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抄书活计

读书的进展并没有贾琮想象中的顺利的进行。

虽然贾琮有着前世的底子,能勉强读懂借来的史书,但真面对如此晦涩难懂的古籍,贾琮还是感到头大。

贾琮也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他退而求其次,先从童蒙学习的《千字文》开始。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所做,内容涵盖天文史地、飞禽走兽、农业知识、道德规范、成语谚语等,读起来朗朗上口。

今年的贾琮已经七岁了,读童蒙学习是晚了一些,贾府那三个春已经开始学习四书,而林黛玉更是读了不少。

可想而知贾琮这个原主是如此的不学无术。

但现在的贾琮坐在炕上,靠着窗边的日光,朗声诵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贾琮的朗朗读书声传遍整个小院。在外头擦拭栏杆的枕月听到贾琮的读书声,心里是又惊又喜,她原本以为贾琮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今日会听到他的读书声。

想到这里,枕月擦拭栏杆更加积极了,动作也变得轻柔起来,生怕打扰到贾琮读书。

就连在旁边厢房照顾陈福的许嬷嬷也注意到贾琮的读书声,她拍了趴在床上的陈福的头。

“三爷都已经开始努力,你也别趴在这里!”许嬷嬷道。

趴床上的陈福哼唧哼唧一声,虽然他的年龄也就只比贾琮大几岁,但也明白贾琮昨日之举是为了他。

贾琮对自己如此上心,陈福自然对贾琮更加一心一意,更加卖力地办事。

许嬷嬷更不用说,她本来就视贾琮为半个儿子,如今昨天的事情一出,只怕许嬷嬷眼里心里都只有一个贾琮。

贾琮本身就是很容易投入的人,再加上没有前世手机电脑之类的娱乐活动的干扰,原本对贾琮较难懂的文字很容易就背下来。

不到半个时辰,贾琮就比较流利地把全篇背下来。

贾琮开始默写,当把《千字文》磕磕绊绊地默写完后,他发现剩下的竹纸已经不多了。

就在这时,有人敲了小院的门,又是贾环。

贾环跑进来,假装生气道:“你还说你不能下炕玩,昨天的事情我都知道了!你就是不想陪我玩。”

贾琮笑道:“好,那我今日就陪你玩。“他想着若不是有贾环到处乱抛他的纸飞机,他还不一定从黛玉手中借到史书。

贾环跑出去抬头看了看天边,道:“现在出去还能玩一会,贾琮,和我一起到街上逛逛。”

贾琮想起他穿越到这里来后,还未曾见过外头街上的盛景,于是便欣然答应。

两人离开小院子,已经有赵国基并几个小厮在角门外备好轿子。

因贾环在,那几个守门的小厮也不敢阻拦,放手就让他们出去了。

贾府处于天子脚下,出角门后,贾琮和贾环坐在轿子内,却听见外面人声鼎沸。

不知乘坐了多久,贾环领着贾琮下了轿,贾琮才见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贾环一路上买了不少吃食和精巧的玩器,贾琮囊中羞涩,自然一点都没有买下。

贾环一手舔糖葫芦,一手将另一串糖葫芦递给贾琮,道:“你也吃。看你这样子,我自己吃着也不舒服。”

于是贾琮狼吞虎咽地吃完一整串甜而不腻的糖葫芦。

两人在街上步行数几百步,贾琮忽注意到前头有一家书肆,于是他不顾贾环的反对,一头钻入书肆。

书肆飘着一阵阵墨香,里面的面积不算大,但是品种齐全。上到当今乡试录和会试录,下到各种话本小说,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贾琮站在书柜前挑选了不少书,除了那些印刷更为精致的四书,贾琮挑着看了那些有各种前人先贤疏注的四书五经。

他一目十行,很快地翻了一部分挑出来的书。

贾琮自然是没有钱买下这些书的,但他可以假装不经意地浏览这些书。

虽然目前的贾琮是不能短时间内记住这些内容,但他也渐渐心里有数,了解当今科举内容的情况。

随后贾琮还不忘记挑看诗词分类的柜子,正如他所预料,前世所收录的唐宋诗词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唐顺诗词。

贾琮翻起迅速地扫了一眼,除了唐诗仍与前世相同,这顺朝的诗词确实另一股新气象,不再是贾琮前世看到的或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宋词。

但贾琮还是看到了熟悉的苏东坡之词,苏轼作为诗词大家,即使朝代更替引起的蝴蝶效应也无法磨灭他在历史上的痕迹。

其他的词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贾琮翻来覆去也只看见苏轼这个前世熟悉的名字。

这下贾琮心里更加有数。

他把所有的书都放回原处,来到柜台前,此书肆的掌柜是个儒生打扮模样的中年男人。

书肆掌柜早就注意到贾琮,他见贾琮只看不买,心里虽不满,但面上仍为平常。

掌柜不会得罪这些未来潜在状元的顾客,更不用说这个京城下藏龙卧虎的地处,或许某一个看起来正常的顾客就是哪家王府侯府的世子嫡子。

贾琮仰头看着中年男人,道:“掌柜,你这里是否有抄书的活计?”

掌柜细细打量着贾琮,见他虽身着朴素,眉宇间却是无同龄人的稚气。

因此这掌柜也不敢很轻视,点头道:“有。我眼下正有一样抄书活。”

贾琮道:“我可以接下这抄书活。”

掌柜说出他的犹豫,道:“可我看你年龄不大,不知道你能否写好?”

“我现在就可以当场写字给你看。”贾琮信心十足回答。

于是贾琮接过掌柜递来的竹纸和笔,极其认真地写下几个字。

掌柜看着贾琮的字,是出乎意料的好,没想到看着眼前小孩模样的人,竟写得一手比大部分成年人还好的字。

掌柜的口气变得比适才更加客气,道:“我兄弟有一本从金陵借来的时文集,只是因为印刷局有事情搁下,而这时文集六日后又要交还回去,你能否在这六日内抄好?”

虽说当朝印刷行业较为发达,但若要真的追究起短时间内得到一本文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找人抄书,因为这时民间印刷并未大规模兴起。

贾琮接过时文集,这本文集约有一百页,每页两百字。

“我可以。“贾琮回答。

掌柜见贾琮说的信誓旦旦,又想着贾琮看起来是个清贫的孩子,于是把一叠竹纸给了贾琮,道:“这些纸你先尚且拿去抄,六日后我等你。”

贾琮很高兴地接下了这一叠竹纸,小心翼翼地和时文集收起来,准备告辞。

“且慢。”掌柜叫住贾琮。

这时贾琮慢慢转身,凝视着掌柜,不知他有何意,心中暗道莫非掌柜反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