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价值链与工业发展:来自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经验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编
- 844字
- 2025-04-08 15:25:56
1.3 全球价值链分析的宏观指标
自从Hummels、Ishii和Yi(2001)发表开创性论文以来,宏观分析已从生产过程垂直整合的角度阐释了全球价值链。根据更详细的投入产出表,本研究的背景论文将全球价值链贸易分解为后向关联(国内生产者出口中的外国增加值)和前向关联(他国出口中隐含的国内增加值)。近期的趋势是将这些关联视为生产组成部分,而不是贸易概念,以便将全球价值链中的增加值准确地分配到产生增加值的经济体中。借鉴Koopman、Wang和Wei(2014)的研究,背景论文仅仔细考虑了进口或出口增加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背景论文中使用的后向和前向关联的具体指标各不相同。例如,Kummritz和Lanz(2018)使用一国出口中的外国增加值(后向关联)和一国对其他国家出口增加值的贡献(通过中间产品出口)的狭义指标。除了后向和前向关联的类似狭义指标外,Stöllinger(2018)还使用了更广泛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从前向角度看,包括外国生产其本国消费品的投入(不仅仅是外国的出口生产);从后向角度看,包括用于国内消费品和出口产品生产的中间产品进口。
Taborda和Lavopa(2018)重点关注各国在个别而非整体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因此,一个国家对全球价值链的贡献是通过分配到特定全球价值链的出口来衡量的。它是一种采用全球价值链末端产品的后向角度的前向指标。
Zhao等(2018)采用了已在Wang等(2017 a,2017 b)的两篇论文中正式化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见图1-2)。他们的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指标(V_GVC)反映了在一国的GDP中,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增加值所占比例;而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指标(Y_GVC)反映了在最终产品生产中,来源于全球价值链活动的比例。他们认为,这些指标包括所有形式的跨境生产共享活动。[7]他们进一步区分了仅跨境一次的简单全球价值链活动,以及跨越边界多次的复杂全球价值链活动。对于前向和后向关联,国家部门的增加值被分解为4类:纯国内生产、传统贸易生产、简单全球价值链和复杂全球价值链。

图1-2 哪些GDP活动属于全球价值链?
注:每个方框顶部的数字表示相应的增加值跨境流动的次数。
资料来源:Zhao等(2018)的背景论文,以Wang等(2017a)的论文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