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红糖作坊(求追读)
- 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
- 冒奶的小键盘
- 2026字
- 2025-04-08 12:56:34
陈光明静静看着未来媳妇吃肉。
虽然还不能把人娶回去,但两人的关系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
“慢点吃。”他柔声笑着。
林雨溪不好意思的点点头,连耳尖都红了。
陈光明舔了舔干涸的嘴唇,拿起一旁的镰刀,就去割柴。
林雨溪忙阻止,但陈光明怎么会听。
这可是表现的好机会,除了会照顾人还不够。
林雨溪边吃边看着眼前的男人干活,目光也渐渐柔和下来。
陈光明割好柴放进背篓里,在小溪边洗了洗手,先一步下了山。
八十年代人的观念很保守,谈对象连牵个手都小心翼翼的,看电影都要隔着坐。
一个不小心被人举报个耍流氓,还是挺严重的。
等他回到家,陈父也晃悠悠的回来了,显然在外面喝了不少酒。
同时,陈父还带回了明天村里生产队要组织砍蔗突击队的消息,村里人都能去干活赚工分。
到时候红糖卖出去的收益,会划出一部分按照工分发放。
陈光年夫妻听了都很兴奋。
他们每年参加砍蔗突击队都能赚到不少。
而今年村里还建了红糖作坊,赚得肯定能比往年多。
陈光明听了也很高兴,现在甘蔗开砍,那他就能试着实施计划了。
因此,他第二天也跟着一起去了甘蔗田。
他一路上东张西望,重生回来他还是第一次在村里晃悠。
村口的老槐树下,可以看见几位老人摇着蒲扇围坐一起,用方言聊着家长里短。
小路两旁都是用泥土和石块堆砌的简陋民房,屋顶覆盖着青瓦。
木门半掩,偶尔可以看到孩子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光着脚丫子在门槛上玩耍。
“幺儿,你也要去?”
陈母纳闷的看了陈光明一眼。
以往这个好吃懒做的小儿子可从来不下地的,今天这是转性了?
今天竟然没挑货出去卖,跟着她们往地里跑。
村里的其他人也看到了陈光明,看他居然也往甘蔗地去,全都狐疑的打量着。
陈家老二竟然也要去下地了?这可真稀奇。
甘蔗地就在村尾的边上,走个不到十分钟就到了。
他们来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在甘蔗地里忙活开了。
甘蔗地里种的全都是青皮甘蔗,这种甘蔗糖量高、纤维柔软、汁水丰富,更适合熬糖。
紫皮甘蔗水分多但糖分较低,更适合作为鲜食果蔗。
此时那些干的快的,已经扛着甘蔗出来了,有专门的大队干部在一旁记工分了。
陈父和陈母到了后,连忙去生产大队长那里登记。
陈村长是他们叫习惯了。
正式点就应该叫生产大队长,属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基层干部。
陈父被叫到了甘蔗田旁的红糖作坊里,陈母和陈光年夫妻俩一起进了甘蔗地。
陈光明没有进田,他跟着村长和陈父一起去了红糖作坊。
不少村民看见这一幕,暗自撇嘴,就知道陈光明就算来了这里,也不可能下地的。
二流子还是二流子啊。
林雨溪也跟着林父一起来赚工分。
林父负责砍,她负责把东西扛回去。
至于她的两个弟弟,下地是不可能的,早就不知道跑哪混去了。
她自然也听到了一些村民私底下的话,抿了抿嘴没有言语。
陈光明这边已经跟着进了红糖作坊。
镇上的古法红糖熬制依靠连环锅和直风枪灶工艺,已经传承了千年之久。
此时红糖作坊还没有开工。
那些刚刚收割的甘蔗,会按照镇上糖厂配额先送过去。
但是糖厂总共能消耗的甘蔗只有十分之一不到,多余的全都要靠村里自己消化。
“叔,这作坊就这么点大。”
“就算那些甘蔗都送进来,也消化不掉吧?”
陈光明打量了一番,开口道。
此时作坊里的大家都在检查红糖作坊的灶和锅,没有一个人搭理他。
陈光明整日游手好闲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他能进来还是看在陈父的面子上。
没人搭理他,陈光明也不恼,他打量着面前的一排锅,忽然轻咦了声,“你们这台子怎么都差不多高?”
“幺儿,有什么问题吗?”陈父疑惑道。
小儿子脑子活懂得多,他既然说有问题,那还真的可能有问题!
其他人的目光也看过来,见到说话的是陈光明,有些干部的脸色就沉了下去。
“当然有问题了。”
“你们不会是打算每人一个锅,自己熬自己的吧?”
还真被陈光明说对了,他们就是这么打算的。
这里包括陈父在内,在家里也都是这么熬的红糖,没人感觉有什么不对。
“古法熬糖的核心就是直风枪灶和连环锅。”
“这连环锅需要控温,锅必须按温度梯度排列。”
“你们自己一个锅的土方法,熬一点红糖还行,熬多了肯定糊锅。”
陈光明有些无语了。
看来前世村里的红糖滞销,除了镇上产的红糖确实太多外,这质量也是大问题!
大家都不是傻子,肯定谁家红糖好买谁家的啊。
如果红糖质量真的有问题,就算他能找到门路,也根本卖不出去啊。
他算是服了,这些大人能靠谱一点吗?
“这......光明你是怎么知道的?”陈村长目光闪了闪。
他仔细一琢磨,感觉陈光明的话真有点道理,似乎也听人提到过类似的话。
只是场中的大家都没有熬红糖的经验,当然是平时怎么熬,现在就怎么熬了,所以就按平时经验建了。
“平时跟我一起混的里面就有一个家里是做红糖的,我去年进过他们的糖厂。”陈光明胡诌道。
古法红糖可是镇上的招牌之一,他前世也专门了解过。
虽然没有亲自熬过红糖,但理论知识他还是懂不少的,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那你去问问你朋友,这红糖该怎么熬?”陈父立马道。
陈光明翻个白眼,“熬红糖手艺可是他们村的命根,怎么可能跟我说。”
这一点他确实没说错。
这熬红糖手艺就是只会下金蛋的鸡,根本不可能跟外人说。
不然的话,村里早就向对方请教了,也不至于建个红糖作坊都不伦不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