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西周曾在这里兴礼乐,秦朝曾在这里一统六国,汉曾在这里开辟丝绸之路。
但自北魏末年,天下大乱,关中民生凋敝,长安也不见当年之繁荣。
宇文泰望着图上的诸侯,却也无可奈何。“唉。”
于谨闻言问道:“丞相何故叹气?”
宇文泰道:“我本以为,借助关中之地势,可以大有作为,不想却连损战将,如今就连大军的粮草,也无法筹集齐全,何谈霸业实现。”
于谨说道:“丞相何不向南攻取巴蜀之地,以解忧愁。”
宇文泰坐下说道:“如今南梁势大,若是轻易起兵戈,只怕会遭到高澄和萧衍的双重围攻,到时,只怕连关中也守不住。”
于谨则说道:“丞相可还记得侯景?”
宇文泰点点头,让于谨坐下,说道:“记得,当初,我本想招揽侯景的人马,让关中人口增加一些,可司农卿劝我不要放侯景入关,怕会引起关中大乱,我这才作罢。”
于谨道:“司农卿说的不错,据在下所知,如今侯景在寿阳招兵买马,颇有要直捣建康的大势,丞相何不等侯景作乱,就起兵南掠巴蜀,解决我关中问题。”
宇文泰听后,也认为有些道理,就问道:“也不知这侯景,还有多久起兵?”
于谨道:“大王放心,不出今年,必定起兵。”
宇文泰闻言,理着胡子笑道:“看来,这侯景还是我们的贵人啊。”说罢,就和于谨笑了起来。
门外的奴仆听闻,就将其记录下来,准备将情报,送至高澄处。
太清二年(548)年,七月,侯景召集众将商议道:“我等自北渡而来,屡屡遭到汉人羞辱,好似我们如同鱼一般,可以任人宰割,今日,召诸位前来,就是共商讨伐大计。”
元贞听后,当场结巴道:“这……这等大事,还是请将军自行做主,在下……在下先告退了。”
侯景则起事拉住元贞说道:“前日,未能让你在河北做皇帝,可如今,机会来临,能让你去建康做皇帝,你有何害怕?”
元贞畏惧侯景武力,只能结结巴巴道:“我……我只是……”
不等元贞说完,王伟就进帐说道:“将军何苦为难一个落魄皇室。”
侯景见王伟前来,就赶忙让人看茶给坐。
王伟坐下说道:“将军认为,此次起兵,较前次,取胜几率有多大?”
侯景则狂妄道:“我视这南梁将士如纸糊一般,满朝大臣,皆是贪财好色之徒,半年内,便可拿下建康。”
王伟闻言,笑道:“将军神武,自然是让人信服。可将军想想,萧衍好抓,建康易破,但,那些士族们又该如何应对?”
侯景听后笑道:“那些所谓的贵族,都不过是靠祖上恩荫,没有真才实学,待我统一之时,就把那些贵族,放入军中,充做奴隶。”
王伟摇摇头道:“将军,纵观晋司马、刘宋、萧齐、梁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向那些士族们让步,方可成就霸业,若是杀戮太多,只怕会让那些士族,不服于我们。”
任约听后,当场说道:“若是不服,就全部杀之,那些贵族们,被庇护太久,怕是连战场,都没怎么上过,只要杀掉领头的,自然就会臣服我们。”
王伟摇摇头道:“任将军认为靠杀伐就能使贵族臣服吗?那些贵族,门生故吏散布这江南地方,只怕到时,都会共聚大义,讨伐我们。”
王伟起身对众人说道:“诸位将军在战场上,可以说即便面对千军万马,也不怵,可治理天下,要靠的,不仅仅是杀伐,更重要的是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一句空话,所以,在下希望将军能够再等等。”
侯景闻言,也思考道:“先生说的有理,容我再思索几日,再商议这等大事。”
说罢,就让众人下去。
王伟回到府内,认为侯景是铁了心的要反叛,自己只能拖延几日,根本完成不了高澄交给的任务。
王伟在屋内来回踱步,想着如何劝侯景,王伟突然想到元贞也曾反对,若是让他跑回去报给萧衍,那侯景就得暂时放弃这事了。
说罢,就让人备马前往元贞府邸。
王伟不等元贞府内下人通报,就直冲进去,迎面撞见提着包裹的元贞。
元贞一见王伟,就吓的扔下包裹,跪在地上,乞求王伟不要告诉侯景。
王伟则笑道:“咸阳王莫慌,我是来助你的。”
元贞一听,赶忙起身道:“先生救我!”
王伟则拉着元贞,边往外走,边说道:“既是逃命,就不可带这么多东西,会让守门士卒看出来不可,轻装简从才可。”说罢,就扶元贞上马往城外走去。
守门士卒本欲拦下元贞,但见到旁边的王伟,也只好开门放行。
城外,王伟对元贞说道:“去建康,告诉陛下这里的情况。说罢,就策马而回。”
元贞也奔向建康。
王伟回到家中,取出钱财,散给乞丐,让他们往合肥乞讨,并将此事编成童谣,教给众人。
合肥署内,萧范和羊鸦仁二人听闻童谣,再加上侯景这几个月来的异常举动,便对侯景怀疑起来。
羊鸦仁对萧范说道,“大人,这侯景离我们实在是太近了,若真起兵戈,我们恐怕连一天也守不住。”
萧范闻言说道:“侯景手下,现在才有八千人,如何守不住?”
羊鸦仁说道:“侯景所招揽的,大多是亡命徒,而且,勤加训练,反观我们的士兵久疏战阵,去年北伐时,就体现出来,根本不是高澄的对手。”
萧范则说道:“先上书陛下,让他断了侯景的粮草器械,再商议接下来的事情吧。”
羊鸦仁听后,也只能说道:“为今之计,只能这样了。”
逃回建康的元贞,则在大殿上跪下将侯景谋反之事,全部说了出来。
傅岐上前说道:“陛下,如今侯景反意已现,请陛下发兵讨之,以免迟则生变。”
萧衍则说道:“侯景区区八千人马,不足为惧,若朕连一个小小的侯景都不能包容,那天下人还会倾向于朕吗?”
朱异闻言说道:“陛下圣明,那侯景定不会造反,定是有人从中作梗才导致的。”
尚书何进容刚准备说些什么,就被萧衍阻拦道:“可能侯景是嫌朕,对他没有关心到位,才让他颇有微词。”说罢,就让人携带大量宝物,赶往寿阳,安抚侯景。
朱异、陆验等人说道:“陛下圣明。”
不等傅岐再说什么,萧衍就退朝前往寺庙,专心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