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进货

“真有这么多?”

虽然亲眼所见,但陈父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他看向自家小儿子的眼神完全不一样了。

这还是那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

“这有什么。”

“爹,现在时代变了。”

“以前我那是不敢说,怕被说成资本家的尾巴。”

“现在上头都鼓励开放市场,发展经济了,我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陈光明抬着头,一副我不装了,摊牌了样子。

他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些反常,只能故意进行引导。

而且,他感觉把自己以前的不务正业都推给时代的误解,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以前可不是我不务正业,是时代不允许他出头出角!

“说的......也是。”

陈父还是懵懵的,难道自己以前错怪幺儿了?

其实小儿子也没有那么不务正业,只是这些没办法放在门面上?

从小儿子懂这么多可以看出来,确实不是一时半会能学会的,甚至可能以前就接触过挑货郎?

“走啦,我们现在去卖那些山珍。”

“好,等等,我们不去市场里卖吗?你去哪里?”

陈父跟在小儿子的身后,向着市场旁边的偏僻巷子里走去。

穿过几条狭窄的巷子,忽然出现一片简陋的摊位,很多人正穿梭在一个个摊位前。

“这里是黑市?”陈父吓了一跳。

“只是一处自由市场,算不得黑市。”

陈光明笑着解释,找了一个空地把麻袋往地上一铺。

自改革开放之后,市场就一点点放开,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工商户都已经合法。

不过,现在依旧市场依旧处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转型初期。

很多商品依旧处于管控状态,粮食布匹还都需要票。

而在这处自发形成的自由市场里,能够省去不少麻烦,但有规矩不能卖计划内的商品。

如果想不用票买到那些计划内的商品,可就要去真正的黑市了。

陈光明麻利地摊开麻袋,露出里头分装好的干香菇和野山笋。

浓郁的菌香立马混着泥土气息窜出来,引得几个戴蓝布帽的工人凑了过来。

“老哥,这菇子咋卖?”

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蹲下身,指尖捻了捻菇伞。

陈父攥着麻袋角的手直冒汗,他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啊。

“干香菇八毛一斤,野笋六毛。”

陈光明抄起杆秤,接过话头,“自家晒的,比供销社的香,还便宜。”

中年人意外看了眼做主的陈光明,袖口里伸出两根手指:“七毛,我包五斤。”

“行啊,刚开张就冲大哥讨个好彩头了。”

“这里五斤多,就算你五斤,总共三块五。”

陈光明手脚麻利地称好香菇。

中年人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钱,小心翼翼地数出三块五毛钱。

“大哥,您慢走,以后常来啊!”陈光明热情地招呼着,目送中年人离开。

陈父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小儿子做起生意来竟然这么老练。

看来自己确实是错怪老二了,这哪里是不务正业,完全是之前市场没开放,自家儿子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啊!

“爹,您也来帮忙吆喝两声呗。”陈光明转头对陈父道。

陈父愣了愣,随即点了点头,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开口喊道:“香菇嘞,野山笋嘞,自家晒的,又香又便宜嘞!”

一上午时间过去,山珍全都卖了出去。

陈光明算了算,总共卖了三十一块二毛六。

“只是四十斤红糖,竟然卖了四十多!”

陈父在算完账后,再次震惊了,原本四十斤红糖只能赚十二块!

果然是动脑子才能赚钱,老二这次可是不声不响做了件大事!

陈光明则表现的很平静,现在市场还没放开,等市场放开后赚钱速度那才叫快。

“爹,还记得之前商量好的吧?”

“好?什么?”

“分账啊,当时可说好红糖全都算你五毛,多的全归我的。”

陈光明提醒道。

陈父一怔,忽然瞪大眼睛,有些傻眼了。

当时他想的是,红糖一斤能卖到五毛就不错了,多也多不了多少,甚至可能更少。

但是现在,一斤红糖直接卖出了一块多的价格。

这么算下来,老二赚得竟然比他这个老子还要多!

这合理吗?!

他后悔了!

现在反悔还来得及吗?

“爹,这是二十,你收好了。”

陈光明数了一堆毛票子递给陈父,其他钱塞进大衣里缝的内兜里。

终于有钱了,接下去可以看着买点什么了。

陈父僵硬的接过钱,如果是平常他肯定欢喜的不得了,但现在却是一言难尽。

但他仔细想了想,如果没有小儿子,自己也赚不了这么多,心里才平衡了很多。

不过,他决定回去后,让家里婆娘劝劝老二,把钱交一部分出来先放在他们这里先存着。

“爹,我们去买些东西带回去。”

陈光明已经兴趣勃勃的在这处市场逛起来。

粮和肉都要用到票,他就让陈父去买,还拿了一块给陈父,让陈父多买些肉。

陈父也感觉今天很有意义,加上是儿子出钱,就应下了。

陈光明则向着一条巷子里走去。

“我记得应该是这里......”

“有了,就是这个修钟表的店,虽然只是八零年,但应该已经有了。”

陈光明进入钟表店。

随后,他意外的发现,这竟然就是那个买山珍的中年人。

中年人满脸警惕的看着陈光明,低声道:“要修表?”

“买东西。”

“你要买什么?”中年人更警惕了。

“齿轮、游丝圈、校准针。”

陈光明脸色平静的答。

齿轮就是纽扣、游丝圈是发圈、校准针是绣花针。

中年人眯起眼,打量陈光明,又看了看他手里的扁担和麻袋,“齿轮一分,游丝圈两分 ,校准针一分。”

懂规矩的陈光明,显然已经取得了老板的信任。

陈光明点点头,递过去一叠毛票子,有十元。

中年人数了数,脸色更好了。

他对身旁的伙计点点头。

伙计就进了里屋,没一会儿就提了一个篮子出来。

陈光明打开看了眼,估了一下东西数量,就全都倒进了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