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长安风云谲变

长安这座大唐的都城,依旧是一片繁华盛景。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两侧店铺林立,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街边,杂耍艺人正卖力地表演,引得众人阵阵喝彩;酒肆里,酒香四溢,食客们推杯换盏,畅谈着天下大事。然而,在这看似太平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宰相李林甫的府邸,气势恢宏,朱红色的大门紧闭,仿佛隔绝了外界的纷扰。府邸内,假山池沼错落有致,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尊贵与权势。李林甫坐在书房内,手中把玩着一只翠玉扳指,眼神阴冷,透着丝丝寒意。他身着紫袍玉带,腰杆笔直,虽已年过半百,但气势依旧不减。

“大人,近日朝堂上有人对您的决策颇有微词。”幕僚小心翼翼地说道,打破了屋内的寂静。

李林甫冷哼一声:“哼,不过是些跳梁小丑,也敢在我面前放肆。”他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去,把那些人都给我处理了,让他们知道,与我作对是什么下场。”

“是,大人。”幕僚连忙应道,不敢多言,匆匆退下。

李林甫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暗自思忖:“这朝堂,还轮不到他们来指手画脚。我在这位置上一天,就容不得半点威胁。”多年来,他排除异己,培植党羽,朝堂之上,大半官员都对他唯命是从。在他的操控下,大唐的朝政逐渐偏离正轨,可他却沉醉于权力的滋味,愈发贪婪和专横。

与此同时,杨贵妃的兄长杨国忠正春风得意。他的府邸同样奢华无比,门前车水马龙,送礼之人络绎不绝。杨国忠站在大厅中央,手中拿着刚刚收到的一份厚礼,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他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镶嵌着宝石的冠冕,整个人显得骄纵跋扈。

“大人,这是西域商人孝敬您的,还望您在生意上多多关照。”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谄媚地说道。

“嗯,知道了,下去吧。”杨国忠随意地摆了摆手,眼睛却仍盯着那份礼物,满心盘算着自己又能从中捞到多少好处。

杨国忠凭借杨贵妃的受宠,在朝堂上迅速崛起。他公开行贿,妒忌贤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只要有人挡了他的路,他便想尽办法将其除掉。他的行为,让朝堂上下怨声载道,可碍于他的权势,众人敢怒而不敢言。

安禄山,这位范阳节度使,此时正坐在自己的营帐内,一脸阴沉。他身材肥胖,坐在椅子上,椅子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安禄山身着厚重的铠甲,腰间佩着一把锋利的弯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粗犷豪爽,但内心却十分狡诈。

“哼,杨国忠那厮,三番五次与我作对,实在可恶!”安禄山一拳砸在桌子上,桌上的酒杯被震得跳了起来。

“将军息怒,那杨国忠不过是仗着贵妃的势力,才如此嚣张。”一旁的史思明连忙劝慰道。

“我安禄山手握重兵,岂会怕他!”安禄山站起身来,在营帐内来回踱步,“迟早有一天,我要让他知道我的厉害。”他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望着长安的方向,心中的欲望愈发膨胀。他不甘于只做一个节度使,长安那金碧辉煌的宫殿,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而此时的长安皇宫内,唐玄宗正与杨贵妃在御花园中赏花。唐玄宗身着明黄龙袍,头戴冕旒,虽已不再年轻,但依然有着帝王的威严。杨贵妃则身着一袭轻薄的罗裙,上面绣着娇艳的牡丹,随风飘动,宛如仙子下凡。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依偎在唐玄宗身旁。

“陛下,今日这花开得可真美。”杨贵妃娇声说道。

“爱妃喜欢就好。”唐玄宗宠溺地看着杨贵妃,脸上满是温柔。这些年,他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对朝政渐渐疏远,将大权交给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他享受着这奢靡的生活,却没有察觉到,大唐的根基正在逐渐动摇。

朝堂之上,权力的斗争愈发激烈。杨国忠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打压安禄山。他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说安禄山意图谋反,建议唐玄宗削弱安禄山的兵权。唐玄宗虽有所怀疑,但念及安禄山多年来的战功,一时犹豫不决。

安禄山得知此事后,心中又气又急。他知道,若再不采取行动,自己迟早会被杨国忠整垮。于是,他开始暗中筹备,招募士兵,囤积粮草,准备起兵造反。

西派节度使哥舒翰与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早已矛盾重重。哥舒翰为人正直,看不惯安禄山的飞扬跋扈和野心勃勃。而安禄山则嫉妒哥舒翰在军中的威望,两人多次在朝堂上针锋相对。这种文臣与武将、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唐的局势愈发复杂。

一日,朝堂上,杨国忠再次弹劾安禄山。

“陛下,安禄山拥兵自重,心怀不轨,臣有证据表明,他正在暗中筹备谋反,陛下不可不防啊!”杨国忠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道。

唐玄宗皱了皱眉头,看向安禄山:“安禄山,你可有此事?”

安禄山连忙跪在地上,装作一脸无辜:“陛下,臣对您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意。这都是杨国忠的诬陷,他是想借机除掉臣啊!”

两人在朝堂上各执一词,争吵不休。其他官员们则面面相觑,不敢轻易表态。一时间,朝堂上乱作一团。

就在这时,安禄山的使者匆匆赶来,呈上一份加急军报。安禄山打开军报,脸色骤变。原来,边境局势突然紧张,敌军压境,安禄山的军队需要立刻回防。

“陛下,边境告急,臣需立刻赶回范阳,抵御外敌。”安禄山说道。

唐玄宗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了。他望着安禄山离去的背影,心中的疑虑愈发浓重。

安禄山回到范阳后,以抵御外敌为名,进一步扩充兵力。他的军队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士气高昂。而杨国忠则在长安城内,继续搜罗安禄山谋反的证据,试图置他于死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寒冬的长安城,一片肃杀之气。皇宫内的梨园中,丝竹之声悠悠回荡,玄宗坐在华丽的锦榻之上,眼神却有些迷离。他身着绣满金龙的皇袍,头戴镶嵌着无数宝石的皇冠,本应威严庄重,此刻却透着几分憔悴与恍惚。

乐工们专注地演奏着《霓裳羽衣曲》,那熟悉的旋律曾经令玄宗如痴如醉,可今日,他的思绪却难以集中。看着眼前翩翩起舞的舞女,他的眼神渐渐变得空洞,仿佛透过她们,看到了一些模糊不清的幻影。

突然,乐声戛然而止,玄宗猛地回过神来。他看到乐工们的脸竟在瞬间变成了惨白的骷髅,眼眶中黑洞洞的,没有一丝生气,正机械地摆弄着手中的乐器。而那些舞女,身上的彩衣也化作了一片片腐朽的布条,随着她们的舞动纷纷飘落。

“啊!”玄宗惊恐地叫出声来,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缩去。他的心跳急剧加速,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迷茫。

“陛下,您怎么了?”高力士急忙上前,关切地问道。他看着玄宗慌乱的模样,心中也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玄宗喘着粗气,喃喃地问:“高力士,朕的盛世……还在否?”他的声音颤抖,带着一丝无助与迷茫,仿佛在这一刻,他对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盛世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高力士心中一酸,他知道,这些年朝廷的腐败、安禄山的野心以及民间的疾苦,都如沉重的枷锁,压得大唐盛世摇摇欲坠。但他还是强颜欢笑,安慰道:“陛下,只是一场幻觉罢了,大唐盛世,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玄宗微微点头,可眼中的忧虑却并未消散。他望向梨园外那片被阴云笼罩的天空,心中隐隐感觉到,这盛世的安宁恐怕即将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