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圈子

凡是在职场工作过的都知道,当自己被领导交办了无法完成的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任务闹大,将整个部门的人都拖进来一起受苦。

那任务失败的时候,就不用自己一个人背锅了。

用苏泽在前世总结的话,这一招就叫做“炸屎”。

领导给你屎盆的时候,如果你不吭声,那吃屎的就只有你自己了。

如果这时候你将整个茅坑都炸了,那就是所有人一起吃屎了。

而明史中,就有这么两个大坑,这两个大坑可要比嘉靖老爹的问题严重多了。

朱棣靖难自然不必说,朱祁镇的夺门之变也是个大麻烦。

苏泽先是上书请修国史,让皇帝和内阁同意编纂明史。

紧接着就将这两个大雷点燃,然后推给内阁科道来讨论。

这奏疏要怎么写?

你对成祖靖难有什么意见吗?

还是觉得夺门之变有问题?

这可都是涉及到皇位法统的重大问题。

可是装作看不见,现在修明史,不能再搞一个洪武三十五年吧?

这岂不是要被后世耻笑?

还有朱祁镇做的那档子事,他儿子朱见深都给于谦平反了,那代宗的本纪怎么办?

总不能让朱祁镇在瓦剌打猎的那几年,也还用英宗年号吧?那也太绷不住了。

陆树德这帮科道官员们,平日里弹劾别人写奏疏是洋洋洒洒万言,面对这两个棘手问题,却是一个字都蹦不出来。

陆树德抓着头发,这倒霉奏疏到底怎么写?

-----------------

国史馆内,苏泽悠然的坐在公房内,看着手里的书。

不过手里的书只是掩饰,其实苏泽正在查看【手提式大明国会】弹出“结算报告”。

【群臣争议两个月,编修国史没有进展。】

【隆庆二年六月,国史总裁官徐阶辞官,编修国史工作暂停,隆庆帝驾崩后,国史馆解散。】

果然和苏泽所料的那样,面对靖难和夺门之变这两个棘手问题,这大明官修国史是肯定搞不起来了。

和苏泽前世在部委参与过的很多重大工程一样,当工作推进不下去,工作组就会逐渐瘫痪,抽调的人员返回原来的岗位,然后在合适的时候摘掉牌子解散。

自己在国史馆的工作不多了,接下来就是爽快的摸鱼时间了。

而这一次系统结算,还给苏泽一个意外惊喜。

徐阶要在隆庆二年六月倒台了。

徐阶的倒台,在苏泽看来是必然事件。

大明的内阁首辅,外臣都是以相公相称,但实际上和真正的宰相没法比。

大明内阁只是辅臣,不是真宰相。

若要能行相权,都是在特殊时期,比如皇帝年幼的内阁辅臣,往往还有顾命大臣的身份,比如万历时期的张居正。

即使是张居正,在万历渐渐长大亲政后,也要让出权力,这也是张居正暴卒的,要不然他和万历之间也避免不了冲突。

隆庆皇帝已经三十多岁了,徐阶只是首辅不是顾命大臣,所以平日里只能用祖宗之法来压制皇帝。

但是祖宗之法这种东西,本身就是存在辩经空间的,隆庆皇帝召回高拱,徐阶就已经落入下风。

一个没有皇帝支持的首辅是很脆弱的,可能言官的某一次攻击,就能将他拖下内阁首辅的位置。

罢相是迟早的事情。

也就是说,徐阶还有一个月就要罢相了,那自己要不要上疏一封,搞一个弹劾首辅的成就?

苏泽想了想,决定还是静观其变,自己毕竟只是翰林,又不是科道言官,弹劾首辅对他的资历也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被人忌惮。

就在这个时候,一脸颓丧的申时行推门进来,他看向苏泽说道:

“子霖兄,你可是害惨了我。”

苏泽当然知道申时行说的是什么,皇帝让内阁、礼部、科道上陈国史三事,申时行是礼部员外郎,自然也被要求上疏条陈。

这些几天申时行的头发不知道揪掉了多少,当看到始作俑者苏泽,竟然在史馆悠然的读书练字,他自然是气上心来。

申时行垂头丧气,沈一贯却兴高采烈的推门进来,嘴里嚷嚷道:

“子霖兄!科道那帮家伙可惨了!听说这几日都闭门在家写奏疏,那陆树德头发都愁白了!”

沈一贯这才看到满脸怨念的申时行,他连忙说道:

“苏兄这一招是厉害,可误伤了礼部,外面骂你的人更多了。”

苏泽哈哈一笑,却不以为意,这时候罗万化也走进了公房。

罗万化对着苏泽作揖,接着将一堆书放在桌上,又问道:

“子霖兄,你说的那些书我已经读完了,还有别的吗?”

苏泽随口又报出了几个书名,罗万化认真记下,他叹息说道:

“苏兄果然博闻强记,我这状元实在有愧啊。”

如果别人这么说,苏泽会觉得是装逼,但是罗万化是老实人,他是真的在夸苏泽。

苏泽有些汗颜,自己的博闻强记,自然是因为吃了【记忆胡饼】的缘故,要说求学态度,罗万化确实比自己严谨很多。

苏泽也搞清楚了罗万化为什么要自请入史馆,这位状元郎是真心喜欢做学术。

苏泽在前世部委也遇到过这样的同事,他们往往无欲无求,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这种人是最好相处的,他们看不起你,是因为觉得你能力不行,而一旦你表现出更强的能力后,他们会心悦诚服的听从你,将你当做师友来敬重。

不知不觉中,国史馆内已经形成了这么一个以苏泽为纽带的小圈子。

在苏泽看来在,这个圈子含金量十足,光是状元就有申时行和罗万化两位。

未来首辅也是两位,历史上申时行和沈一贯都做了首辅。

罗万化也做到了礼部尚书,这也是重臣之列了。

苏泽对这个圈子很用心,四人其实都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这时候结成的情谊,往往能超越利益和政治派别,更加纯粹和真诚。

就在四人闲谈的时候,门房突然通传道:

“张阁老到!”

张居正来了?

四人连忙站起身,整理衣袍走出公房。

不用说,张居正果然是冲着苏泽来的,只见一把好看长须的张居正,走到了苏泽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