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高拱

次日,内阁。

文渊阁位于紫禁城的东部,乍一看是一排不起眼的破旧房子。

但是大明所有人都知道,在这里办公的,是位于人臣顶点的内阁大学士,也就是百官称之为“宰辅”的内阁重臣们。

但是文渊阁看起来也和翰林院差不多,明代之内阁原本只是辅佐君王决策的机构,虽然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变强,但是毕竟不是唐宋那种“真宰相”。

就算是能把持朝政,如嘉靖朝的夏言、严嵩那般,也要受到皇权和百官的多方钳制,做不到唐宋宰相那般独断。

内阁年久失修,也没哪个内阁首辅提出来大修的,毕竟那些言官连皇帝修宫殿都要反对,你区区内阁也想给自己修办公场所?

这么烂的办公环境,以至于夏言这样的权势首辅都不愿意在内阁办公,但是长期居家办公又被人抓着把柄,当年严嵩扳倒夏言,弹劾夏言的罪行中,就有一条“军国大事,私宅而裁”。

后来严嵩执政后,就很注意工作纪律,八十多岁依然坚持在内阁办公。

当朝的内阁首辅徐阶,就是斗倒了严嵩上位的,而且他一向谨慎,自然也不敢坏了规矩。

文渊阁破就破了点吧,糊点窗户纸还能过,好歹内阁大学士都有自己的隔间,大家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总比以前的工作环境好吧?

一名圆脸的红袍重臣,对着通政司的官员问道:

“翰林院的题本送来了吗?”

下方的通政司小官抬起头看向圆脸的红袍大员,颤颤巍巍的说道:

“回阁老,已经送来了,但是。。。”

红袍大员是个急性子,他不喜欢的下属吞吞吐吐的样子,厉声问道:

“还不快拿到本官的案前来。”

一般来说,内阁重臣很少会对小吏这样严厉,但是眼前的这位高拱高阁老,在裕王潜邸的时候就以脾气火爆著称,严嵩当政的时候,就敢在朝堂上和严嵩父子对刚。

如今他担任内阁辅臣,更是数次和内阁首辅徐阶发生冲突。

通政司小官说道:

“徐阁老说翰林院的题本,要先给他老人家过目。”

提起了徐阶,高拱怒气更甚了。

高拱是裕王潜邸旧人,是当今皇帝的老师,和今上关系非常亲近。

在嘉靖朝末期,高拱也和徐阶联手倒严。

可嘉靖皇帝驾崩后,徐阶和高拱政见不和,徐阶没有经过内阁商议,以嘉靖遗诏的名义把持朝政。

后来徐阶又指使自己的门生弟子弹劾高拱,逼迫其辞官。

但是隆庆皇帝还是念着师生之情的,隆庆二年,高拱就杀回了内阁。

如今内阁之中,徐阶是内阁首辅。

次辅李春芳清静无为,很少参与到徐高的争斗中。

武英殿大学士张居正虽然是徐阶的弟子,却也在徐高争斗中明哲保身,很少发表意见。

文渊阁大学士陈以勤也是隆庆皇帝的潜邸旧人,但是为人也很低调,主要精力放在监修国史上,对于内阁的斗争敬而远之。

内阁次辅和其他内阁大学士可以敬而远之,可苦了这些往来内阁办事的小官小吏。

这名通政司官员不想得罪徐阶,但是也不敢冲撞脾气暴躁的高拱。

怪就怪今天徐阁老身体有恙,请假没来内阁办公。

“徐阁老有恙,先拿过来给本官看!”

听到高拱这么说,通政司的官员也不敢多说,只好将翰林院的题本搬了过来。

隔壁隔间的张居正,听到了高拱的争吵声,却没有抬头。

同样是朱红色的官袍,张居正的气度要比高拱好上不少,但是内阁办事的官吏,也不敢小瞧这位张阁老。

除了是徐阶的弟子之外,张居正也是倒严的主力,他气度沉稳手段高超,普通官员见到他也是大气不敢出。

张居正自然知道高拱为什么执意要看翰林院的题本。

政治,靠的就是人。

之前徐阶能挤走高拱,就是靠着门生故吏发力,高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新入翰林院的庶吉士们,是预备储相,国家未来的栋梁。

高拱要看题本,自然是要看看这一批庶吉士的成色,从中发展自己的党羽。

张居正微微叹一口气。

自己的恩师老了,隔三差五抱恙。而高拱年富力强,又得到隆庆皇帝的支持,眼看着是越来越压不住了。

张居正再次暗暗长叹,他并非不喜欢高拱这个人,高肃卿刚直清正,能力也强,确实是首辅的不二人选。

但是到了这个地位,都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张居正和高拱在政见上有分歧。

张居正也不想屈居在高拱之下,执行高拱的改革计划。

但是时局如此,张居正也只能窝着。

张居正又想起严嵩当政的时候,如果恩师失势,自己又要何去何从?

隔壁隔间,高拱拿起题本,开始飞快的浏览起来。

其实高拱也没指望,这些年轻的庶吉士们能有什么惊世之言,写出什么千古名篇的奏对来。

他考察这些庶吉士,主要是看才华,再看奏章中的政治倾向。

如果和自己的政治理念相合,又确实有才华的,他自然会不吝啬提携一下。

作为内阁辅臣,吏部尚书,高拱手上的权力是很大的。

这本不错,暗暗记下了题本作者的名字,赵志皋。

这本也不错,张位。

王家屏的文章也不错。

但是等高拱翻到了苏泽的题本,首先就被这一手丑字给震惊到了。

这么丑的字,怎么能通过县试的?

但是看到《请罢早朝疏》,高拱又愣住了。

这是什么?好家伙,还有这样的题本?

身为读书人,不是应该求着皇帝勤政吗?哪有不让皇帝上早朝的!

但是随着高拱读完,他的眉头舒展开,他拍案道:“写的好!”

夸赞完,高拱立刻道:“取揭纸来!”

揭纸,就是票拟用的纸,内阁辅臣在揭纸上写好了处理意见,贴在题本的前面,作为“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票拟权,就是内阁的重要权力,和司礼监的批红权,共同构成了内廷两大权力机构的基础。

高拱笔走龙蛇,写下了票拟意见,又喊来通政司的小官说道:

“速速送到乾清宫,请陛下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