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侯景要南下擒龙!
- 六龙同朝,家父千古暴君?
- 幸我所得
- 2857字
- 2025-02-06 17:02:40
王质为何率领三千水军离开采石矶呢?
九月中旬的时候萧衍特地召临川太守陈昕回来助防。
陈昕是南朝名将陈庆之的儿子,十二岁就随父入洛,精善骑射且骁勇善战。
十九日,陈昕到了建康,听说皇帝派遣草包王质去巡防采石矶,觉得委实不妥。
陈昕进言:“采石矶乃是重镇,王质自小娇生惯养,弱不禁风,而那侯景凶名远扬,王质怕是难以招架得住侯景。
恳请陛下让自己接替王质,坐镇采石矶,巡防采石渡口。”
萧衍:“爱卿乃是功勋之后,一心赤诚,朕应允了。”
萧衍对名将之后陈昕的信任显然远超过北土归附的羊侃。
是日,萧衍立即任命陈昕为云旗将军,率军前往采石换防,王质则被调回京城,担任丹阳尹。
二十日,收到调任诏书的王质喜出望外。
王质:“某总算可以脱身这个鸟不拉屎,还有凶人在旁的鬼地方了。”
王质收拾行囊,欲要连夜率领部众撤离采石矶。
王质的部将连忙阻止:“眼下接替巡防的将军尚未到任,宁远将军您怎么能提前撤退呢?”
王质:“那就再等一夜。”
是夜,王质顾自喃语:“采石对岸数十艘大船威风凛凛,那侯景又是杀人不眨眼的恶汉,自己这三千水军岂能平白折损于此?
古今南朝多少事,自东晋到刘宋,后历萧齐,再到如今的萧梁,自己出身的琅琊王氏始终是名门望族,屹立不倒。
如今连身为皇帝亲侄子的萧正德都刻意将大船留露给侯景,自己只是皇帝的外甥,又有什么值得拼命的呢?”
这一晚王质做了一个急剧反转的美梦:自己先身处秦淮河畔美娇娘中,尔后画面骤变,顿然为一群青袍铁甲、面目狰狞者所围住,于是被吓醒。
二十一日早上,王质率领部众往返台城东南的丹阳郡城。
【台城,南朝台省和建康皇宫所在地,是南朝国家政治中心所在】
王质:别人笑我太怯懦,我笑他人看不穿。
而此时陈昕的军队还在半路上。
二十一夜,侯景趁着这个空档,率领八千人马东渡了长江。
二十二日白天,侯景八千部众悉数过江,兵不血刃占据了采石矶。
侯景马不停蹄、分兵两路,另宋子仙引领一千精骑奇袭采石沿着长江西南方向不远处的姑孰,确保后方无虞。
侯景自己则率领主力继续向着东北,建康方向挺进。
宋子仙的精骑速度极快,于当日兵临姑孰城。
驻守姑孰的淮南太守、文成侯萧宁自恃长江天堑坚不可摧,遂守备如常松懈。
于是,宋子仙连夜攻取姑孰,萧宁被擒。
与此同时,南津校尉江子一率舟师一千余人,想要在采石矶下游邀击侯景。
【长江大体自西向东,采石矶下游即靠近建康的流段】
但是,江子一的副将董桃生,因为家在江北不愿为萧梁拼命,遂带领自己的部众佯装溃败逃走。
未战先溃,江子一的舟师军心大乱,虽坐拥坚船利器,依旧为侯景所破。
江子一只得收集余众,步行回建康。
扫除江子一水师,夺占其舟船的侯景,在长江上可谓是睥睨一切。
于是太清二年初秋,在长江南岸采石渡口不远的江面上,有数十艘载着八千人马的大船正乘风向建康驶去。
士兵们皆身穿青袍,身穿铁甲,黑色的幡旗迎着江风猎猎作响。
为首的则是一个身高不足七尺,满脸狠厉的老跛子,此人正是萧梁河南王、南豫州牧侯景。
二十二日傍晚,身在台城的萧衍得知侯景占据采石矶,俨然渡江,遂愁眉不展,因为事态的发展愈演愈烈,甚至到达了他不愿接受的地步。
萧衍陷入了自我怀疑:“朕少年英才,襄助萧鸾登基,两战北魏,诛除东昏,代齐建梁,争霸天下。
朕勤于政务,选拔良吏,广纳谏言,修订刑律...
朕为人节俭,宽宏治国,大兴文武盛事,开创几近五十载的太平天下。
如今怎么会为一个胡虏小儿所兵临城下呢?”
