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军中羽箭被征调
- 李承乾没造反!我怎么当太子?
- 暴躁小柴犬
- 2020字
- 2025-03-25 23:16:55
当散朝过后,李治便带着薛仁贵与狄仁杰来到了雍州刺史府,长安城光德坊处。
刺史府正堂内,长史卢文瀚率众属官垂首而立,静候新刺史驾临。
这位新上任的雍州刺史可与前任不同,除掌一州民政外,更兼领武侯卫府事,实乃握有兵权的实权刺史。
李治徐步入堂,目光扫过众人,面上却带着春风化雨般的笑意,径自登上主位。
随着众官员伏地叩拜,李治起身虚扶:“诸卿免礼。”
待众人起身,他方缓缓道:“本王奉圣命执掌雍州,日后尚需仰仗诸位同心协力。”言罢环视众人,笑意渐深,”本王初来乍到,还望诸位多多指教。”
堂下官员连称不敢,却见李治话锋忽转:“想来诸位对本王近来的行事风格已有耳闻吧?”
此言一出,众人面上笑容顿时凝滞,李治这段时间的手段众人可是皆有耳闻。
醉仙坊血案犹在眼前,那日武侯卫雷霆出击,雍州数名官员人头落地,便是范阳卢氏出身的长史卢文瀚,亦曾亲赴王府请罪。
更遑论这位小王爷领军河北道,助英国公、卢国公收服契丹的壮举。
李治神色依旧温和,只是眸中寒光隐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如今本王既为雍州之主,诸位的那些小算盘...”
他指尖轻叩案几,声若冰裂,“还是趁早收起来的好。本王要的,是货真价实的盛世长安,而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虚假繁荣。”
众官浑身战栗,伏地不敢稍动。
李治见状微微颔首,忽又展颜一笑:“当然,长安官场波谲云诡,诸位需得八面玲珑,这点本王自能理解。”
说着缓步走下台阶,竟逐一走过众官身前,待行至堂中方才驻足,“然则本王既坐此位,诸位便是本王臂膀。若有人仗势欺人,尽可直言相告...”
“且看本王如何发落便是!咱们事上见!”
此言一出,堂中紧绷的气氛方才稍缓。
李治重回主位,抬手虚引:“诸卿不必拘谨,且将雍州近况细细道来……”
随着属官们轮番奏报,李治不时颔首。贞观之治的春风下,雍州作为京畿重地,发展势头确是可观。
渐渐,他将目光投向了那站在右侧一身戎装的王忠义身上。
不同于他处,雍州折冲府虽不属地方管辖,但因刺史多由亲王兼任,折冲都尉素来与刺史保持联络。
如今刺史掌实权,折冲都尉自然也要前来述职。
待众人奏毕,李治的目光落在折冲都尉王忠义身上:“王都尉,折冲府军备可还齐整?可有缺漏需补?”
王忠义本以为今日只是走个过场,不想竟被点名,忙出列禀道:“回殿下,折冲府建制完备,军械精良,并无缺漏。”
“如此甚好。”李治抚掌而笑,“你应知本王曾随英国公与卢国公教化契丹一事吧?”
王忠义面色一正,“殿下此举,臣倍感钦佩!”
“嗯!本王自觉军中风气随和,深喜其氛围,不如就由王都尉带路,领本王前去观赏你大军一番?”
王忠义顿时一愣,此言大出他的意料,只见他面色微变,踌躇道:“这...殿下千金之躯...”
“怎么?”李治笑意渐敛,“莫非王都尉麾下将士久驻长安,竟成了银枪蜡头不成?”
王忠义毕竟是军中汉子,直爽的很,只见他顿时涨红了脸:“殿下何出此言!我大唐儿郎哪个不是虎狼之士?去便去,末将这就领殿下检阅!”
李治微微一笑,与一旁薛仁贵点了点头。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先查清王家村的军械是不是自己身边军队的。
当李治携薛仁贵、狄仁杰踏入雍州折冲府驻地时,但见营盘肃整,士卒操练有方。
虽是大唐府兵之制,然此等京畿卫戍之师,须得时刻保持枕戈待旦之姿,以卫护京师重地。
李治环视校场,见军容整肃,不禁暗赞王忠义治军有术,心下顿生三分赏识。
“王都尉,军中军械存于何处?”
“自然是在军械库中。”
“既如此,本王可要开开眼界。”
王忠义闻言神色微滞,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刀柄。
李治见状,双眼微眯,唇角勾起似笑非笑的弧度:“怎么?莫非王都尉是有何不能让本王看的吗?”
“末将不敢!”王忠义单膝点地,额角已沁出冷汗,“殿下请随我来。”
军械库内,刀枪剑戟罗列森严,布槽锸凿一应俱全。
李治信步其间,指尖掠过寒铁打造的甲胄,忽在箭垛前驻足。但见羽箭存量稀疏,竟不及应有之数十之一二。
“王都尉,军中羽箭都存放在这了吗?”
“是...是的!”
李治双眼微眯,声音渐冷,“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重新说一遍,我大唐军制,军中存放羽箭应有多少?”
王忠义面色涨红没有回话。
“哼!哪本王来告诉你,上府内,一般军士在一千两百人左右,每个士兵需要准备至少三十支箭,那么就按最低标准来算,你这库内至少要存放不少于三万六千支羽箭。”
他抬手拂过箭架,指节叩击空荡的木质回音,猛然厉喝,“你告诉本王,如今这羽箭才有多少。”
他万没料到这位亲王殿下对军制了若指掌,喉结滚动数次方道:“殿下明鉴...”
王忠义额角汗珠滚落,铠甲下的脊背绷成弓弦。
只见他挣扎片刻,双膝猛然砸地,“殿下!臣知罪,府内羽箭存量实为不全。”
李治眼神冰冷,“那它们都去哪了?”
“被...被...”
“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回答本王!”
王忠义咬了咬牙,心下一横,“军中羽箭被卫府征调走了。”
“征调?”
李治冷笑一声,忽地逼近半步,“就连我武侯卫府调箭都需由兵部勘合,本王倒要问问——”他猛然提高声调,“是哪位官员批的条子?
又调往何处?”
“殿下...末将...末将万死!”
“你是该死,但在死之前,告诉本王,是哪一卫调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