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三十六童装店(二)

“你这边有生产鞋子的流水线么?”

“鞋子?”

老林有着愣住了,解释道:“我这边没有生产鞋子的流水线。”

“服装可以一体成型,但对于鞋子来说,我建议还是手工搭配着机械来做。”

“我这里倒是认识一些国内的机械生产厂家,可以介绍给你认识一下。”

老林打通了一个电话,咨询后,又亲自带着张箐来到了另一家公司。

“生产一双鞋,主要是鞋底和鞋面两部分,而这其中还是得手工将两者拼接起来。”

“或是用胶,或是用手工缝制。”

“想要完全凭借机器,一次性成型这个技术虽然有,但成品的品质不行,我建议还是以人工为主。”

“好。”

张箐自然是看到了,那条生产服装的生产线。

以为鞋子也可以这样。

但她这是想当然了。

一件衣服的整体材质都是一种,而鞋子却由两种以上的材质组成。

并不适用这种方法。

“老林你来了,这位是?”

“你这里还有现货吗?”

“货自然是有的,不知道你这边需要多少?”

老林也看向张箐,“你那边的厂子我去看过,应该还够添加十套设备。”

“不先向我解释一下么?”

张箐是头一次见到老林,自然不可能太过信任老林。

而且她还没见到老林说的机器设备,不可能就直接买下来。

她虽然有一定的话语权,但还是得为王健,为厂子负责的。

“先进来吧。”

老林对这里很熟,也亲自带着张箐在设备仓库逛了起来。

“这不就是缝纫机么?”

看到仓库里的设备,张箐有着不解:“你所说的设备就是这些缝纫机,那生产鞋底的设备呢?”

“什么?”

老林听到张箐的话,不由地笑出了声来。

“你们王总制作衣服,也不会自己生产布料吧,这鞋底的材料自然是从材料商那里购买啊。”

“当然我说得是胶鞋底,若是布鞋的话,也可以工人自己缝制,有缝纫机完全够了。”

“一部分生产鞋底,一部分是鞋面,最后是拼接的部分。”

老林已经说得很详细了,但这和张箐原本的想法并不相同。

“张厂长,你要知道,即使是德国那边,生产鞋子,也是以手工为主,机器为辅的模式。”

“它需要的人工量比衣服要大。”

“我理解了。”

张箐也跟着老林了解了一些不同的设备后,选购了一些。

......

回到厂子里。

张箐再和老许谈到这些事的时候。

当老许听到鞋子还是得靠老办法,人工生产为主时,也提议道:“既然如此,咱们不如只做最后一步。”

“鞋面和鞋底都是选购其他厂家,最后在我们厂子里成型。”

“这样还能省下场地的问题。”

还有一点,老许没说。

王健这边已经给了工人很高的工价。

若是让他们大量参与这些手工制度,成本也会提高。

不如,把这些交给工价较低的其他作坊。

这样也不至于浪费人力成本。

“找其他作坊代工?”

“没错。”

老许解释道:“王总这边需要的是熟悉流水线生产的工人,包括现在这个厂里的工人,都是经过我们培训的。”

“他们的工价比普通作坊的工人高出一半以上。”

“所以即使张总你这边要生产,跟童装配套的童鞋,我也建议把两条线分开。”

“童装这边还是用德国生产线,而童鞋这边再开一家作坊。”

“好。”

张箐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跟老许商量后,两人便在工厂附近又租了几间厂房。

将采购的那些国产设备安置在了那里。

人员配置方便自然由老许负责,张箐则是带着业务员去考察门店这一块。

......

广州几个区域中。

最繁华的就是天河与海珠区。

他们的第一家店铺也选在这这里的商业街。

总共一百多平的门面。

用来摆放各种童装、童鞋。

用来装修店面的这一块时间,正好可以用来生产。

.......

而王健。

也是趁着这段时间继续售卖那些高仿品。

不过。

这些产品的销售工作也逐渐有些难做了。

因为正品新品的推出,再加上顾客们口耳相传的,两者的差距。

出得起价钱的顾客更愿意购买正品,另外一些对高仿有购买意愿的顾客也都已经出了手。

“王总,这些剩下的货,应该怎么办?”

眼看着上海这边。

这些高仿品已经卖不出去了,这位销售员也是非常着急。

“不用担心。”

王健早已安排了其他几位销售去其他省市开展市场。

现在这边的目的已经达到,可以把货转到其他地方了。

“剩下的三分之一拉到南京,剩下的发往浙江、安徽那边。”

王健知道。

自己掺和了一手。

现在,至少上海这边,短时间内不会再出现仿制品了。

那些低端仿制品,还不如自己亲自出手生产的这些。

根本不会有顾客购买。

而其他省市,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

对于这些新上市的时尚品,也该收到消息了。

“王总,我有疑问。”

销售员询问道:“咱们的目的,难道不是把品牌的名声打起来,然后在各地推销产品么?”

“现在其他省市,还是以这些高仿品去打开其他市场,我觉得不太合适。”

一般人的想法,或者说,正常做生意的想法是这样的。

但王健也不同。

在后世,一个品牌从出现到消失的速度很快。

一家存在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的企业,不再可能。

王健也没准备,将这个牌子一直做下去。

毕竟自己对于服装行业的了解并不深刻,只是现在,他的见识超出这些人罢了。

只要赚够本金,有了博弈的资本,其他的行业比起这些生产业更能盈利。

“不用担心。”

王健对这些销售员自然不可能道出真相,他解释道:“我们品牌主打的本来就是高端市场,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很少有人买我们的产品。”

“之所以用这些高仿,自然因为它便宜,既不会影响我们的价格,也可以让产品有更大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