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一天的收入

从氮肥厂前门走开没多远,永善突然想起一事来,猛拍脑壳:

“这炉子跟碗,每天挑来又挑回去,没这必要啊!咱虽然在这向阳村没啥亲戚,但范民堂他有呀,咱们把炉子、碗都放他亲戚家,第二天早上摆摊前去他亲戚家拿不就成了!”

孙来鹏想了想,这个倒真可以。说实话最重的无非就是炉子、碗碟。要是这两样能寄放别人家,那么每天早上就只需要挑着魔芋粉条、木炭、汤锅这些东西来向阳村就够了。

脚步都能更加轻快不少。

“那得回村跟范民堂说一声,让他哪天上他亲戚家打个招呼。今天肯定不能直接就这么冲人家家里去!”孙来鹏道。

宋爱芙听他俩这么一说,也连称好主意。

这样一来,不止是就地取材最大程度地省了食材成本,就连力气都省了好多,真正的轻装上阵。

又走了几十来米,路上听到有人吆喝,一个半大孩子身上挂只方方的盒子,上面盖着湿毛巾。

盒上写着红字“冰棍”。

这年月竟然连那种白色泡沫冰棍箱都还没有出现,估计得再过几年吧。小男孩身上这箱子是用黑色厚布包裹着的,个别地方露出来木质。

看得出来,应该是木箱子,外面包有棉絮之类,最外层是布。

孙来鹏也不太明白,这小孩怎么都下午五六点了在卖冰棍。但看他走来的方向,也有可能是下午在氮肥厂的另一道门摆卖,然后卖剩下一点冰棍打算回家路上顺便卖掉吧。

别说,他这一叫,孙来鹏还真感到嗓子眼有点干渴了。说了一天话,身上带的水也喝完了,前头又忘了让永善从井里打点喝的水过来。

“三根还有没有?不会快化了吧?”孙来鹏冲对方招手。

“正好还剩三根,就是,化是有一点化了……”小男孩挺诚实道,“我便宜卖给你们,本来是卖三分的白糖冰棒,我给你们两分就好了!”

看着小男孩揭开毛巾和盖子,从里面掏出冰棍来。一股沁凉的香气立即蹿了出来,钻进鼻子,扑在脸上。

通体白色的冰棍,两头是有些化了,估计这样半化的冰棍那些工人都不太愿意买了吧。

“也还好,不用便宜,就按原来的三分吧!”

说着制止了正要掏钱的永善:“你们别拿了,我来。”

拣出一张毛票,小男孩麻利地找回一枚硬币。

“放心吧,我都没打算掏钱!”宋爱芙嘻嘻笑着从他手里接过冰棍。

看来她也渴了,迫不及待地就吮了一口,眼皮眨了两眨,笑容仿佛能够沿着她的嘴角往下行走,漫过下巴漫过喉咙。一副从头甜到了脚的样子。吃不花钱的冰棍是这样子的。

孙来鹏自己咬了一口,怎么说呢?

香是怪香的,甜也特别甜,但跟他后世吃甜品的那甜味是不大一样的,有点怪。

总之在这种干渴的情况下,还是很爽的。

可一旁的永善不知咋回事,却眉头打结,一脸奇怪地问他俩:

“好吃吗?难道你们就没觉得格外……苦?”

“苦吗?甜的啊!”

孙来鹏疑惑地问了声,却立马想明白过来大概是怎么回事了,实在忍不住不厚道地笑了,直拍永善的肩:

“永善啊你这运气实在太不一般了,你那个……糖放多了!”

他所说的糖,当然不是指真糖。

这时候的白糖冰棍,说白了就是“糖精”兑水。放白糖?那怎么可能,成本都要超过三分钱了。

要是有比较多的“糖精”沉淀在底部,灌进哪一根冰棍里,那可不就变苦味了么?

永善表情很是鸡肋,在他的劝说下,一脸苦楚地扔掉了冰棍。

趁着走在路上,孙来鹏决定复盘一下。

先说他自个的,顾客对粉条的反馈基本都还可以,没啥明显问题。

“你呢小芙,有没有人对你的凉粉提点啥?”

“有,好几个呢。都想看到凉粉里拌些香菜,越多点越好!”

这个就没法解决了。碰巧,他们三家都没种香菜,想加这个也加不了。

要是特地花钱去买香菜,就没必要了,伤钱,伤利润。看宋爱芙的神情,也没打算采纳的样子。

“你呢,永善?”

“我这边意见很明确,他们就是希望饼大点,再大点……”

孙来鹏:“……”

这个更伤钱。

这次复盘得出的教训就是:

没有啥教训,三个人都做得挺不错的了,暂时不需要啥改进。

三人又约定,明天只要天气允许,时间不变,村口见。

范民堂亲戚的事,就由永善去找范民堂,他表示今晚就去找。

不到半小时,也就回到了牛塘村,这会儿还算早,天都还没开始黑。

永善回往自家去后,他们俩又继续一前一后地走了一会儿。

少女忙了一天,脚步却反倒似乎变轻快了,两只木桶像有自己想法一样地在扁担下荡着秋千。

或许是因为桶里空了;也或许是因为口袋里面满了。

看她这样,孙来鹏也不用问她脚跟站了一天痛不痛的事了。

“好了,回去吧!”

到了他们俩也要分开走的岔路了。

“嗯,你等等!”

她突然靠近过来,伸出纤细的小手,往上,搭上他的肩头。

飞快地撤下来,手中多了几根松针。应该是刚刚走在路上,树上掉落在他肩膀的。

她很快地扔掉了松针,脚步洒脱地走了,像是两只桶子在空气中给了她莫名的浮力。

回到家,孙来鹏把自己的钱也都掏出来,放好在抽屉。

他卖了四十多碗粉条,有卖一毛三的,也有卖一毛二的,总收入是五块一毛八。除去冰棍钱,身上还有五块零几分的钱。

别看才区区五块,他还是挺满意的。这才一天的收入啊!

理论上,要是每天都有适合做生意的天气,一个月就差不多一百五十了。当然,实际上这种理想状况不是可能的。

但就算综合考虑到天气影响,估计百把来块钱每月还是能有的吧?

这年代就算被羡慕的氮肥厂工人,也才四十几块的月工资。而他的代课收入十九块就更不用说,没法比。

如果是常规的摆摊卖小吃,账当然也不能这样算,毕竟还得除去大米面粉各种食材成本,剩下也就不多了。

可他这魔芋粉条,食材成本无限接近于零。可以说到手的基本就都是利润。

至少现阶段,挣钱谋生的路子初步妥了,不用担心在这年头活不下去的问题了。

再好好估计一下,魔芋的量够维持多久的问题。

目前看来,三四只大魔芋就能做出一大盆的魔芋粉条。精确点说,一斤魔芋根能做出五六斤甚至七斤的粉条都不成问题。

这东西的吸水膨胀性太厉害了,就是这么逆天。

每天消耗约四只左右的魔芋,以那山腰上的存货,干到年底不成问题。

当然魔芋典型的春种秋收,明年开春之后手上没有魔芋,起码有半年的时间做不了粉条生意。

但他也并非把希望全绑在粉条上。等手上积累到一些钱了,起码不愁吃饭坐车、住旅社、运输费,近期他就可以去城里,开始着手水泥袋批量收购的事情。

事情得一步一步来,计划也有远有近。

而摆在眼前,今晚就得急着去做的,是一定要去趟大队书记范继宽家。

既然魔芋粉条已经实实在在地赚到钱了,那片魔芋林就得果断承包下来。

趁着现在还没人知道他粉条挣钱的事。这事,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