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一等奖“奖品
- 印度首富从每日情报开始
- 无今心
- 2496字
- 2025-03-28 20:57:08
叮铃铃~维杰试了试自行车的铃铛,满意地跨上了自己的座驾。
今天要前往布巴内斯瓦尔,拿着中奖可乐瓶盖兑换“一等奖”奖品,顺便再找一位靠谱的点心师傅。
一路相安无事,路上也没碰上挡路的牛群,顺利抵达了奥里萨邦的首府。
他径直前往市里最大的饮料供应连锁店铺,里边有一个可乐专柜,将中奖的瓶盖交给了前台老头。
前台老头居然抓起一柄放大镜验证瓶盖,确定不假后,接着掏出一张厚纸板的记录单。
“没错,一等奖确实还有一个没兑...”老头抬起脸,扶了扶脸上的老花镜。
“年轻人,还好你及时,这期的奖品再不兑换,后天就要过期了。”
“奖品是什么?”维杰发问。
“先别急嘛...”
他接着给维杰填写了一张中奖信息表格,然后又让维杰把中奖瓶盖的背面举到胸前,抬头挺胸靠墙,给他拍照记录。
“怎么感觉搞得像入狱囚犯一样...”
“好了,我已经打了电话,一会你的奖品就送到了。”老头忙活了一通,笑呵呵道。
“奖品到底是什么?”
“年轻人,是一场板球比赛的贵宾席门票,还有赛后和所有板球明星的合影券。”
维杰挠挠头皮,这“一等奖”的奖品也太次了吧,好歹送个冰箱电视之类的大物件。
确定不是门票卖不出去了,才改成奖品的形式送人?也不知道一张门票能值多少钱...
“噢,这场比赛好像就在二十七号...三天之后嘛,布巴内斯瓦尔举行,是旁遮普队和咱们奥里萨队的比赛。”
老头解释道。
“这是响应印度板球委员会举办的各邦友谊赛,在全国二十八个邦轮番举办,最近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年轻人,你不知道吗?”
维杰确实不关注这个,每天不是忙着赚钱就是忙着翻垃圾桶。
板球是印度的国民级别运动,而且九二年刚好参加了四年一度的世界板球杯。
官方借着这股民众热情的浪潮,多举办点比赛拉动经济和创收,也是可以理解。
“这一张门票能卖多少钱?”
“...这可是贵宾席,坐的几乎都是婆罗门老爷和官员富豪,而且这样的比赛几年都不一定办一次,一张怎么也得大几千卢比,而且还有市无价呐。”
正交谈间,一名骑着摩托车,类似邮差的男人,把一个薄薄的信封送到店铺里,老头用粗糙的下巴尖指了指维杰。
维杰接过信封,里面确实就是贵宾席门票和合影券。
“行吧,就当犒劳一下自己,放松放松。”
如果有两张的话一定带香蒂去,虽然她也看不懂板球。
驱使维杰没打算当黄牛把票高价卖掉的原因,主要是老头提到的“婆罗门老爷和官员富豪”。
说不定自己可以近距离获取什么有关的每日情报或商机,未知的获益将趋于无限大。
不过自己一名达利特,混在一群婆罗门和官员之间,原则上肯定不会被允许。
但参加板球比赛这样的娱乐场合,只要不露出“马脚”,不太可能会被刻意质问。
所谓饿死胆小者,撑死胆大者。
自己身材和骨架高大,而且五官还算立体,单从外型看起来压根不像一名底层人。
这种打法就比较吃建模了,一般人学不来。
而且想从言行举止判断高低种姓这一角度,在活出第二世的维杰身上也不奏效。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硬生生摆在维杰面前,那就是皮肤肤色。
常年扒煤偷煤的生活,导致维杰皮肤比小麦色还要深,这点上可能会露怯。
“有个组合办法,在防晒霜里面混上一点珍珠粉涂脸上,再戴一顶时下新潮的棒球帽遮盖脸部光线...”
