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评论(2019年第2期/第7卷)
- 杨灿明主编
- 1355字
- 2025-04-08 17:47:50
二 高等学校学生学习国际关系知识的作用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5]学习专门的国际关系课程、掌握一定的国际问题分析能力,是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的重要途径。将国际关系作为学业必修课,使之较为系统地学习国际关系知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一)培养宏观分析与理性分析能力
现代媒体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为人们了解国际事务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提高了误导大众判断的概率。1789年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中最早使用“国际关系”一词,以描述国际立法方面的问题。国际关系学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已经发展为由诸多理论和方法论构成的独立的学科体系[6],它也是一门训练人思维的科学,以其严谨的知识框架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人们分析纷繁复杂的国际现象。青年学子较为系统地学习国际关系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宏观分析和理性分析能力,使自己习惯于用全局的、长远的、系统的观点看问题,剖析每个国际体系成员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了解当代国际关系的千变万化,是一个有趣、益智和无止境的学习过程。
(二)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多样性和中国的特殊性,培养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
学习国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刻地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培养自身的国际视野,学会用国际眼光、国际视角审视本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的差异,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同时,有助于使学生以世界眼光观察中国故事、中国奇迹、中国方案,反思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一个人对国际社会的多样性有了基本了解,就能从宏观的角度增强对本国特殊性的了解和认识。[7]学习国际关系还有助于理解国际社会的性质和规则,从而为今后在国际大舞台上施展才能、求得发展奠定基础。
(三)了解国际关系常用概念和原理,为理解国际现象、研究国际问题打下基础
自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研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以来,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关系的四大理论流派。[8]学术争鸣不断深化,媒体上关于国际关系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各类国际关系新闻评论也越来越多,但其中很多专业词汇是无法简单地从字面理解的。较为系统地学习国际关系知识有助于了解国际关系常用概念和基本原理,为深刻认识国际现象和国家对外政策,甚至为以后从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及外交实践打下基础。
(四)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多学科素养
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各种国际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国际关系学是政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这一学科的主干是关于国际权力的研究,国际关系学这棵大树正变得越发茂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棵树的根越来越多,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越来越多。国际关系学从哲学、政治学、历史学和法学等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并不断吸取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包括数学、系统控制等自然科学的营养,从而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系统地学习国际关系知识,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多学科素养,强化自身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理解,并将之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去,进而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