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午时,江河传令下去,设宴招待众人。
昨天江沁回来后,就已向家中说了,明日会有客上门,所以宅中从昨日开始,便已经开始提前准备了。有些需要长时间炖煮的菜,更是一早就开始制作,架在火上熬煮了。
江河传令开宴后,各种菜色便很快送了上来。徽菜也是传统的八大菜系之一,而且因为时下许多徽商在扬州盘桓经商的缘故,也吸收了不少淮扬菜的特色。
而淮扬菜的成形,其实也跟明清时清扬州所聚集的徽商们大有关系。人一旦有钱了,在吃用上,总是要讲究美食美器。而自古“民以食为天”,美食更是首要的。
江家做为歙县五大徽商家族之一,家中的厨师自然是手艺极佳,完全可以媲美一些大酒楼的厨子。今日设宴,也是拿出了真本事,各种时令鲜蔬、山珍、鸡鸭鱼肉等,让众人都吃的很满意。
宴上自然也少不了酒,江河让人开了一坛他出生那年,江父让人酿造埋下的状元红。
反正科考他是不打算考了,状元是没得做,这酒也用不上了,还是提前喝了的好。
其实不管如何,这酒也不会浪费,就像他大哥江流所藏的那批状元红,便是在大婚之日全部拿来待客,一起用了。至于他大嫂的女儿红,那是人家娘家婚宴上用的。
其实大多数人家的状元红,也多是拿来在孩子成婚时用的,又不是人人能得中状元,哪有那么多状元可中。取名“状元”,不过是取个好兆头罢了。
考虑到方以智与孙临今年都才十四,还未成年,江河在席上也未多劝酒,大家多是浅酌即可。
传统的交际文化,被称为是饭桌上文化,此时宴席一开,大家几杯水酒下肚,都不禁聊的更加热络起来,关系也都更显亲近。
当然,要除了对黄澍这狗汉奸。江河虽然表面也一直对黄澍笑吟吟的,一口一个黄兄,但心里却是一直在琢磨着,怎么想个好法子早点弄死这狗汉奸。早死早超生,也省得他一直惦记。
喝到酒酣耳热之际,黄澍这狗汉奸忽然提议道:“今日我等相谈甚欢,不若也一起创间诗社如何?”
“好!”于锋于二公子闻言双眼一亮,立即第一个赞同。他爹就希望他多沾点儿文气,多跟读书人来往呢,这要能加入间诗社,岂不是最好的证明。
更别说眼下可是昨日汪园诗会的前三名都在,这要创立起来,至少在徽州府本地,定然名头不小。
有黄澍首倡,于锋第一个赞同,其余众人对视一眼,也都纷纷点头同意。
江河见状,不禁对此十分无奈。虽然他是主人,今日又是以他为主,但众人都同意了,他却也不好明言反对,这正是少数服从多数。而且他也拿不出什么合适的反对理由与借口。
其实他也并不是多反对创立诗社,创就创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不想作诗,顶多日后不去用心经营便是。长此以往,难得聚会,又少有诗文发布,这诗社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他真正想反对的,是不想现在创立,尤其是当着有黄澍这狗汉奸在场的时候创立。这要创立起来,这家伙日后岂不是也成了诗社的创始人之一,想来就十分让人不适与不快。
就像陈子龙所创立的几社,后世众所周知,当初首倡共同创立的几人被称作是“几社六子”,但实际上,当时还有一个李雯,加起来本应该是几社七子。
之所以后来有人去了这个李雯,就是因为李雯在明亡之后,曾出仕过清朝,认为他是汉奸,所以便去掉了李雯。
今日有黄澍这狗汉奸在场,那他们日后这间诗社,岂不是要重演后来的几社故事?
也不对,现在有他在,岂会容黄澍活到当汉奸的时候,肯定早早就解决了这家伙。死了的汉奸,才是好汉奸。
想通了这点后,江河也立即随大流地随之同意。现在为了不使他这间诗社将来有污点,他也更加必须除掉黄澍这狗汉奸了。
眼见都同意后,众人又开始纷纷讨论这间诗社该取什么名字。有引经据典,打算从经书中摘取某个字为名的,也有选择从成立地点的地名上来考虑。
如后来的复社、几社就属于引经据典、主张其义这类,复社的得名是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故名“复社”。
几社的得名是源自“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神之义”,因名“几社”。
而如东林党这般,就是源自于东林书院这个地名。还有方以智早年也曾成立过一间“泽社”,是源于他这间诗社创立于他们方家在城郊所兴建的一座叫“泽园”的别业,因地而名。
方以智所成立的泽社成员里,就有包括其妹父孙临。不过说是早年创立,但这间泽社成立却也是到崇祯年间了,眼下的方以智还未曾有创立泽社。
众人谈论间,冯文焕提议徽州古名新安,不如便也因地而名,取名“新安社”如何。
在座的除了方以智与孙临这两个桐城人外,剩下的都是徽州人,对这个社名倒是都能接受。
但这个社名未免太有地域性,方以智与孙临对视了眼,都略有些不能接受。可他们只有两人,毕竟人少,就算提出反对估计也作用不大,反而有可能因为地域而争吵起来。
所以方以智想了想,给孙临使了个眼色,便都未开这个口。
江河在听到新安社这个名字后,瞧了方以智与孙临一眼,忽然心中一动,开口提议道:“诸位,我有一名,不如取为‘薪华社’?”
“何为薪华?”众人闻言,都是不解他这两个字由何而来,甚至到底是哪两个字也不确定,毕竟同音字也很多。
江河闻言,命在旁边服侍的书砚去取纸来。这间花厅上便有放置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书砚很快便返身取来,不过却只取了纸。
众人见状,都不禁觉着这小书童未免太老实了,说是让取纸,就真的只取纸,无笔墨却还如何写字?
但见江河接过纸后,却并不生气,也未喝斥再让书童去取,而是从腰间解下支笔袋,里面正有他昨日在汪记珠宝店里定做好的那支金笔,里面还有个比鸡蛋都略小的小瓷瓶,装着研磨好的墨水。
拔开瓶口的软木塞,江河将笔尖伸入里面,蘸了些墨水,然后在纸上写下了苍劲有力的“薪华”二字。
他本来是想直接取“新华社”的,但“新华”有新中华、新华夏之意。引申一下,也能是再造新中华,未免就有点儿反意。
好家伙,你要再造新中华,是想干啥?
所以略作思忖后,他便改了同音的“薪”字。
写完“薪华”二字后,他又在后面写了“薪火相传,华夏永继”八字,这正是他所想到的“薪华”引伸用义。
写完之后,他拿起纸展示给众人看,道:“便是此二字,意为‘薪火相传,华夏永继’,诸位以为如何?”
“好,此意甚好!”江河说罢后,他身旁的方以智便率先同意称赞道:“昔年横渠先生曾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汉生兄这八字,亦颇有此意。”
他一来是真的对江河“薪华”二字的解释大为赞同与共鸣,二来则是也十分不想把诗社叫成新安社。虽只一字读音之差,但“薪华”的意境可就高远太多了。
他一同意,孙临便第二个同意,唯其马首是瞻。
接下来江天一、许文哲、程家堂兄弟两人也纷纷赞同,众人便都跟着一致通过。并纷纷对江河“薪华”二字的解释大感敬佩,称其立意高远,颇有雄心壮志。
天启五年二月末,丙申日,影响了未来历史走向与变革的薪华社于徽州府歙县的江宅成立。
江河、方以智、孙临、江天一、许文哲等人,被后世称为“薪华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