这样就能起到一定美白的效果,还能顺带给自己打上“潮流青年”的标签。
有没有身份证搜查的环节,谁会想到身旁这样一个年轻人居然是“不可接触这者”呢?
理顺自己的思绪后,维杰着手下一件事情。
他骑着自行车叮铃叮铃逛遍了市区,点心店铺一共不到十间。
维杰一家一家地买来试吃,还不忘观察店面的人流量和装修。
毕竟后者很大程度上也能反映每家店铺的受欢迎程度。
“这家看起来不错...”维杰瞄上了一间开在学校旁边的点心店。
买了几块招牌点心后,维杰找了张干净的椅子坐上。
他咕噜喝了口凉水,清除嘴内的食物残渣,刷新自己的味蕾,免得之前吃的东西影响接下来口味的判断。
拿起一张印度特色饼干萨莫萨,入口是酥脆的外皮,底下的香辣土豆和肉丝将辛香和热辣交织,在感到油腻之前正好吃完一块,口齿留香。
“不错。”
接着举起一块法式点心马卡龙,杏仁外壳很薄很轻脆,里面的夹心绵密如云,仿佛泡热水澡般将整个口腔的味蕾覆盖,里面还有很甜的草莓碎。
“这个也不错。”
最后将局长最爱吃的抹茶小蛋糕送入嘴里,刚开始有一丝微苦的茶香,接着淡淡的青草甘甜越品越深,回味无穷。
“这个好吃!”
维杰已然心有所属,视线穿过透明玻璃,瞧了眼里间正在干活的点心师傅,记住了他的外貌。
傍晚时分,维卡斯从店铺的后面走出,把一袋垃圾扔掉后,一转身,就瞧见了一个年轻人站在小巷尽头。
“朋友,我特意站得远远的,没有吓到你吧。”维杰噙着笑意打招呼。
“噢,当然不会,湿婆神保佑,找我有什么事吗?”胖胖的维卡斯问道。
“我很喜欢你制作的点心,有没有想法来我的店铺工作吗?我可以开更高的工资。”
维卡斯明白了来意,“朋友,我每个月的薪酬可是一千卢比。”
“没问题,我可以给你每个月一千二百卢比,只要你肯到我普里的店铺工作。”
“普里?可我的家人也住在这座城市,你应该理解,跑到那么远的地方...”
“一千四百卢比,怎么样?”维杰咬咬牙。
这点心师傅的工资确实很高,基本能和教师以及小公务员的持平了。
不过后者往往还有不透明的油水可捞。
要挖人总要有点诱惑力,虽然这个收入确实对同一屋檐下的拉比和贾尔迪“不公平”。
工资水平往往和产品的利润率相关,利润基本又和市场的公约数定价关联。
这也是为什么点心师傅和小吃师傅一样的劳动,工资却能差上数倍之多。
维杰不会认为给了员工工作就要对自己感恩戴德,但也不会被薄弱的同情心驱使自己不顾市场规律。
想赚钱像捡钱一样,想给员工开高薪,还得是投入新兴产业或者垄断产业。
维卡斯却半信半疑,“您真能给我开那么高的薪资?”
他有点不敢相信,捉摸不透为什么,就单单因为自己水平不错?
“朋友,你知道你未来的服务对象是谁吗?”
“谁?”
“警局。”
拿棍棒的阶层虽然喜欢量大管饱,但也还是有几分挑剔的。
维杰上前拍了拍愣住的维卡斯肩膀,“这是我的名片,你这个月结束后就到我店里上班吧。”
维杰的名片上,详细写了“印度风味小吃坊”的具体地址,以及自己的寻呼机号码。
“我二十八号发工资,二十九号就可以到您店里上班。”维卡斯双手捧过那张名片。
维杰点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在自己提及了“警局”之后,相信对方可不会出尔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