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迷离生活中的一抹甜!

林牧之在日料店干了一个月,身上的青涩被一点点磨平,换来的是满手刀茧和酸痛的腰背。

每天早上十点到店,先是洗米、煮饭、切菜、腌鱼,午餐高峰期一到,他就在后厨忙得脚不沾地,洗碗、倒垃圾、补充食材,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晚上十点关店,收拾完卫生回到宿舍,已经是半夜十二点,倒头就睡,第二天继续循环。

“你看你刚来的时候,连个菜刀都不会拿,现在切黄瓜都能切得整整齐齐了。”同事阿强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啊,进步很快。”

“那是。”林牧之嘴硬地吹嘘了一句,虽然内心清楚,自己离真正的寿司师傅还远得很。

但不得不承认,这份工作虽然累,却让他有种“扎根下来”的踏实感。

第一桶金,终于有点人样了。

一个月后,林牧之拿到了人生第一份纽约工资:800美元现金。

他捏着厚厚的一叠钞票,心里五味杂陈。

在国内,这点钱或许不算什么,但在纽约,这是他用无数个辛苦劳作的小时换来的生存资本。

“终于不用靠家里了。”他暗自松了口气。

这天晚上,他难得大方了一回,带着阿强和另外几个工友去法拉盛吃烧烤。

几个人围坐在小桌旁,撸串、喝啤酒,嘈杂的粤语、福州话、普通话混在一起,交织成一片熟悉的市井气息。

“你以后打算怎么样?”阿强咬着羊肉串问道。

“还能咋样?继续干呗。”林牧之喝了一口酒,打了个酒嗝,“先把手练稳了,再看看能不能学点真本事。”

“有志气!”

几个工友笑着碰杯。

林牧之望着窗外霓虹闪烁的街头,心想:或许,我真的可以在这座城市活下去。

意外之财,消费主义的陷阱。

某天晚上,店里忽然来了一个老客户,是个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白领,西装革履,气质从容。

他随手点了几份寿司,吃到一半,忽然笑着对老板说:“你们这里收小费不?”

“收啊。”老板笑道,“不过,客人随意。”

那人爽快地掏出100美元,随手放在桌上:“小费,给厨房的。”

厨房里所有人都沸腾了。

要知道,平时做寿司师傅的小费并不多,大多数被前台服务员拿走了,今天居然有客人愿意单独给厨房打赏?

老板很讲规矩,直接把这100美元均分给了后厨几个人,每人20块。

林牧之拿着20美元的钞票,眼里有点发亮。

“原来,小费还能这么拿?”

那天晚上,他破天荒地给自己买了一杯7美元的星巴克特大杯咖啡。

站在街角,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来往的纽约客,他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

“我是不是……也有点像个纽约人了?”

“你这家伙,恋爱了?”

阿强惊讶地看着林牧之,手里的筷子都差点掉进火锅里。

“谈不上吧,就是约着吃了几次饭。”林牧之低头喝了口啤酒,故作镇定地说。

事情的起因,说来也简单。

那天晚上,店里来了个女生,点了一份寿司拼盘,坐在吧台前悠闲地刷着手机,偶尔抬头,眼神在厨房里扫了一圈。

林牧之当时正埋头整理食材,没太在意,直到收工后,前台的服务员递给他一张纸条。

“喏,刚才那个女生留给你的。”

他愣了一下,低头一看,上面只写了一个电话号码,和一句话——

“你很认真,挺可爱的。”

林牧之当场懵了。

“这是……被搭讪了?”

他不太习惯这种节奏,但鬼使神差地,还是加了对方的微信。

女生叫Emma,是美籍华裔,在纽约读研究生,平时喜欢逛日料店,对寿司情有独钟。

两人聊了一阵子,Emma说:“你要不要出来吃个饭?不用紧张,就当交个朋友。”

林牧之盯着屏幕,犹豫了一下,回了个“好啊。”

第一次约会,像场面试。

约在一家韩式炸鸡店见面。

林牧之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在门口抽了根烟,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随性一点。

Emma穿着一件白色针织衫,牛仔裤,长发随意披着,脸上化着淡妆,整个人干净又明亮。

“嗨。”她笑着打了个招呼,坐下后随手点了一份炸鸡和啤酒。

两人从美食聊到工作,再聊到生活,林牧之本来还有点拘谨,但发现Emma很健谈,慢慢也放松下来。

“你在纽约多久了?”Emma问。

“快一年了。”

“适应吗?”

“还行吧。”

Emma托着下巴,好奇地看着他:“你为什么来纽约?”

林牧之沉默了一下,笑笑说:“跟很多人一样,想过更好的生活呗。”

Emma没再追问,只是笑着碰了碰他的酒杯:“那希望你能如愿。”

那晚,两人聊得很愉快,直到快打烊才离开。

分别时,Emma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次带我去吃你做的寿司吧?”

林牧之嘴角一勾:“行啊。”

情感加速,还是走得太快?

几次约会后,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Emma带着林牧之去了很多他以前从未涉足过的地方——中央公园的露天音乐会、布鲁克林的复古集市、SOHO区的小众书店……她就像一扇窗,向他展示了纽约另一面的生活方式。

林牧之享受这种新鲜感,同时,也感受到Emma身上那种独立、自信的气质。

但他也隐隐觉得,两人之间有某种微妙的距离。

Emma有自己的朋友圈,周末常常有社交活动,而林牧之的生活几乎围绕着厨房展开,熬夜、早起、站一天,这些都让他在她的世界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你怎么总是那么累?”有一次,Emma半开玩笑地问。

“没办法,打工人的命。”他耸耸肩。

Emma看着他,欲言又止。

林牧之没有深究,只是继续投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爱情的保质期,没半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牧之渐渐发现,两人之间的对话变少了。

有时候,他下班后想找Emma聊天,但她不是在忙论文,就是和朋友聚会。

有时候,她会突然问他一些“未来”的问题,比如:“你以后还会一直做寿司吗?”

林牧之答不上来,他没想过这个问题。

终于,在一个普通的夜晚,Emma发了一条微信:“我们聊聊吧。”

林牧之盯着屏幕,心里咯噔了一下。

两人在咖啡馆见面,Emma看着他,语气平静:“我觉得,我们可能不太合适。”

林牧之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我知道。”

他其实早就感觉到了,只是一直不愿意面对。

“你是个很好的人,我也很喜欢你,但……我们的生活不在一个节奏上。”Emma轻声说。

林牧之抿了抿唇,笑着点了根烟:“没事,我能理解。”

他以为自己会很难过,但真正面对的时候,心里反而是一片平静。

或许,他本来就知道,这段感情不会长久。

走出咖啡馆,他站在街头,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深深地吐出一口烟。

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而他的人生,还得继续往前走。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