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马克·吐温的邀请(2)
- 1890:我在大英当文豪
- 八豆居士
- 3561字
- 2024-12-26 17:36:38
“……美,美国,是么?”
“是的。”
马克吐温重重地点了点头。韩率愣愣地看着他。
虽然他在英国住了很久,但作为华国人的身份认同似乎还没有完全消失。
听到“去美国”这句话,他脑子里冒出来的居然是“去夏威夷度假”。
这老家伙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更重要的是,夏威夷还不是美国领土。
……应该不是吧?
总之。
“……从您的说法来看,似乎不是让我去一下的意思吧。”
“嗯,是让你彻底搬过来。”
马克吐温平静地说,纽约有个好机会。
即使现在不需要什么,从生活用品到房子人脉,他都可以提供帮助。
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提议。
不,纽约的房价现在和将来都一样贵,不用自己的钱就能提前占到地?这太让人心动了。
但是,怎么说呢……
突然听到这么好的事,说实话,韩率的思绪还没整理清楚。
“嗯。”
所以韩率慢慢喝完茶后……还是不明白,就问了。
“为什么?”
“哼,我的解释不够充分。”
你才知道啊?
韩率差点就脱口而出这句话,但还是忍住了。
马克吐温不像他那暴脾气,挠了挠头,慢慢地组织语言。
“嗯……好吧,首先,你的作品。”
“我的作品?”
“首先,你的作品对英国文学来说太格格不入了,你知道吧?”
“是啊,嗯……我知道。”
韩率只能点点头,在这里他已经听过很多次了。
不管受欢迎程度如何,他的作品形式仍然更接近网络小说。
整体主题意识薄弱,描写简化,韵律的细腻之处大多被忽略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当今的英国文学是相悖的。
尽管如此,韩率仍然感谢那些购买他书籍的读者们。
“但是,美国文学不一样。”
马克吐温张开双臂说道。
“虽然很不好意思,但我写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后,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您是不是想自吹自擂……”
“不是的,我只是想说,美国文学正处于创造的过程中。”
马克吐温解释道。
潮流是循环往复的。
无论是读者还是作家,一旦对某种形式产生兴趣,这种形式的作品就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成为时尚。
“但是这种形势必然会改变。”
“因为人是适应了就会厌倦的生物。”
“正是如此!”
首先厌倦的可能是作家,也可能是读者。
但可以肯定的是,总有一天会厌倦,而流行的形式通常与之前的形式背道而驰。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形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前一种形式的影响。”
“您说的是范式吧。”
“范式?嗯……意思差不多,但也不能说完全一样。”
嗯,在这个时代还没出现这个词吗?
总之,马克吐温这样开头,继续说道:
“我所看到的艺术流派的历史大致如此。但现在的美国不一样,是的,虽然语言相同,但它与英国文学在气质上完全不同,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正在兴起。”
“所以您想邀请我去美国?”
“是的,你比在美国更适合在美国取得成功,在我看来是这样。”
“……像我这样的黄种人?”
“有钱的话,那些说这种话的人,直接用金条砸死他们就行了。”
哎,《镀金时代》的作者能这么说吗?
那本书就是那个吧?引领美国边疆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王摩根、钢铁大王卡耐基为了争夺第一名而开启的强盗贵族时代的故事。
看到韩率这样的眼神,马克吐温似乎也觉得尴尬,挠了挠头说道:
“嗯,说实话,我对北方强盗贵族们也不怎么感冒,他们和南方奴隶主一样。虽然发展迅速,表面上有多成功,但底特律工业区的贫富差距和劳工权利就有多么悲惨。”
“您这么说可以吗?”
“问题在于如何赚钱,而不是如何花钱。这也是第二个原因……反而,你这样的角色在美国取得成功,才能让那些愚钝的白人下层阶级也长点脑子。”
“我明白了。”
总之。
美国新文学时代即将到来,让我们携手寻找ONE PIECE!之类的。而这艘海盗船上,将有一位有色人种船长——韩率。
基本框架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没有太大区别。顺便还可以作为他想要表达思想的素材。
正如他所说,这足以成为一种文化冲击。
就其本身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个坏提议。
去美国并不会让韩率现在的生活发生太大改变。
韩率已经听说了他的作品在美国卖得很好,从未来和市场规模来看,直接在美国销售更好。
现在美国的人口也比英国多得多。
虽然会有些不舍得与私下交好的朋友们分开,但他又不是没钱,而且韩率已经成年了,现在没有理由害怕钱花光。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欧洲,这是无法避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场以欧洲为中心,造成四千万人伤亡的大战。
考虑到1914年只剩下20年了,早点去美国定居或许……更好。
但是。
“对不起。”
“嗯,是不愿意吗?”
