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赤兔马引发的背叛血案

话说董卓大模大样地问百官:

“我讲的这番话,是不是特别在理呀?”

卢植站出来,一本正经地说道:

“哎呀呀,董大人您可就跑偏啦!想当年太甲那家伙糊涂得很,伊尹直接把他扔到桐宫去反省;还有那昌邑王,才登基二十七天,就干了三千多条坏事,霍光只好到太庙禀告后把他废了。咱当今皇上虽说年纪小,那可是聪明伶俐又仁义,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您呢,不过是个外地来的刺史,平时跟国家大事八竿子打不着,又没有伊尹、霍光那样的本事,咋能硬要掺和废立皇帝这种大事呢?圣人都说啦,‘有伊尹那份心思去干这事还行,没有的话那可就是篡位啦’!”

董卓一听,鼻子都气歪了,“噌”地拔出剑就要砍卢植。这时候,侍中蔡邕和议郎彭伯赶紧劝道:

“董大人呐,卢尚书那可是天下人都敬仰的人物,您要是先把他给害了,估计全天下人都得被吓得不轻。”

董卓这才把剑收了回去。司徒王允也出来打圆场:

“废立皇帝这么大的事儿,可不能在酒桌上瞎商量,改个日子再好好讨论讨论。”

于是,百官们就像一群被解散的鸭子,各自回家了。

董卓气呼呼地握着剑站在园门口,突然瞅见一个人骑着马、拿着戟,在园门外像疯了似的跑来跑去。董卓赶紧问李儒:

“这是哪号人物啊?”

李儒回答:

“这是丁原的干儿子,姓吕名布,字奉先。主公您啊,先躲躲他吧。”

董卓一听,麻溜地进园子里藏起来了。

第二天,有人来报告说丁原带着军队在城外叫阵呢。董卓这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带着军队和李儒就出去迎战。两边军队摆开阵势,只见吕布头上戴着束发金冠,就像顶着个大金疙瘩;身上穿着百花战袍,跟个花蝴蝶似的;外面套着唐猊铠甲,那叫一个威风;腰间系着狮蛮宝带,走路都带风。他骑着马、挺着戟,跟丁建阳一块儿冲到阵前。丁建阳指着董卓就开骂:

“咱国家倒霉透顶了,那些太监在朝廷里胡作非为,老百姓都没好日子过了。你啥功劳都没有,还敢瞎嚷嚷着废立皇帝,想把朝廷搅和得鸡飞狗跳啊!”

董卓还没来得及回嘴呢,吕布就像一阵风似的飞马杀过来了。董卓吓得掉头就跑,丁建阳带着军队在后面追着打。董卓的军队被打得屁滚尿流,一口气退了三十多里才停下来扎营。董卓召集大伙商量对策,他说:

“我看吕布那小子可不简单呐。我要是能把他弄到手,还怕搞不定天下吗?”

这时候,帐前有个人站出来说:

“主公您别发愁啦。我跟吕布是老乡,知道他就是个有勇无谋、见钱眼开的主儿。我凭着这张嘴皮子,保证能把吕布说得乖乖来投降,咋样?”

董卓一听,乐坏了,仔细一瞧,原来是虎贲中郎将李肃。董卓问:

“你打算咋说服他呢?”

李肃说:

“我听说主公您有一匹名马,叫‘赤兔’,能日行千里呢。您把这匹马给我,再加上些金珠子啥的,用好处把他的心给收买了。我再好好跟他唠唠,吕布肯定会背叛丁原,来投奔主公您的。”

董卓又问李儒:

“他这话靠谱不?”

李儒说:

“主公您要是想拿下天下,还在乎一匹马干啥!”

董卓一听,觉得有道理,痛痛快快地把赤兔马交出来,还另外给了一千两黄金、几十颗明珠和一条玉带。李肃带着这些礼物就跑到吕布的营寨去了。站岗的士兵把他围起来,李肃赶紧说:

“你们赶紧去报告吕将军,说有老朋友来看他啦。”

士兵跑去通报,吕布让人把李肃带进来。

李肃一见面就热情地说:

“贤弟,好久不见,你过得咋样啊?”

吕布拱手还礼说:

“好久没见啦,你现在在哪儿高就啊?”

李肃说:

“我现在当上虎贲中郎将啦。听说贤弟你在为国家出力,我打心眼里高兴啊!我这儿有一匹好马,能日行千里,不管是过河还是爬山,就跟在平地上走路一样轻松,它叫‘赤兔’,我专门拿来送给贤弟,让你更威风。”

吕布让人把马牵过来瞧瞧。嘿,这匹马浑身上下红得像火炭,一根杂毛都没有;从脑袋到尾巴有一丈长,从马蹄到脖子有八尺高;嘶叫起来,那架势就像要飞上天、钻进海里似的。后人还专门写了首诗夸这赤兔马呢: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吕布一看到这匹马,眼睛都直了,高兴得不行,对李肃说:

“老哥你送我这么好的马,我咋报答你呀?”

