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杨彪转变

杨彪被刘协突然打断,面色涨红,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但看着刘协那冷冷的表情,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连忙低头回道:“臣岂敢质问陛下,只是陛下可知李乐乃白波军四大帅之一,与杨奉、韩暹、胡才是同气连枝!

今陛下囚李乐并夺其军,一旦消息传到对岸,陛下可曾想过后果?”

“后果?”刘协冷笑,他心中很不高兴,这杨彪上来就咄咄逼人,哪有为臣子的样子,这让他很不快。

于是,他语气冷峻的说道:“杨太尉,朕当然知道杨奉、韩暹等人还在对岸与李傕、郭汜对峙,朕才能在此安坐!”

“陛下既然知道,为何还要如此做?一旦激怒了杨奉、韩暹,他们置西凉军于不顾,陛下的安危又由谁来护?”

刘协闻听,心中大怒,陡然提高了声音:“朕的安危自有大汉忠臣良将来护!再者,朕对李乐已经是格外开恩,若是按大汉律令,他最少应该被诛三族!”

杨彪和刘艾被刘协的怒气震慑,一时惊住。刘艾反应快,立即劝道:“陛下息怒,臣此次来恐与太尉目的一样,太尉是一时心急,言语有失,还请陛下宽恕!”

杨彪也意识到自己言辞过激,叹息一声,向刘协赔礼:“陛下,臣言语失措,请陛下恕罪!”

刘协平缓了一下心情,淡淡道:“太尉之心,朕明白,朕并不怪罪太尉。但太尉不知详情便对朕大加指责,朕很失望!”

杨彪毕竟宦海多年,情绪缓过来后,又恢复了老练的神态,拱手道:“还请陛下明示!”但眉宇间的忧色,仍挥之不去。

刘协点点头,说道:“朕且问你们,太尉和宗正今日所食是什么?”

刘艾见杨彪皱着眉不说话,回道:“陛下,是黍米粥,不过粥里只有几粒黍米,而且碗底尽是碎石沙砾!”

“那其余诸臣也是?”

“皆是如此!”

“诸臣皆是,你们可知将士也是?”

此时,杨彪开口说道:“陛下,这些臣都知道,概因渡河后粮草匮乏,这也怨不得讨贼将军李乐!”

“粮草匮乏?”刘协冷笑,“你们可知李乐在营内所食什么?”

不待杨彪和刘艾回应,刘协继续说道:“有酒有肉,还有女人淫乐,可朕呢?诸臣工呢?众将士呢?皆是碎石沙砾!”

话一说完,杨彪和刘艾皆是大惊失色。

看着二人,刘协又说道:“若仅是如此,朕也不会如此决绝。可是在朕发现酒肉和女人皆是李乐私下劫掠百姓而来,他竟然图穷匕见,意欲在中军大帐刺杀朕!”

说到此,刘协紧紧盯着杨彪和刘艾厉声问道:“你们说,李乐此种悖逆之举,朕该如何做?”

杨彪和刘艾默然,他们实在不知该说什么,没想到李乐竟敢刺驾!这是他们绝不能容忍的!

当然,他们相信天子的说法。

因为天子所说的一查便知,而且天子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撒谎。

迎着刘协咄咄逼人的目光,杨彪才缓缓道:“按照汉律,刺驾者当诛九族,而陛下只囚禁李乐、夺其军,已是法外开恩!”

刘协听后,放缓了语气:“太尉说的是,若非顾忌杨奉、韩暹等人,朕早已将此獠诛杀!”

话一到此,杨彪已经了解了今日之事的原委,惭愧的苦笑道:“是臣莽撞了,不知陛下已有深思!”

刘协摆了一下手:“此事发生的太过突然,朕也是无奈,此事并不怪太尉!”

话锋一转,他又诚恳的说道:“不过朕也知此事的风险,即使太尉和宗正不来,朕也会派人去请的!如今事已至此,你们有何教于朕?”

杨彪和刘艾对视一眼,一时没有回应,因为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杨彪沉思半晌,随后说道:“臣请问,陛下是不是打算与杨奉、韩暹等人决裂?”

刘协摇摇头:“怎会?白波军上下为护朕东归洛阳,与西凉叛贼浴血奋战,有功于朕,有功于大汉社稷,只要他们不背叛朕,朕不会与他们决裂,反要重重恩赏他们!”

杨彪松了口气,拈着胡须道:“要是如此,事情尚有转机!”

“朕就知道太尉有良策,还请太尉速速讲来!”刘协虽然心里有计划,但还是很高兴杨彪的转变。

杨彪想了想,一副智珠在握的说道:“陛下,白波军表面上是同气连枝,但他们在归顺朝廷前就已内讧不断!

如今归顺朝廷后,面对着高官厚禄和富贵权势,他们更是矛盾重重!”

“太尉说的极是!”刘艾接过话头,说道:“陛下,现在是有大敌西凉军在前,尚能同仇敌忾,但危机一旦解除,他们势必为了争权夺利而斗!”

“朕明白了!”刘协颔首,“那不知如何入手?”

“杨奉!”杨彪和刘艾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二人一怔,随即笑了起来。

杨彪说道:“杨奉先是归降董卓在李傕麾下,后离李傕为陛下效力。东归以来,此人出力甚多,还尚算忠义,与韩暹、李乐和胡才不同。

陛下可派人秘密前往对岸杨奉大营,晓以利害,只要杨奉不动,此事就可有转圜的余地!”

刘协听后,心中暗笑。杨彪他们还不知他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已经在五十里外安营待命的张杨。

不过,杨彪的话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杨奉确实可以争取,即使争取不成,也可以拖延时间,于是点头道:“既如此,那就依太尉所言,可派谁去呢?”

杨彪刚要说话,刘艾却是抢先起身答道:“陛下,臣愿往一试!”

刘协看着毛遂自荐的刘艾,笑道:“宗正勇谋兼备、能言善辩,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只是此去对岸可是有极大的危险在,宗正可要想清楚?”

刘艾听后,面色一正:“陛下,臣为陛下臣子,理应为陛下效力。至于危险,只要能解陛下之忧、大汉之危,臣又有何惧!”

“宗正真是朕之忠臣!”刘协赞道,“那好吧,就由宗正前去劝说杨奉,若有所需,尽可与朕言!”

杨彪见状,心中不无遗憾的摇摇头,其实他也早已想好了出使的人选,只是却被刘艾抢了先。但对刘艾的果决和勇气,他还是非常欣赏的。

又商议一会后,杨彪和刘艾纷纷告辞。

刘艾立即准备动身前往对岸,而杨彪却是急匆匆赶往朝臣所在的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