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四火创新!

陆晨坐在前往高铁站的车上,这时洪承业突然打来电话。

陆晨见状眉头微皱,洪承业要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是不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打电话的。

电话接通,听到洪承业那沉稳的语气,陆晨稍稍安心。

“董事长,我知道这个时候给你打电话不太合适,但这个事情很重要!”

“没事,你说!”

“是这样的,我看上了一家科技公司,打算作为咱们晨光产业的首家科技公司!

这家公司名叫四火创新,是一家主营无人机飞控系统的科技公司!”

刚开始听到洪承业说要投资一家科技公司,陆晨顿感对方有点小题大做了。

投资一家公司而已,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可接下来听到无人机这三个字,顿时就刺激到了陆晨的神经。

要知道,这个世界的民用科技应用领域比较落后。

如今无人机价格高昂并且非常小众,买家需要从各处购买机架,飞控,云台,桨叶等零件最后组装在一起。

因此当听到洪承业说这家四火创新是做无人机飞控系统的时候,陆晨才会感到惊喜和意外。

他之前可是打算做这一方面的项目的,比较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片蓝海。

后来他也投资开发了相关项目,最后迫于技术无法突破,没能成功。

如今洪承业恰好又想投资一家类似的公司,陆晨顿时就来了兴趣。

“你仔细说说!”

见陆晨感兴趣,洪承业心中一喜,立即开始讲述。

这要从他前天接到香江科技大学李泽教授的电话开始说起。

这位李泽教授可不简单,他是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的顶级专家并且还有在国外十几年留学工作的经验。

多年的海外留学工作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并且对未来有着更宏大的判断。

国内终将用尽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从可以抄作业的追者,变成要自己思考写答案的领跑者,这需要强大的创新能力。

而当时国内的产,学,研三方联系的并不紧密,学生局限于理论知识,更偏向于模仿灌输式学习,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所以这位李泽教授就致力于探索新工科教育,将大学研究和产业需求结合起来,希望培养出能用科技创造出新东西的人才。

为了推动新工科教育,李泽亲自与洪承业这样的一批投资价值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探索如何打破高校与产业间的壁垒,且同时在香科大和哈工大任职,做这方面的尝试。

相比于其他教授对于学生论文的重视,李泽更加看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

而四火创新的老板林四火就是李泽的学生。

而李泽对于林四火这位学生非常欣赏,虽然这位学生的成不算拔尖,但动手能力却很强。但在机器人大赛和毕业设计的课题中都展示出了不错的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李泽就将其收为门下的研究生,并且还支持林四火旷课搞研究和创业。

如今林四火的公司遇到问题,他也是第一时间就伸出援手。

李泽与很多机构和投资者打过交道。

在这些投资者和机构当中,能让李泽看上的,也就包括洪承业在内的寥寥数人而已。

而在这其中,关系最好的就是洪承业了。

所以李泽在四火创新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洪承业。

当时洪承业正忙着招聘的事情。

接到李泽的电话时让他很意外。

“洪总啊,以咱俩的关系,我就不绕弯子了,我有一个学生,他在深州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专门做飞控系统的,前景非常不错,如今公司遇到了点问题,希望你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帮助一下!”

“哈哈哈,李教授都亲自开口了,我当然要帮。

只不过我如今已经不在金鼎了!”

李泽听后非常的惊讶:“啊,你怎么突然换公司了!”

“换个环境,不过别担心,我还在投资这一行呢!”

“那就好,你换哪家公司了:”

“晨光产业,一家新兴的投资公司!”

“啊,我以为你会去其他大公司,你这是要亲自下场创业?”

“怎么可能,我到这家公司的原因说来话长,刚好这家投资公司刚刚成立不久,还没有投资什么项目,可以看情况!”

“那敢情好啊,其实他的那个公司规模不大,需要的投资也不多,前期两百万就差不多了!”

“好,我先了解一下!”

“那要不这样吧,你抽个时间来深州一趟,我的这个学生还是很有潜力的!”

“好,没问题!”

和李泽通完电话,洪承业立即对四火创新这家公司和林四火本人展开背调。

四火创新这家公司主打就是飞控产品,林四火就是公司的核心,他是技术核心,更是这套飞控系统的开发者。

在技术上,林四火绝对是个强者,可对于公司的管理他却不怎么行。

四火创新这家公司在创业初期就暴露了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招兵买马,由于没名气,办公地点简陋,导致很多应聘者往往扭头就走,误以为这是骗子公司,劝退了很多的求职者。

后来好不容易招来员工,又大多都是外行,需要林四火手把手的去教,而更加要命的是林四火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虽然给的工资不算高,但要求却极高,不放过没一个细节。

在飞控产品方面,林四火更是精益求精,他的要求必须精确到每一颗螺丝,由于是手工操作,他只能凭经验去教,而一套飞控产品上有上百颗螺丝,这对员工来的无异于折磨。

这种高压的工作环境,并没有让其飞控技术再有所突破,也没有开发出更好的产品,资金开始出现紧张。

而作为团队核心的林四火又不懂创业,不懂营销,不懂管理。

他想继续凭借着自己那一腔热血埋头干,但实际上公司内部已经乱成一团。

招不到专业的人才,做不出成熟的产品,员工们又天天累的精疲力尽。

看不到赚钱的希望,老板要求还特别苛刻,这样的公司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曾经选择一起奋战的伙伴也都一一离开,大部分员工的离职加剧了公司危机。

如今这家公司就剩下林四火和五六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