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赵贞吉到任

果然不出苏泽的意料,次日,内阁首辅徐阶再次上书乞休,这一次皇帝依旧留中不发。

六月十三日,徐阶再次以自己老病为由乞休致仕,这一次隆庆皇帝下旨慰留,再派遣御医前往徐阶府上,展现慰留的态度。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大臣们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态度。

御史台和六科的言官们,又怎么能忍住这个机会?

除了徐阶的门生故吏外,言官开始疯狂上书,弹劾徐阶在位期间的各种过错,御案上堆满了弹劾徐阶的奏疏。

六月十五日,徐阶再次上疏,在这一次上疏中,徐阶历数自己为政的得失,在奏疏最后向皇帝推荐了李春芳和赵贞吉入阁。

事到如今,徐阶罢相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份奏疏也体现出徐阶的水平,姿态放的非常低,态度也十分的真诚。

更重要的是,徐阶推荐的李春芳和赵贞吉,是无论资历名望,还是和皇帝私人关系,都是足以入阁的人选。

这是给自己找退路了。

徐阶和李春芳亦师亦友,是心学同道,李春芳的政治主张也和徐阶差不多,简单的说就是清静无为,性格也比较保守。

赵贞吉和徐阶也是讲学同好,政治立场上也和徐阶差不多,属于不粘锅类型的。

这两人入阁,以李春芳的资历威望,必然接替徐阶担任内阁首辅,这样就能继续压制高拱。

苏泽不由感叹,政治果然就是“人的艺术”。

徐阶虽老,但是这一手致仕的表奏,给自己留足了退路。

按照徐阶的设想,等他致仕后,内阁五人,首辅李春芳,辅臣张居正、陈以勤、赵贞吉,都是他的门生故旧,四个人打一个高拱,肯定是优势在我。

那这样就不用担心自己致仕后的安全问题了,不用担心高拱的政治报复了。

只是苏泽冷笑一声,徐阶不知道的是,高拱和张居正已经暗中有了默契。

苏泽想起了史书中,南京礼科给事中张应治,是张居正执政时期实行一条鞭法的急先锋,就知道他是谁的人了。

只能说张居正实在是太擅长布闲子了,朝中没人看出他和张应治的关系,不知道这次“倒徐”是他在暗中发力的。

好弟子不可靠,李春芳性格软弱,赵贞吉又是不粘锅。

至于陈以勤?

在徐阶上书乞休的时候,内阁大学士陈以勤也同样上书,请求致仕。

这一次皇帝下诏挽留,但是陈以勤似乎去意已决,一天上疏三封请求致仕。

就这样,让徐阶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没致仕,陈以勤就先辞职了!

完了!四打一变成了三打一!

六月十八日,在北方巡边的李春芳回朝,隆庆皇帝诏李春芳入宫廷对。

六月十九日,徐阶的乞休奏疏终于被皇帝批准,这位历经嘉靖隆庆两朝,斗倒了严嵩的大明首辅,终于辞官归乡。

隆庆下诏表扬了徐阶定策翼赞之功,又给徐阶的三个儿子荫官升迁,君臣二人算是体面的分手。

再有诏书,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入阁任首辅,吏部侍郎赵贞吉改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也入阁。

这些朝堂上的大风暴,和身在国史馆的苏泽没有太大的冲击,毕竟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

唯一的影响,就是赵贞吉掌詹事府事,成为自己部门顶头上司的上司。

当然,赵阁老现在应该是不会注意到自己这个小虾米,苏泽的顶头上司,也就是左春坊左谕德,也是一位老熟人,正是从翰林院调过来的诸大绶。

除了诸大绶之外,罗万化也被调入詹事府,和苏泽一同担任赞善。

沈一贯也因为联名上疏,请修《帝鉴图说》的功劳,庶吉士提前转正,担任左春坊司谏,从七品,主掌进谏规劝储君之事。

国史馆的办公地点不变,但是加詹事府牌子,改由内阁首辅李春芳担任《帝鉴图说》的总裁官,詹事府詹事赵贞吉担任副总裁官。

用现代的说法,也就是说国史馆还是同一套班子,但是换了牌子办公。

但是很快,朝堂的风就吹到了苏泽这里。

六月二十三日,新任詹事府詹事赵贞吉,在一众詹事府官员的陪同下,将苏泽这些挂着詹事府职位的大小官员,都召集到了詹事府。

苏泽终于见到了一脸疲态的申时行。

说起来也是讽刺,高阁老让自己亲近申时行,但是这些日子申时行忙着册立太子的大典,几乎天天睡在礼部,根本就没机会来史馆。

钦天监算出了吉时,册立大典定在下个月的二十号,礼部官员都忙了快一个月了,还有很多事情没能筹备妥当。

不仅仅是申时行,詹事府中也有不少兼任礼部职位的官员,他们都用幽怨的眼神看着苏泽。

苏泽这才想起来,自己是首倡建储的功臣,自己一封奏疏上去完事了,还升官了,但是礼部的官员可就忙坏了。

你苏泽只要上疏就行了,我们礼部官员要考虑的事情就太多了。

看着这些申时行幽怨的眼神,苏泽都要忍不住愉悦的轻哼起来。

可没想到,赵贞吉开口第一句话,就让苏泽的心情落到了谷底。

“这些日子为了筹备东宫册立大典,礼部上下都忙坏了,本官身为詹事府詹事,又是礼部尚书,身负部府之责,特意上奏陛下,詹事府上下也要为册立大典的事情忙起来。”

申时行回了苏泽一个“活该”的眼神,包括苏泽在内的詹事府官员却只能行礼受命。

苏泽也没想到,历史上这位著名不粘锅赵贞吉,在处理政务上竟颇为雷厉风行。

刚刚宣布了皇帝的命令,赵贞吉紧接着开始布置工作。

被喊到名字的官员纷纷上前,领受了自己负责的任务。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册立皇太子的大典,是仅次于皇帝继位大典的重要仪式,需要准备的东西自然很多。

更糟糕的是,上一次册立太子,还是嘉靖十八年,嘉靖皇帝册立庄静太子的时候。

庄静太子暴薨后,嘉靖皇帝就相信二龙不相见,再没有册立过太子。

礼部最老的官员,都不知道东宫册立大典要怎么办,只能从《大明会典》中找资料。

就在这个时候,赵贞吉突然喊到苏泽的名字,他开口说道:

“左赞善苏泽,交予尔乌思藏贡务。”

听到这个任命,包括申时行沈一贯在内的苏泽众多好友,纷纷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