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传奇调查记者詹姆斯·菲兰(James Phelan)给了我灵感——写一本有关20年前制药行业的书。20世纪90年代,穿着老式皮鞋的菲兰和我因为同一个图书编辑罗伯特·卢米斯(Robert Loomis)而结识。菲兰因揭秘大案而声誉卓著,《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最优秀的调查记者之一”。他最轰动的独家报道是揭露“克利福德·欧文伪造霍华德·休斯的自传”这个骗局。

我在创作《结案: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与约翰·肯尼迪遇刺案》(Case Closed: Lee Harvey Oswald and the Assassination of JFK)时认识了菲兰,这本书是我对肯尼迪遇刺事件的重新调查。20世纪60年代后期,菲兰的独家报道揭露了新奥尔良地区检察官吉姆·加里森(Jim Garrison)在调查肯尼迪遇刺事件是否“存在惊天阴谋”时伪造了证据。

1997年夏天,我打电话给菲兰,征求他对我所调查的马丁·路德·金遇刺事件的建议。我们还谈到了调查新闻的状况。菲兰不是一个怀旧之人,他回忆说,如今的情况变得越发糟糕。他认为,现在的趋势是期限越来越短,记者难以进行长期调查。哪怕优秀的记者,也可能一连数月都没有突破,最后无功而返。菲兰举了一些自己的经历,其中一个是军事调查员强迫空军军官签署虚假的谋杀认罪书,另一个是加利福尼亚按摩师谎称已将病人治愈并从病人那里诈骗了数百万美元。接受这些调查任务时,菲兰没有把握一定能够揭秘真相。最初引起其注意的提示和证据,可能已经变成了死胡同。

“这种风险是大多数杂志和报纸编辑不再愿意承担的,”他说,“但你至少仍然可以在一本书中做到这一点,你在书中有时间和篇幅来深入讲述一个好故事。”

我问菲兰什么样的主题具有挑战性,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制药行业,这就像朝镖盘扔飞镖。”

菲兰说他已经是85岁高龄,无法进行如此庞大的项目。他没有告诉我他病得厉害。几个月后,我得知他死于肺癌。最后这一次与他的交谈使我有了现在的想法——总有一天要写一本有关制药行业的书。然而,在出版行业中,好的创意往往要花费数年才能产生成果。

那是在2016年1月,我向编辑本·勒嫩(Ben Loehnen)发送了一份写作计划,标题简洁——《美国制药业历史》(“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那时,我已读了几十本好书,每本都是我希望完整报道的故事的一部分。其中有流行病和大流行的历史、实验室鼓舞人心的开创性发现、传奇科学家和制药行业高管的传记,还有一些公司的商业历史。不过,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涵盖19世纪万能的“奇迹疗法”时代和如今年销售额高达100亿美元的庞大制药集团时代。

我将写作计划发给本·勒嫩时,还没有开始认真研究。写作计划有时只不过是选择书的主题,与实际完成的书稿可能会截然不同。《嗜血制药》被证明是一个经典的调查故事。很少有人会感到惊讶,调查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阻碍是制药业竭力保守其秘密。这迫使我去寻找愿意交谈的药企高管、科学家和政府监管人员,其中一些人从未公开发声。其他人则担心遭到雇主或业内的报复,只同意匿名提供帮助。除了这些采访之外,要发现本书的核心信息,还需要筛选成千上万页被忽视的政府监管文件,寻找埋藏在海量药品诉讼案件中的证据,以及核查几乎无人问津的私人档案。

我没指望会找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来提供叙事线索,去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行业的爆炸性增长。正是在战后70年间,制药行业转变为大型行业。

礼来家族、默克家族、施贵宝家族和强生家族成长为大型企业集团后,不再专注于制药行业。“大型制药公司”(“Big Pharma”)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闻报道中,用以描述少数主导公司。1后来出现了新巨人,但都是在生物技术革命后很晚才出现的。我一直想用一章内容讲述萨克勒家族三兄弟亚瑟·萨克勒、莫蒂默·萨克勒和雷蒙德·萨克勒的故事。他们最广为人知的事迹,是在1952年收购一家小型制药公司普渡·弗雷德里克(Purdue Frederick),该公司于1996年开始生产阿片类镇痛药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商品名:奥施康定)。

我在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萨克勒家族在药品交易中就发挥了广泛的作用,而且通常是在关键时刻。萨克勒家族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在访谈中和尘封多年的文件中鲜活起来。我申请了信息公开,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解密文件揭示出萨克勒家族激进的左翼政治倾向,以及联邦调查局对其是否忠于美国的怀疑。1962年美国参议院委员会的笔记和备忘录,详细记录了调查人员发现的隐秘的“萨克勒帝国”。2018年底,一小批珍贵文件寄到了我的办公室。文件装在一个密封的普通马尼拉信封中,盖着纽约市的邮戳,没有寄出地址,里面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美国缉毒局(DEA)文件的副本,对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答案,即萨克勒家族是如何崛起并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和财富的。

《嗜血制药》打开了一个罕见的局内人窗口,展现了科学家和高管之间如何围绕药品和金钱展开内部斗争。本书讲述了那些家喻户晓的公司不为人知的秘密世界,以及它们对“重磅炸弹级”药品的寻求是如何削弱和扭曲该行业最初的治病救人的使命的。

在《嗜血制药》中出场了很多“英雄”和“反派”,其中有出色的科学家、令人信服的企业高管、合规的政府监管者和勇敢的举报人。科学家意外发现的救命药物与罪恶的价格操纵行为、制药公司掩盖受污染药品的阴谋以及监管系统充当违法违规行为橡皮章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制药行业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