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坟前晋阶

“……就这样我踏上了行伍,成了咱们常宁府的将兵官……

恰北戎来袭、全国征调,我带人前往拒北城,与北戎征战沙场……

因为我作战勇猛、连战连捷,不但颇为受军中爱戴,大名还传至了都城……

皇帝陛下听闻了我的英雄事迹,当即传旨让我进京受封……

而就是在京师之中,我被三公主一眼相中,三公主央求陛下封我为驸马……

我原不愿,毕竟咱想的就是保家卫国,根本没想过做什么驸马爷……

但那三公主长得实在是漂亮,使我不禁动心,因此半推半就;

何况这是陛下赐婚,圣旨已下,我何敢抗旨?因此就和三公主成了婚……

之后我顶着敕封天策将、当今驸马爷的名头,重返拒北城大营;

并在那里率众大败北戎……

就在这时,京中传来噩耗,陛下驾崩!

临终命我返京继承大宝、执掌赵国。

可就在登基之时……”

病榻之上,陆易小叔陆信一面吸溜着用药草熬的稀粥,一面断断续续的说着这些日子的经历。

不过他说的这些并非实际经历,而是他这段时间被魇了做的美梦……

青毛小狐给陆信施了手段,用天赋神通干扰了陆信的神魂,使得他信以为真。

结果陆信就在梦中踏上了玄奇又旖旎的旅程,听得众人又是偷笑又是震惊。

大伯陆雄听得笑一阵、哭一阵、气一阵……责怪家里都急得不成什么样子了,你小子居然一直在做什么春梦;

还梦想当驸马、做皇上,若不是看你病体未愈,真想让人狠狠地打你一顿……

陆易也问了小叔陆信,问他为何会被小狐缠上,结果陆信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他说他甚至都不知道小狐的存在,之前去平山村,那里的人也没说过青狐的事儿。

后来陆易和小狐沟通,这才知道,原来是小狐气不过陆信去救治那几个害死它母亲的人,故此才对陆信进行的报复。

至于同行的吴山为何没事,事实上小狐也想报复吴山的来,但没成功、还吃了亏。

原来小狐此时天赋神通还弱,只能一定程度上勾动人心底的欲望,顺势形成幻境。

而吴山这人的线条太粗,根本没什么欲望,正是“八方不动、无欲则刚”,结果小狐竟拿他没什么办法。

而陆易的小叔陆信则不然,他心思太活,压在心底的欲望也太多。

这些欲望,指的并非衣食住行之类,而是压在心底最深的幻想。

可能陆信本人都忘了自己曾幻想过这些,结果被小狐都给勾了出来。

小狐施法本不熟练,刚好陆信愿意配合,结果小狐开始拿陆信练起手来了。

原本也只想让陆信吃些苦头,后期成了陆信主动索取,而小狐正求之不得。

于是一个不愿醒,一个要练手,一人一狐就这么日日配合,玩的不亦乐乎……

这些神念把陆易听得一愣一愣的,一度怀疑是不是小狐灵智太高,编了假话骗他。

但看到小叔陆信一边说一边意犹未尽的样子……由不得陆易不信。

果然假作真时真亦假,管它是真是幻,过瘾就行啊!

此后陆易又陆续为家中长辈调理身体,主要就是以法力疏通经脉,辅以少量丹药。

又把适合普通人练习的武功,默诵出了几门,让家中挑选合适的人进行练习。

此外陆易这次回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那就是去母亲坟前祭拜。

于是选定日子,陆易带人亲自上山,去给已经死去十年的母亲上坟。

路上无需多话,一行人来至了坟前。

山头早已被陆家买下,在上面修建有陵园,乃为家中亲人死后埋骨之地。

陵园常年有人打理,倒是不显破败。

只不过如今是入冬的节气,终究有股寂寥的感觉萦绕在陵园之内。

坟旁种有两棵柏树,那是当初母亲下葬后,陆易和父亲一同种下的。

当初还只是不及手腕的小树,如今已经长到了小碗粗细。

跪在坟前,陆易不敢想象这十年,坟中的母亲是何等孤寂!

求道一去三千里,已有九年未回家,坟旁双柏已茁壮,儿已十年未唤娘……

这一刻,汹涌的情绪在陆易体内翻滚,他的气海开始颤动;

那久违的感觉终于来到,阻滞修为提升许久的瓶颈,竟然轻易破开!

陆易何曾知道,已经逝去十年的母亲,竟在这时又助他在仙途上前进了一步。

这一刻,陆易的泪水,汹涌而出……

在祭拜过母亲后,陆易便不再怎么参加家里的活动,一应外客也尽皆不见。

家中亲戚太多,光小辈他都亲近不过来,每个都见,岂不是要荒废太多时间?

如今他瓶颈已破,可以继续服用丹药提升修为了,于是便每日闭关打坐练气。

直到大伯陆雄的寿辰当日,陆易这才再露了一面,吃几杯寿酒,便行告退。

他是修仙者,在家中地位超然,因此也没人敢对他的行为置喙。

等过了大伯的生日,陆易便不再在家中逗留,收拾收拾准备开始返回宗门。

这一别,再见面不知何日何时,因此自然有些伤感;

尤其是陆易的父辈几人,哭的更是伤心,仿佛生离死别一般。

“陆易,我今年已五十有五,下次见你,怕是已躺进棺中……”

大伯陆雄的一番话,听得陆易也十分感触,所谓修仙,就是割断凡俗的刀斧。

陆易这一生,是一定要走大道长生之路的,所以对于凡俗,他也只能硬下心肠。

当然,这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要在这样的场合说些冷话,方式方法还是很重要的。

“大伯何出此言,侄儿此去只是修仙,又不是一去不归。

待我学成归来日,就是门楣光大时!

我走后家中要妥善经营,与人为善,这样我在山上也好心安;

对小辈要多管教,学医为本、读书为要,择合适的子弟传习武艺,以保家门。”

在大致交代了一番后,陆易终究迈出了家门,踏上了返回太华宗的路。

这一去,山高路远,不知何时再返家门;

这一去,风雨兼程,望有朝一日早成筑基;

这一去,一头撞入渊海,盼从此化蛟有望;

这一去,借好风上青云,再回首已跃过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