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门中的流光带着刺痛感,每一道光都是一段被篡改的历史。萧明月的龙鳞在时空乱流中剥落,露出下面由《孙子兵法》文字构成的肌肤。当最后一片鳞甲消失时,我们坠落在血色的荒原上。
这里的地面不是泥土,而是层层叠压的典籍。踩碎《论语》的竹简,下面露出《墨子》的残篇;掀开《道德经》的帛书,底层竟是焚书令的拓片。天空悬挂着七十二根青铜锁链,每根都延伸向雾气中的巨人——正是被禁锢的初代儒圣。
“这就是...新稷下?“我的玉蝉心脏在胸腔内尖叫,革鼎星宫的纹路渗出青金血液。那些血珠落地后凝成楚国文字:“此处非生者之地。“
萧明月的承影剑突然指向天际,剑身映出骇人景象——初代儒圣的每根锁链都连接着现实中的学宫遗址。从稷下到白鹿洞,所有书院的地下都埋着活祭的儒生,他们的脑髓正通过文脉输送给巨人。
“李公子终于来了。“徐福的声音从锁链中传来。一根青铜链垂下,末端拴着墨家矩子令,“你以为毁掉骊山机关城就结束了?看看真正的天志!“
矩子令突然展开成水镜,映出蓬莱仙岛的全貌。那座“仙岛“竟是倒悬的九州镜像,每一寸土地都按照墨家理念重塑:农家的麦田被改造成标准方块,兵家的关隘变成对称的几何图形,就连黄河都被拉直成完美的直线。
“这才是尚同世界!“徐福的狂热透过锁链震颤,“等初代儒圣吸干九州文气,镜像就会覆盖现实...“
我的玉蝉突然暴走,革鼎星宫脱离胸口,在空中投射出楚国天问图。星图与蓬莱镜像碰撞的刹那,血色荒原开始崩塌,露出下方真正的“新稷下“——那是由诸子骸骨搭建的环形斗兽场,场中央跪着被七十二学派锁链贯穿的初代儒圣!
“救...我...“儒圣抬头,面容竟是历代儒生的叠加态。他的眼睛是两团旋转的《五经正义》,而胸腔里跳动的不是心脏,是正在吞噬百家典籍的玉玺核心。
萧明月突然龙化加剧,星图剑自动分解重组。当剑锋变成《天问》竹简的形状时,她发出孙武与屈原的混合声:“弑圣...方能绝地天通...“
我接住坠落的革鼎星宫,民燄突然与百家典籍产生共鸣。脚下的骸骨斗兽场开始震颤,每具诸子尸骸都睁开没有瞳孔的眼睛,齐声控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初代儒圣的锁链突然收缩,我的玉蝉被强行吸入他的胸腔。当两者融合的刹那,看到了公元前134年的长安城:董仲舒跪在汉武帝面前,手中的《天人三策》正在吸食诸子精魄。而那些精魄的源头,正是初代儒圣被篡改的记忆!
“原来从那时起...“我挣扎着对抗吞噬,“儒家就成了囚禁百家的牢笼!“
徐福的笑声从四面八方涌来:“现在明白太迟了!“蓬莱镜像突然加速下压,现实中的泰山开始崩解。七十二根青铜锁链同时发光,要将最后存活的百家传人吸成干尸。
萧明月突然斩断自己龙尾,用兵家血在虚空写下“置之死地“。血字化作战车撞向初代儒圣,孙武的虚影在她身后浮现:“就是现在!“
我抓住星宫纹路暴起的瞬间,将全部民燄注入革鼎星宫。青金火焰顺着锁链逆流而上,初代儒圣发出非人的哀嚎。他的身躯开始崩解,露出体内真正的核心——那是由《白虎通义》编织成的囚笼,里面关押着百家先贤的魂魄!
“动手!“萧明月的承影剑刺入我的后背,兵家血与民燄融合。我握住这把燃烧的剑,斩向初代儒圣的咽喉。剑锋触及《白虎通义》的刹那,七十二学派锁链同时断裂。
天地寂静了一瞬。
紧接着,蓬莱镜像出现裂痕。现实与虚幻的夹缝中,万千百家魂魄呼啸而出。他们有的融入残存的典籍,有的投入九州地脉,更多的则汇聚到我手中的革鼎星宫。
初代儒圣的残躯开始发光,最后时刻他露出解脱的微笑:“谢谢...“这句话用的是孟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的语气,纯粹得不含任何杂质。
徐福的尖叫刺破苍穹:“不!“蓬莱镜像开始坍缩,那些完美的几何图形扭曲成噩梦般的漩涡。墨家机关从虚空坠落,却在触及现实前被百家魂魄撕碎。
我的玉蝉心脏突然爆开,革鼎星宫与百家魂魄融合成全新的核心。皮肤表面浮现出诸子典籍的流动纹路,抬手间就能召出《孙子兵法》的剑阵或《墨子》的机关兽。
萧明月彻底龙化的身躯开始消散,她将星图剑按进我的新心脏:“去海上...真正的战场在...“
话未说完,她的身体碎成万千兵家文字。那些“风林火山“的篇章融入我的血脉,在左臂形成虎符刺青。
九鼎突然从地脉跃出,在我脚下拼成巨舰。当舰首撞破蓬莱镜像时,看到骇人真相:所谓的仙岛核心,竟是放大万倍的初代儒圣复制体!十万个徐福正在往它体内灌注墨经,试图制造新的天道容器。
“没用的!“我踏浪而起,百家魂魄在身后组成璀璨星河,“天听自我民听!“
革鼎星宫全力运转,九鼎化作九颗星辰环绕周身。初代儒圣复制体挥来的巨掌被《孟子》文字架住,墨家机关被《墨子》原文反控,徐福们则被自己写的“兼爱“锁链缠住。
当巨舰撞入仙岛核心时,我看到了终极的“天志“机关——那是个用《墨经》文字编程的青铜浑天仪,正在将人类情感转化为可操控的“义素“。
“结束吧。“我将九鼎星辰按进浑天仪。革鼎之力引爆程序,蓬莱仙岛从核心开始崩塌。徐福们尖叫着化为字符消散,最后的哀嚎回荡在海天之间:“墨家不会...“
现实世界突然下起光雨。那些被吞噬的典籍重现人间,每一个文字都带着百家先贤的祝福。泰山之巅,初代儒圣的残魂正在消散,他朝我作了个标准的弟子礼。
九鼎巨舰载着我返回海岸时,七十二座新稷下学宫已拔地而起。不再是儒家的独尊之地,而是诸子百家共同授课的开放式学院。当我走过挂着“有教无类“新解的牌坊时,听到蒙童们清脆的晨读:
“民为水,君为舟,水涨舟高,水涸舟覆...“
海风送来萧明月的气息,她的兵家文字正在某间学堂授课。我摸了摸左臂的虎符刺青,走进挂着“天问阁“的教室。满堂学子中,有个孩子正用《墨经》原理改良纺车,另一个在《庄子》启发下设计飞行器。
窗外,青铜锁链的残骸正在被改造成桥梁。初代儒圣消散处的天空,永远悬挂着革鼎星宫的虚影——那是七十二学派共同守护的新天道,一个允许质疑与进化的文明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