“我还想在英国做很多事情。”
韩率笑着说道。
去美国的好处确实很大,但留在英国的好处也不小。
如果说美国的文学范式是从零开始,那么英国则是在新旧融合中,诞生了迷人的类型文学混合体。
当然,韩率是一个网络小说作家,他为了钱写作。
但是……除此之外,韩率并不是仅仅为了钱而写作。
他也是福尔摩斯迷,看着爱丽丝和彼得·潘长大,《指环王》电影让人热血沸腾,乘坐火车穿过隧道,看到湖边的魔法学校,让人充满梦想。
只要韩率对类型文学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尊重那些创造了它的前辈们,在这个时代的英国,他就还不能离开。
嗯,也还未报答米勒先生的恩情,孩子们要是知道韩率离家出走,肯定哭哭啼啼的。
最近玛丽也长大了不少,已经会咿呀学语,还会翻身了。
这样看来,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
而且,虽然还很遥远,但韩率或许能做些什么。
他只想专注于当下。
嗯,大概就是这样。
“对了,我自称福尔摩斯迷,居然还没见过柯南·道尔。
直接去找他好像有点像私生饭……我死之前能见到他吗?”
他居然杀了福尔摩斯。
之前完全没有这种迹象,看来福尔摩斯不死不行吗……这是历史的复原力吗?
以后见到他,一定要问他“你为什么要杀福尔摩斯?”
韩率正想着这些,马克吐温舔了舔嘴唇,摇了摇头。
“没办法,你不想去,我也不能强迫你。”
“谢谢您的好意,我很抱歉。”
“不,不是的。看来是我说错话了。”
虽然这么说,但马克吐温似乎觉得很可惜,还是给了韩率他的联系方式,以防万一。
韩率接过联系方式,微微一笑。
“事实上,地点并不重要。我们是通过文字交流的人,现在是‘八十天环游世界’的地球村,不是吗?”
“哈哈,是的,这话也对。哼,地球村……就像隔壁邻居一样?如果铺设了电报线,每天都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嗯,越想越有意思。我喜欢。”
“哈哈……是的,我们还有自己的品牌。”
啊,这个词在这个时代还没出现吗?韩率挠了挠后脑勺,把那张纸收进口袋。
“那么,以后也请多关照。”
嗯,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什么事,但以后如果去美国的话,一定要请他当向导。
无论如何,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的人脉是不能忽视的。
大英帝国的“官方”权力结构是内阁责任制的议会君主立宪制。
但就像世界上所有权力机构一样,这种官方结构并没有多大意义。
三权分立?孟德斯鸠?那是什么玩意儿?在大英帝国,根本不应该出现这种狂妄自大的名字。
所以,行政部门的工作和议会的工作混杂在一起,议会和枢密院的工作混杂在一起,枢密院和行政部门的工作混杂在一起。
如果指望刚建立30年的官僚制度能正常运转,那才是真正的贼心不死。
更何况,用《权利法案》这样的过时制度,怎么可能限制联合王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陛下的权力。
正因为如此。在外交和军事问题上,最强硬的鹰派正是维多利亚女王,因此议会虽然运转良好,但也无法不顾及皇权,这是一种奇特的微妙关系。
因此。
从财政部下属国税局获得,在同一萨默塞特府内传递的文件,对一个没有名字没有户籍的海军军官……皇室直属秘密情报人员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工作。
“文学协会要举报本特利出版社逃税?”
“是的,陛下。准确地说,现在正密谋这么做。”
哼。女王冷笑一声。
为了应付场面才留着他们,没想到居然干这种事。
“哦,那么这家出版社真的逃税了吗?”
女王冷冷地说。
事情是事情,逃税是逃税。
如果女王自己是国家的核心,那么税收就是国家的呼吸。
不收税,国家就会枯竭。国税局拥有的强制执行力之所以总是名列前茅,就是这个原因。
而且,如果借此机会彻底摧毁这家公司,并将那群讨厌的家伙收入皇室直属麾下……女王正想着这些的时候。
“根据解释,可以认为他们确实少报了一些可以解释为逃税的金额。但是,这个金额少到可以认为是在误差范围内,而且他们每年都会捐出相应的款项。特别是今年,捐款金额相当可观……如果诉诸法律,出版社胜诉的可能性非常高。”
“也就是说,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没意思。”
这种程度的逃税,很多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做过。
尤其是今年捐出的款项,更是致命。即使是女王自己看来,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且……这用途,真是让人讨厌。
虽然可以抓住把柄,但伦敦金融界可能会因此动荡。
为了抓一只臭虫而烧掉整个茅屋,这种事做不出来,维多利亚无奈地舔了舔嘴唇,摇了摇头说道:
“那就照原样交给国税局,不要再乱动了。”
“遵命。那么,文学协会怎么办?”
“不管他们,反正只是一群只会占位置的失败者。”
“遵命。”
“还有。”
维多利亚女王突然笑了。因为这件事,她想到了什么。
“准备一下。”
“去哪里?”
“好久没看热闹了。”
敢说老太婆,哼。
年老而顽固的女王,可能会忘记恩情,但绝不会忘记小小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