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封赏
- 红楼:从太湖水寨开始挽天倾
- 一纸黄原
- 2411字
- 2025-04-17 15:44:53
刘宸等人在院内休养几天。
那一夜刘宸并未受伤,但终归发力过猛,导致肌肉有些酸痛无力。
锦衣军这几天全体出动,在京城内大肆抓捕步军统领衙门的将校,以及与谢鲸有关联的官员和贵族。
刘宸得到消息,义忠亲王世子李灼并一众官员上奏,怒斥谢鲸狼子野心,妄图谋逆,请诛九族。
不禁觉得这些古代上位者,真是心狠。
谢鲸明明是李灼手下,得他命令来杀自己,结果事败后为了掩盖自身罪行将一切都推到谢鲸头上。
不过这一点刘宸早有预料,他了解封建帝王或者妄图染指帝王的人,他们的帝王心术就代表了他们不会是有情有义之人,一切都是利益,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力。
除此之外,他还得到一个真正让他震惊不已的消息。
李灼等人竟向景安帝给他请功,求封爵位。
一日朝会。
锦衣军指挥使骆养性将几日来清点的走私物和银两并抓捕的结果在殿上公布。
闻者皆惊,纷纷斥责谢鲸胆大包天。
不过户部侍郎郭淮却列位而出,“启禀陛下,南城码头抓获的走私银两是否充入国库,请陛下示下。”
别人都在讨论谢鲸的造反事实,现在被户部侍郎一下拉到走私银两上。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现在每年全国财政赋税收入不过两千万两,并且还在逐年下跌。
这五百万白银加二十万两黄金,几乎抵得上半年的财政赋税收入。
激烈的财政讨论拉开帷幕。
各部尚书纷纷说着自家事务要紧,急需银两。
大殿上吵成一锅粥。
就在此时,李灼向身前迈出一步,朗声道,“诸位大人,这些银两不管是入国库,还是由各部按需索取,都是正途,自有陛下处置。不过这些银两和走私物是由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刘宸刘大人擒获,也是由他将谢鲸叛乱消弭于无形,使得京城百姓不致遭受兵灾,此平定叛乱之大功不啻于斩敌酋千级,功在社稷。”
随后李灼面向景安帝,深深一拜,“陛下,今贼肆虐,正需此等虎将震慑宵小。臣请仿武庙旧例,赐伯爵之位,以彰'赏不逾时'之义。”
御史中丞王延年直接开口驳斥,“世子殿下此言差矣,我朝祖制,非军功累世者不轻授爵。刘宸虽勇,然年未弱冠,资望尚浅。昔祭征虏平定彭宠,光武帝亦仅追谥而未封爵,防'恩宠过盛反损其节'之弊,不可不查。”
暗中已追随李灼的几位官员纷纷出列,为刘宸请功,请封爵位。
一时之间,大殿上再次因为刘宸封爵之事吵闹起来。
站在大殿角落的贾政听闻这些人因为刘宸起了争吵,心中震惊不已,没想到几月前才见到的少年侠客,此时已经进入朝堂诸公的视野并成为争论的中心。
景安帝表情不悲不喜地安坐高位,看着堂下的争吵,并不发表意见。
好一会儿后,内阁首辅温士壬开口道,“诸公之议,皆出公心,然陛下睿鉴独运,岂不闻‘恩威并济’之道?宜取‘渐进厚赏’之法,当官升五级,领步军统领衙门步军翼尉之职(正三品),令赐玉带,荫一子入国子监。待其后续剿贼有功,届时封爵方顺理成章。”
景安帝颔首,“温卿老成谋国,所言极是。不过此事,还要从长计议,今日朕乏了,退朝。”
说完不等下面群臣反应,直接从高处龙椅离开。
众臣面面相觑,不知陛下到底是何意。
难道刘宸失宠?
朝堂上的奏对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刘宸自然也就知道了。
刘宸觉得首辅的话很有道理,连升五级已经很吓人了,提拔太快容易出问题。
更何况这个请封爵位的要求由李灼提出,肯定不能轻易接受。
刘宸仔细想着李灼的目的,突然反应过来
“坏了……”
李灼这是传达出一个态度,义忠亲王世子是刘宸的铁杆支持者。
这是要强行拉他入伙,即便不成,也可以消耗景安帝对他的信任。
刘宸当机立断,必须马上入宫觐见。
刚立了大功,可不能因为这个反而被厌弃了。
穿戴齐整后快马到了宫门,正好遇到了周公公。
“周公公,下官请见陛下,麻烦公公速速通传。”
周公公确是笑道,“巧了,刘大人,咱家正好是要给刘大人传口谕呢,陛下召你入宫觐见。”
刘宸闻言大喜,没等他自己来辩解,景安帝竟然主动召见,这是利好啊。
跟随周公公进了养心殿。
一进殿内,刘宸就跪伏在地,“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怎来的这么快?”景安帝笑着说。
看上去心情似乎不错。
刘宸站起身,笑了一声,“嘿嘿,不瞒陛下,微臣也是心急如焚地想要觐见,在宫门口碰到了周公公。”
“哦?这么心急着见朕?”
“微臣听闻了早朝上为臣请功的争吵,心中惶惶不安。臣从一开始就与义忠亲王世子李灼划清了界限,他多次招揽臣都不为所动,此次请封爵必是他挑拨陛下与臣关系的阴谋!”刘宸口气急促地回答。
景安帝听着刘宸焦急的语气,竟不自觉笑出了声,“你啊你,朕岂是连如此简单计谋也分辨不出的昏君?”
“陛下英明睿智,志存高远,洪福齐天,寿与天齐,智慧远不是微臣能比的。微臣短智,差点着了道。”刘宸连番马屁拍过来。
“什么狗屁不通的话,治安疏难道是请人代笔?”景安帝笑骂道。
虽然刘宸拍马屁的话前言不搭后语,但景安帝能明显感受到刘宸的赤子之心,反而能坦然接受刘宸的话。
刘宸脑中一转,“陛下,说起来臣的治安疏确实有人代笔,臣只是说了想法,具体成稿和润色另有其人。”
“哦?”
刘宸不卖关子,接着说道,“正是已故前巡盐御史林如海独女林黛玉。林黛玉自幼跟随名师,才学远高于乡野中长大的微臣。
而且陛下有所不知,臣与林黛玉在江南相识于微末,现已征得荣国府贾老太太同意,不日将迎娶黛玉。嘿嘿,陛下,臣让自己未过门的妻子代笔润色一番,应该不算罪过吧?”
景安帝脸上笑容更盛。
刘宸自从第一次觐见就努力营造的忠直纯善形象已经渐渐深入景安帝的心。
刘宸此刻的话更显得他不怕丢人的憨直。
没有任何一个帝王不喜欢这种没有太多心思且用命做事的臣子。
而且此次刘宸立功之大,远超朝堂众臣所说。
只一点,如此规模的兵甲和银两,一旦被义忠亲王府吃下,可能不日就会发动宫变和兵变。这种行动远超区区一个谢鲸造反所能造成的危害。
毕竟义忠亲王有着传自太上皇的大部分勋爵的认可,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刘宸这是间接救了他,也救了他的皇位社稷。
此等大功,他本来也有些头疼该如何赏赐。
召他入宫,一是为了安抚他,免得被李灼粗鄙的计谋影响君臣相得。二就是为了探探口风,看看刘宸想要什么,好确定封赏。
如今景安帝听到刘宸的话,心中已有数,放声大笑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