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传承的力量
- 重返98,从便利店开始致富
- 庐山烟鱼
- 1782字
- 2025-03-27 20:57:01
回到便利店后,林小雨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整理今天的视频资料。她把摄像机接到电脑上,仔细查看每一段录像。
“这段张奶奶教揉面的镜头拍得特别好,“林小雨一边看一边说,“她的手法都拍得很清楚。“
陈阳在旁边帮她记录每段视频的重点内容:“王大爷调馅的那段也很精彩,尤其是他讲解火候掌控的部分,对初学者很有帮助。“
两人忙到深夜,终于把所有视频都整理完毕。林小雨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满意地看着电脑屏幕:“这些资料整理好了,以后想学的人随时都能看。“
“你也该休息了,“陈阳递给她一杯热牛奶,“这些天你太辛苦了。“
林小雨接过牛奶,轻轻抿了一口:“其实一点都不辛苦。看到大家这么认真地学习传统手艺,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对了,“陈阳说,“今天活动结束后,好几位老人都跟我说,他们还会很多其他手艺。有编织的,有剪纸的,还有制作香囊的。“
林小雨眼睛一亮:“那我们下次可以办一个传统手工艺展示会。不只是美食,还可以包括这些生活中的手工艺。“
“好主意,“陈阳赞同道,“不过这次我们得提前做更多准备。场地要更大一些,材料也要准备得更充足。“
第二天一早,林小雨就开始着手准备新的活动计划。她拿出一个笔记本,认真地记录下需要准备的事项。
“首先要统计社区里会什么手艺的老人,“她一边写一边说,“然后根据不同的手工艺类型,分类准备材料。“
陈阳看着她专注的样子,心里一阵温暖。这个女孩总是能把每件事都想得这么周到,做得这么细致。
上午,张奶奶来便利店买东西,看到林小雨正在写计划,好奇地问:“小雨啊,你在忙什么呢?“
林小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奶奶。张奶奶听完,高兴地说:“这个主意好啊!我就会编织草帽,还会编竹篮子。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张奶奶,您能不能帮我们联系一下其他会手艺的老人?“林小雨请求道,“您在社区里人缘好,大家都认识您。“
“没问题,“张奶奶爽快地答应了,“我这就去问问。咱们社区里能工巧匠的老人可不少呢。“
下午,张奶奶就带来了好消息。她统计了一下,光是她认识的,就有十几位老人会各种传统手工艺。
“王大爷的老伴会制作香囊,李婆婆会剪纸,还有刘爷爷,那可是个木工高手,“张奶奶如数家珍,“以前他在家具厂当师傅,现在退休了,但手艺一点都没落下。“
林小雨认真地记录下每位老人的特长,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安排活动流程。“我们得想办法让这些手艺能更好地展示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得清楚,学得明白。“
“要不要在活动中心搭个小舞台?“陈阳提议,“这样大家都能看得更清楚。而且我们可以在旁边设置一些展示区,把老人们以前做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对,还可以在展示区放一些历史照片,“林小雨补充道,“让大家了解这些手工艺的来历和发展。“
正说着,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来买东西。听说他们要办手工艺展示会,立刻表示很感兴趣。
“太好了,“年轻妈妈说,“现在孩子们都沉迷电子产品,能有机会学习这些传统手工艺,真是难得。“
她的孩子也很兴奋:“妈妈,我想学剪纸!上次看到李奶奶剪的窗花特别漂亮。“
看到大家这么支持,陈阳和林小雨更有干劲了。他们决定把活动定在两周后的周末,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忙得不可开交。白天要照看便利店,晚上就整理资料,联系参与的老人,准备所需的材料。
“你看,“林小雨指着电脑屏幕给陈阳看,“我把每种手工艺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它的历史、特点和基本制作步骤。到时候我们把这些打印出来,做成小册子发给大家。“
陈阳看着屏幕上详尽的资料,不禁感叹:“你真是太用心了。不过你也要注意休息,别太累着自己。“
“没事的,“林小雨笑着说,“看到这些即将失传的手艺能够被保存下来,再累也值得。“
这天晚上,陈阳送林小雨回家。月光下,两人慢慢走着,谈论着即将举办的活动。
“小雨,“陈阳突然说,“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事,可能会影响很多人?“
林小雨停下脚步,认真地说:“是啊,就像一粒种子,我们把它种下去,它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大树。这些传统手工艺就是我们种下的种子,它们会在更多人心里生根发芽。“
陈阳看着林小雨的侧脸,月光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在不知不觉中,种下了一颗情感的种子。
“那我们就继续努力,“陈阳轻声说,“让这些种子都能茁壮成长。“
林小雨点点头,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如同那些即将传承的手艺一样,悄悄地在时光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