到了压力,崇洋媚外可不只是西洋,还有东洋。
歌声结束后,主管准备上台让大家冷静下来,可他还没走几步,就看到台上的那个年轻人右手夹着塑料杯,食指直直地指向台下发出怒骂的方向。
“你觉得你很威风?‘狗熊主义’?‘够屌’?你看什么?cnm,出来单挑啊!”
周朝先这一喊,那股江湖大哥的习性瞬间暴露无遗。虽说他胸口没有纹着九条龙,也不是在铜锣湾混江湖的,但老子在新文山没有怕过谁?
周朝先匪气的喊话,像是一只穿云箭,给了台下众多学生一个信号。观望派还在等,行动派已经撸袖子飞踢了过去。
十几个小伙子,有抓着对方衣领的,有捆着胳膊的,有练拳击的,有练习十巴掌的。
“干他,TMD,狗汉奸!”
怒骂声、讥笑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在国际学舍内回荡,原本开开心心的招生演唱会表演,成了街边斗殴。
主管见状,无奈地快步走上舞台。他低头看了一眼手表,右手食指轻轻敲打表盘,嘴里在那无声地念叨着什么。
两分钟过后,他猛地伸手,大声喊道:
“好了好了,你们干什么吃的,还不赶紧拉开!人要是没什么大事,就送去警总那!好了,大家都回到座位上,年轻人就是气盛,火气这么旺。表演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