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捆绑销售
- 春光正好我的1982
- 溪水加塘
- 2683字
- 2025-03-31 00:02:14
快到村口,孙来鹏一抬眼,发现那棵大皂角树下已经站着一道亭亭玉立的身影。
两只木桶上横着扁担,放在身前。宋爱芙一望见他的身影出现,便下意识地向他这边挥起手儿。
梳得一丝不乱的高马尾也随之跳动,拨动着树枝缝隙间的点点阳光,整个人说不出的清爽、干净。
“你第一个到了?还是你动作麻利!”
“没有呀,我才刚到,你就来了。”她将头轻轻地侧转过来,更自然地朝向他,脸上的笑比平时还要明亮几分。
孙来鹏也放下担子,两人一块站在老树下,刚说了两句话,就见孙永善挑着箩筐冒出头来了。
“大鹏,嫂子,你们都先到了呀!”永善一晃悠过来,马上就冲他们招呼。
只是这一开口,树下并立着的两个人全都错愕了一下,连空气都滞了一滞。
“啊?”
宋爱芙发出蒙圈的声音,转过脖子,狠狠地瞪孙来鹏。
孙来鹏被瞪得有些冤。他昨天还特地打过铁头的招呼,让铁头不要嘴瓢来着。
哪知道他一上来就玩这出?
孙来鹏便转而去瞪永善。
永善居然自有他的一套歪理,振振有词道:
“瞪我干吗?一个姑娘家摆摊做生意,外头什么人没有?我叫她嫂子,不就安全多了?再不长眼的,也不能盯上你们夫妻档是不是?!”
也不知是不是觉得这货的话多少有几分在理,宋爱芙也不吱声了,戴上草帽开始出发。一路上三人就这么说着话,转眼间到了向阳村。
连片的厂房之上,一个高高矗立的红砖塔就如同是加长版的烟囱,向外徐徐吐着时浓时淡的烟雾。
“氮肥厂我小时候就只来过一回,还是远远看着。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职工走出来,手上拎着网兜,全是白白胖胖的馒头,把我给看馋了!”宋爱芙望过来一眼,冲他飞快吐了吐丁香小舌。
孙来鹏怎么都没想到,看到国营的厂房,这姑娘直接联想到的是白馒头。
不过也能理解。在最缺衣少食的那些年,朴素无华的白馒头却是引来多少农村娃渴望的眼神。当职工好,好就好在有白馒头吃,这是他们这帮农村娃子当年眼中很直观的感受。
现在他却要把村里当年充饥的东西,做成色香味俱全的好东西,勾起里边那些职工的馋虫。
来到氮肥厂的前门,此刻已经有五六个摊位在早于他们在那摆卖了。也有可能,人家是从上午就一直在这摆着。
那五六个摊位见有新面孔过来,不由往这边多瞅了两眼。
孙来鹏像个老摆摊的一样,大大咧咧地跟人打招呼,然后选了个有树荫的空处,便从箩筐中搬出煤炉、汤锅、桶子七铜八铁。
三人都挨在一个地方。宋爱芙的行当相对简单,把分别装有凉粉、瓷碗的两只木桶往地上一放就完事了,于是她就跑上前来给孙来鹏搭把手,帮着张罗。
煤炉中已经预先放了不少黑色的木炭,但为了节省,一路上并没有事先点着。孙来鹏刚掏出火柴,宋爱芙便从他手里接过去,划着了火柴替他点火。先是烧燃两张废作业纸,放进黑木炭中。
黑木炭有个好处就是点火方便,很容易就红旺旺了。
她又夹起几块已经劈过的粗木头、木块,盖到已经变红的黑木炭上方。这两样加到一块,能够持续烧很久,基本能替代煤球了。
实在烧完了,一会再往里加木块就成了。反正一切都是村里山上的就地取材,没啥成本。
相比之下,永善的小煤炉点火就没那么顺利,反复折腾两回没烧起来。
后来还是孙来鹏让宋爱芙过去帮一下,火柴跟木炭到了她手里一下就听话了,顺利烧红了。
两个男人一时都陷入了沉思。
似乎不是他们带宋爱芙出来摆摊,是她带他俩才对……
已经有职工三三两两走出大门,有些人是外出去办事,有人则似乎是奔着外边这些小摊来的。
一个人去打了碗六分钱的豆腐脑,另有两个人则是在买糖油粑。似乎都是直奔他们以前就买过的熟悉摊位。
“甜薯饼喽!又甜又软的甜薯饼趁热快来尝一尝喽!”