萧衍根本无法想象,自己明明派出了二十大军分兵四路,明明是胜券在握的碾压局,怎么还会让侯景这厮兵临城下呢?
八十五岁的梁武帝突然感觉自己老了,好似风中残烛,一吹就倒。
一年前他还踌躇满志,剑指中原,现在却觉得年迈无力、任贼欺辱。
前一阵子他还精力充沛、觉得可以感化众生,如今却觉得心灰意冷,恶煞临门。
佛说慈悲为怀,普渡众生,萧衍感觉古往今来慈悲大度者,莫过于自己这般了。
可如此圣德昭著的自己,为什么还会沦落至此呢?
萧衍硬朗了数十年的背,刹那间坍塌下去。
是夜,太子萧纲见事态急转直下,身穿戎装入宫,欲为战帅守护建康,请皇帝指明方略。
萧衍摊手:“这本来就是太子你的家事,何必再问?
从即刻起,内外诸军事都交付给太子你来处理。”
萧纲和父兄一样,才华横溢,也是一个大才子。
在文学史上,萧纲和父亲萧衍、大哥萧统、七弟萧绎被合称为四萧,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围绕在萧纲身边,也形成一个以他本人和徐摛为核心的文学集团。
萧纲为太子时,在东宫常与文人墨客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及颠鸾倒凤的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
后来也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其艳丽程度,从萧纲所作的“簟纹生玉腕,香汗浸红纱”中可见一斑。
萧纲负手离殿,殿外夜明星稀,殿内烛火依旧通明,居于宝座上的老翁俨然老态龙钟。
萧纲知道大梁帝国的重担已然托付到了自己身上。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萧纲立刻下令全城戒严。
建康城,自东吴伊始至今,几近三百载为京辇神皋所在。
在萧衍长达几近半个世纪的太平治下,建康城内人口多达28万户。
若以每户五人来粗略计算,如今的建康城大致有140多万人,而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城内的士族、军人、奴婢和僧人等群体。
要知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萧衍佞佛,广修佛寺,仅建康一城便坐落有几近五百座寺庙
萧衍还大力提倡百姓出家,以至如今仅健康城内的僧尼就有十余万。
太清二年的建康城,毋庸置疑是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
建康东傍钟山合燕雀湖,西倚石头山河长江,北有鸡笼山和覆舟山以及玄武湖,南枕秦淮河,整座建康城素有虎踞龙盘之称。
皇宫所在的台城,就处于江河湖山的天然屏障之内,台城周长约八里,共有六个城门。
南北走向的朱雀桥是秦淮河上最大的一座浮桥,也是从秦淮河南岸通往北岸建康城的唯一通道。
朱雀桥北的朱雀门是从南面进入建康城的第一门户,也是侯景欲要擒龙的必经之路。
二十三日早,萧纲召集群臣于太极殿商议侯景兵临建康的险要大事。
是日,萧纲任命大府卿韦黯屯守台城六门,缮修宫城,准备迎敌。
韦黯自从寿阳遭受侯景的欺辱,回到建康便为同僚取笑,如今太子殿下重用自己,顿然感恩悌德。
韦黯暗自发誓:“吾父如虎,父子二人深受皇恩,黯定竭力报效!”
临贺王萧正德则被安排屯守在朱雀桥北段、建康的南大门,朱雀门。
萧纲还下诏让邵陵王萧伦和湘东王萧绎各自引领大军,入京勤王!
侯景进军速度极快,在九月二十三日下午就抵达了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板桥。
如今的建康城已经接近半个世纪不曾见过战争。
城内外的黎民百姓早已过惯了清平岁月,此时听说胡虏来袭,顿时陷入到人人自危,恐慌混乱的局面,御道和街上的行人相互抢掠,以至于道路不复通行,俨然失去秩序态。
随着侯景大军的到来,这座承平已久的古都,宛若手足无措的小姑娘,只能任人蹂躏。
而萧衍的人生也被仿若敲响了丧钟。
这是侯景第一次踏上长江南岸这片土地,他坚信自己会开启新的篇章。
对于一个在北境边塞长大的人来说,眼下却能在江南水乡纵马驰骋,这是连当年的拓跋焘都不能够做到的事情。
而他侯景却做到了。
侯景气吞山河:“古往今来南下擒龙者不是没有,但北人南下建康擒龙者,迄今没有出现。
我侯景万骨,要南下擒龙,定亘古难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