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权倾朝野 暗生猜忌

暖煦的日头倾洒而下,为长安城镀上一层金芒,处处彰显着盛世的雍容与繁华。然而,大明宫紫宸殿内的气氛却如紧绷的弦,暗藏着不为人知的汹涌。

早朝时分,杨慎矜身着一袭深绯色官袍,身姿笔挺,腰间佩戴的银鱼袋随着他的走动,发出清脆悦耳的碰撞声。他稳步向前,此刻的他,意气风发,正将江淮盐税改革之策向玄宗陛下娓娓道来。他的言辞激昂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尽显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与远见卓识。玄宗听得极为专注,不住点头,眼中满是欣赏与赞许。

李林甫就站在一旁,脸上挂着似有若无的笑意,神色看似平和,可那不自觉轻轻叩打着象牙笏板的手指,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的目光始终紧紧锁定在杨慎矜身上,表面温和,实则暗藏着冰冷的寒光,犹如潜伏在黑暗中的猛兽,随时准备发动致命一击。李林甫在这朝堂之上,苦心经营多年,好不容易才爬到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尽享荣华富贵与无上权势。他怎能容忍杨慎矜这个突然崛起的对手,分走他的光芒,威胁他的地位?

朝会结束后,李林甫返回府邸。府邸庭院深深,繁茂的梨花如雪般纷纷扬扬飘落,铺就一地洁白,宛如一片静谧的白色海洋。李林甫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一人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眉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脑海中,不断盘旋着杨慎矜在朝堂上意气风发的模样,心中的妒火越烧越旺。

正思索间,心腹王鉷匆匆赶来。见到李林甫,王鉷脸上立刻堆满了谄媚的笑容,恭敬地跪坐下来,说道:“丞相,今日杨慎矜那厮在朝堂上又出尽了风头,实在是让属下看不惯!”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怨愤与不甘,提及杨慎矜时,眼中甚至闪过一丝阴狠。

李林甫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但面上不显,只是叹息道:“杨大人确实...有些恃才傲物了。“他停顿片刻,似是无意地问道,“听闻他近来对隋朝历史颇有研究?“

王鉷一愣,随即明白了什么,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正是!杨慎矜常以隋室后裔自居,私下收集了不少隋朝遗物,还...还曾对下官说过些大逆不道的话...“

“哦?“李林甫挑眉,身体微微前倾,“什么话?“

王鉷咽了口唾沫,压低声音道:“他说...说隋炀帝其实雄才大略,只是时运不济...还说当今天下...“他突然停住,做出不敢继续的样子。

李林甫眼中精光一闪,靠回椅背:“王大人,本相有意举荐你为御史中丞,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鉷闻言,激动得从椅子上滑下来,跪伏在地:“相爷大恩!下官...下官愿为相爷赴汤蹈火!“

李林甫满意地点点头,伸手虚扶一下:“起来吧。记住,为官者当以社稷为重,若有...不法之事,即便是朝中重臣,也该秉公处置。“

王鉷连连称是,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他明白这是讨好李林甫的绝佳机会,连忙应道:“丞相放心,属下这就去办。……。”

李林甫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诡异而得意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说着,他挥了挥手,示意王鉷退下。王鉷领命而去,李林甫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得意。此时,庭院中的烛火轻轻摇曳,昏黄的光线将李林甫的影子投在屏风上,那影子扭曲变形,形如鬼魅,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阴谋与灾祸。李林甫仿佛已经看到了杨慎矜倒台的那一天,自己的权势将更加稳固,无人能够撼动。他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与此同时,户部衙门内,杨慎矜正伏案查账。他身着深绿色官服,腰间银鱼袋随着他翻动账册的动作轻轻晃动。窗外一株海棠开得正艳,几片花瓣随风飘入,落在他面前的账册上。

“大人,这是江淮转运使去年冬季的盐税记录。“一名书吏恭敬地呈上一册账簿。

杨慎矜接过,快速浏览起来。突然,他的手指停在某一页上,眉头紧锁:“这里不对。扬州一地盐税比往年少了三成,但盐引数量却增加了?“

书吏低声道:“转运使李大人说是因为私盐泛滥...“

杨慎矜冷笑一声:“私盐?我看是有人中饱私囊!“他合上账册,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备马,我要入宫面圣。“

书吏面露难色:“大人,李相国今日在政事堂...“

杨慎矜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神色坚定:“本官行事,何须看他人脸色?“

他大步走出户部衙门,阳光照在他坚毅的面容上。远处,大明宫的飞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召唤着他。杨慎矜不知道的是,就在此时,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向他缓缓展开。

当杨慎矜的轿子经过兴庆宫外的梨园时,一阵风吹过,带起漫天梨花。一片花瓣飘入轿中,落在他的膝上。杨慎矜拾起花瓣,不知为何,心中突然涌起一丝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