铜锣般的嗓音毫无前兆地响起,别说其他人,就是孙来鹏、宋爱芙都骇了一跳。
永善显然是看到那些人只去买附近的糖油粑,都不瞧一眼他这边,急眼了,直接吆喝上了,还吼得声调特高。
可惜人家也只是闻声往这边瞅了一眼,买完糖油粑走了,并没打算过来。
这让永善好不灰心,特意把写有毛笔字“甜薯饼”的纸牌牌又摆正了一下。
又过一会有一男一女穿着氮肥厂的工人装走出门来,两人一前一后,保持着两步距离但相互说着话。看起来可能是新婚不久的小两口但更可能是正在处对象的一对。
女的似乎也拿不准想买点什么,四下望了望,目光总算看到他们三个。
“凉粉?是刮凉粉吗,瞅着怎么不像?”
女工看到了宋爱芙这边纸牌上写着的“凉粉”,嘟哝两句,脚步下意识走过来。
“不是刮凉粉,是冰凉粉,用的井水是远近有名的一口井。这天气就要吃这种,又滑又凉,爽口得很!”
宋爱芙见状,飞快就接上话了。这姑娘从没做过生意,想不到一开口,全是卖点。
那对年轻工人听她这一说,更快了两步,上前来瞅。
看见了她木板盖上摆放的不是白糖罐,而是红的青的不同颜色辣椒剁碎在一起,男工不由犹豫了,问:
“你这凉粉不是放白糖,是放辣子吗?”
其实在全国多数地方,凉粉通常都是加白糖吃。
但在岳山市这种嗜辣的重口味地区,辣子凉粉却是祖辈相传。
味道上,各有各的风味。
当然,宋爱芙选择辣子凉粉的做法,最直接的原因很现实,没糖票,买不到糖。如果去买黑市高价糖的话,估计得亏……
“辣子加在里面,也怪好吃。又凉又辣,特别爽口,我自己每天最爱吃了!”
宋爱芙说得就跟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一脸回味。
“给我来一碗吧,我觉得辣凉粉还不错!”
年轻女工当即就决定了,看了看木桶中干净晶莹的凉粉,又问:
“怎么卖的?”
宋爱芙右手已经抄起勺子了,左手做了个六的手势:
“六分钱一碗。”
说着又抬手指了指一旁的孙来鹏,脆生生道:
“如果你们同时还买他的粉条吃,我这就有优惠,五分就够了!”
这个方式,自然是在路上就已经商量好的,而且还是孙来鹏提出来的。
相当于是“捆绑促销”了。虽然只是优惠一分钱,但就是这小小的一分钱说不定就能影响顾客的想法。
因为价格上,孙来鹏可以说是定得相当精准。
根据上回的调查,刮凉粉、豆腐脑这些类似的小吃都是卖六分,而“刮凉粉”这种米粉类的则是一毛三。
孙来鹏只要比那些同行都低一分钱,生意就很容易红火。但你不能明着比别人价格低,那样招人恼。
就用这种“捆绑优惠套餐”的方式,既拉动了三个人的生意,又合情合理地把价钱定到了一个刚刚好的优势价位上。
这会儿,宋爱芙脆生生的声音刚落,他秒速接过话道:
“对,我这粉条一毛三,你们已经买了她的凉粉,我这边也给个优惠。一毛二的粉条,香辣入味,嗦起来过瘾得很!”
“那给我来碗粉条!”那年轻男工马上就决定了。
“好嘞!这就给你下!”
锅里的汤水都是在家就已经烧过的,本身就温热,现在再加上在炉子上烧着,已经冒出热气。
这俩人一个下粉条,一个舀凉粉、拌辣子与野葱,动作同步,都忙出了画面感。
看得一旁的永善,顿时就感受到了来钱的希望,扯开嗓子也毫不落后地喊道:
“甜薯饼喽,只要买了我哥我嫂的粉条、凉粉,我的甜薯饼也有优惠价,五分钱一个大饼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