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火骄阳冉冉升起,虚风长老负手立于未然崖下。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正开得烂漫,清风风拂,粉紫雪白,连带着空气中都弥漫着清甜的芬芳。十年时光,仿若转瞬即逝,这般夏日盛景,和褚星砚初来之时并无二致。
“砚儿,”长老转身看向身后的褚星砚,目光温和而平静,“你来本尊身边,已有十年了。可还记得,初入师门时的心愿?”
褚星砚浑身一震,脑海中瞬间闪过往昔种种。她膝盖一弯,“扑通”一声跪在了满地落花之上。“师尊,我自然记得!”
她声音微微发颤,“这十年,蒙师尊教诲,我踏遍大江南北,不仅学会了济世救人的医术,更懂得了世间百态。在这浩渺天地间,人如沧海一粟,转瞬即逝。但……”
她猛地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我一刻也未曾忘记,家族遭受的那场灭顶之灾!我一定要重回长安,为含冤而死的先辈们讨回公道!”
长老捋着雪白的胡须,神情凝重,目光深邃。“我自然知道,你从未忘却。”他缓缓说道,“只是如今,你心中所想,还是只有报仇雪恨这一件事吗?”
褚星砚紧咬下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身子因愤怒和激动微微颤抖。
“师尊,”她一字一句道,“我爷爷一生忠君爱国,爱民如子,深受两朝皇帝的重用,更是对太子李弘有启蒙教化之恩。两位伯父年少有为,本可在朝堂上大展宏图,造福百姓,却因天后的野心,惨遭毒手。还有我的爹娘……”
说到此处,她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他们何罪之有?我怎能不报此血海深仇!”
虚风长老满心失望,缓缓摇头,一袭宽大的道袍随着动作轻轻摆动。“本尊耗费十年心血教化你,没想到你对报仇的执念竟这般深。罢了,或许这便是你的劫数。
既然如此,你就去那爱恨情仇的漩涡里历练一番,说不定历经种种,你能有所感悟,回归本心。你去和你姑姑辞行,随后便下山去吧。”
褚星砚眼眶泛红,再次“扑通”一声重重跪下,地面扬起些许尘土。“师尊的教诲,砚儿没齿难忘。待砚儿为家人昭雪冤屈,定回蔚然宫,继续侍奉师尊左右。”
虚风长老俯身,双手轻轻扶起褚星砚,目光中满是忧虑与期许。“既然你执念难消,有些话,本师尊必须叮嘱你。”
他顿了顿,神色愈发凝重,“我且问你,那些被逼迫无奈而行恶之人,该不该杀?”
“不当杀!”褚星砚毫不犹豫,声音清脆响亮。
“心存善念,善大于恶之人,该不该杀?”
“不当杀!”回应依旧斩钉截铁。
虚风长老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褚星砚:“那一心悔过,渴望弥补过错之人,又该不该杀?”
褚星砚背脊挺得笔直,眼神坚定,掷地有声:“不当杀!”
虚风长老目光陡然一厉,向前逼近一步,袍角带起一阵劲风:“若有人心智错乱,心魔作祟,借恶行凶,又该如何?杀,还是不杀?”
褚星砚浑身一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几乎要渗出血来。她牙关紧咬,额头上青筋微微跳动:“当然不当杀!”
虚风长老紧绷的神情缓和下来,连连点头,长须飘动:“好!砚儿,今日便与师尊定下‘四不杀’:被逼行恶不当杀,善大于恶不当杀,一心悔过不当杀,心魔作祟不当杀。”
褚星砚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额头重重磕在地面,发出沉闷声响。她抬起头,目光灼灼,望向虚风长老:“弟子定谨遵‘四不杀’教诲!”
虚风长老神色一凛,再次摆手:“且慢!师尊还有话问你。若是有人泯灭人性,丧尽天良,当不当杀?”
褚星砚闻言,缓缓闭上双眼,似在平复内心的波澜,片刻后,语气决然:“当杀!”
“恶大于善,毫无向善之心者,又该如何处置?”
褚星砚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当杀!”
“那犯下大恶,却毫无悔意之人呢?”
褚星砚想都没想,斩钉截铁地回应:“自然当杀!”
说到此处,虚风长老突然沉默,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褚星砚心中一紧,急忙睁开眼睛,眼中满是不安,紧紧盯着虚风长老。
虚风长老眼神如炬,直勾勾盯着褚星砚,一字一顿问道:“若有人祸国殃民,致使生灵涂炭,这般败类,当不当杀?”
褚星砚毫不犹豫,迎着长老锐利的目光,声音洪亮坚定:“一定当杀!”
虚风长老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双手轻轻搭褚星砚肩头,将她缓缓扶起:“好!你务必铭记今日所定‘四杀’原则——泯灭人性者,当杀;恶大于善者,当杀;大恶不悔者,当杀;祸国殃民者,当杀。”
他目光深邃,饱含期许:“下山之后,你会面临诸多诱惑与考验,希望这‘四不杀’‘四杀’,能成为你行事的准则,助你在这混沌世间,守住本心,不被仇恨蒙蔽。”
褚星砚将师尊所授“四杀”“四不杀”准则铭记于心,随后前去与灵心姑姑辞行。离了未然宫,他扮作一位风流倜傥的书生,骑着一匹神骏的白色骏马,向着长安疾驰而去。
时隔多年,再度伫立在长安城下,褚星砚望着巍峨耸立的城墙,心中泛起阵阵酸涩。幼时相府阖家欢乐的画面,如同潮水般在脑海中翻涌。那时的欢声笑语,如今都化作了刺痛心房的回忆,徒留满心苦涩。
初回长安的日子里,褚星砚穿梭于长安的大街小巷,茶馆、酒肆、客栈、教坊与夜市,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一边佯装沉醉于长安的繁华盛景,一边暗中留意达官贵人、政坛人物的行踪。经过几天的明察暗访,她将目光锁定在了弘文馆。
弘文馆是朝廷为太子李弘量身设立的场所,旨在帮助太子广纳天下贤才,倾听天下学子与仁人志士的心声。出入弘文馆的,皆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他们对时政的见解鞭辟入里。太子李弘常微服至此,与馆中众人交谈,每次都受益匪浅。
褚星砚意识到,弘文馆不仅是太子了解天下局势的重要渠道,更是各方势力暗中博弈的舞台。要想为家族昭雪,深入了解朝堂局势,弘文馆无疑是绝佳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