李肃摆摆手:

“我是冲着咱俩的交情来的,哪能图你报答呢!”

吕布赶紧摆酒招待李肃。

俩人喝得差不多了,李肃说:

“我平时跟贤弟见面少,可跟你爹见面倒挺多。”

吕布一听,懵了:

“老哥你是不是喝多啦?我爹去世好多年了,咋可能跟你见面呢?”

李肃哈哈大笑:

“我指的是现在的丁刺史呀。”

吕布有点慌了,赶紧解释:

“我在丁建阳那儿,也是没办法呀。”

李肃开导他说:

“贤弟你可是有天大的本事,全天下谁不佩服你啊?想要功名富贵,那还不是伸手就来,咋能说没办法,老屈居人下呢?”

吕布叹了口气:

“唉,就是没碰到个好主子啊。”

李肃笑着说:

“好鸟都会挑个好树杈子安家,好臣子也得选个好主子侍奉。要是不早点看准机会,等以后后悔可就来不及啦。”

吕布问:

“老哥你在朝廷里待着,觉得谁能称得上是英雄啊?”

李肃一本正经地说:

“我把朝廷里的大臣都看了个遍,没一个能比得上董卓的。董卓这人尊重人才,赏罚也分得清清楚楚,以后肯定能成就大事业。”

吕布听了,眼睛也亮了:

“我也想跟着他,就是没个门路。”

李肃一听,马上把金珠子、玉带拿出来摆在吕布面前。吕布瞪大了眼睛说:

“这是干啥呀?”

李肃把旁边的人都赶走,悄悄跟吕布说:

“这都是董公一直仰慕你的大名,特地让我拿来送给你的。那赤兔马也是董公送给你的。”

吕布感动得不行:

“董公这么看重我,我咋报答他呀?”

李肃说:

“像我这么没本事的人,都当上虎贲中郎将了。贤弟你要是去了董公那儿,那还不得飞黄腾达啊。”

吕布又发愁了:

“可我一点功劳都没有,拿啥当见面礼啊?”

李肃神秘兮兮地说:

“功劳这玩意儿,翻个手就能有,就看你愿不愿意干啦。”

吕布琢磨了老半天,说:

“我干脆把丁原杀了,带着军队去投奔董卓,咋样?”

李肃一拍大腿:

“贤弟你要是能这么干,那可真是天大的功劳啊!不过这事儿可不能拖,得赶紧做决定。”

吕布跟李肃约定第二天就去投降,李肃这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嘿,就在这天夜里二更天的时候,吕布提着刀直愣愣地冲进了丁原的营帐。这时候丁原正对着蜡烛,眼睛盯着书看得入神呢,瞧见吕布进来,就问道:

“我的好儿子,你这大半夜跑来,是有啥事儿呀?”

吕布可不含糊,大声说道:

“我堂堂一个大老爷们儿,哪能心甘情愿当你儿子哟!”

丁原一下子懵了,赶紧问:

“奉先啊,你咋突然就变心啦?”

还没等丁原反应过来,吕布往前一冲,“咔嚓”一刀,就把丁原的脑袋给砍下来了。然后吕布扯着嗓子对周围的人喊道:

“这丁原啊,太不地道啦,我已经把他给收拾了。愿意跟着我的,就留下;不愿意的,麻溜儿地走人!”

这一喊,士兵们大半都跑没影啦。

到了第二天,吕布提着丁原的脑袋,跑去见李肃。李肃就带着吕布去见董卓。董卓那高兴得呀,就跟捡到宝似的,马上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们。董卓还特别夸张地先给吕布来了个大礼拜,说:

“哎呀呀,我董卓今儿个能得到将军你,就好比那快渴死的庄稼突然来了一场大雨,太及时啦!”

吕布赶紧把董卓扶着坐下,然后也拜了拜说:

“要是您不嫌弃,我就拜您当干爹啦。”

董卓一开心,马上把金甲锦袍赏给了吕布,这爷俩就痛痛快快地喝酒,一直喝到散席。

从这以后啊,董卓那威风可就更大啦,自己当了前将军,还给弟弟董旻封了左将军、鄠侯的官儿,又给吕布封了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李儒就劝董卓,说:

“您呐,得早点儿把废立皇帝这事儿给定下来。”

董卓觉得挺有道理,就在宫里摆了个大宴席,请了好多大臣来。还让吕布带着一千多个士兵,在两边站岗。

这一天,太傅袁隗跟大臣们都来了。酒喝了好几轮,董卓突然按着剑站起来,大声说:

“现在这个皇帝啊,太软弱啦,根本没办法掌管国家大事。我打算学学伊尹、霍光,把现在的皇帝废了,让他当弘农王,再立陈留王当皇帝。谁敢不听我的,就砍了他!”

大臣们一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谁都不敢吱声。这时候,中军校尉袁绍“嗖”地一下站起来,大声说:

“现在这个皇帝才刚登基没多久,也没干啥坏事儿啊。你想废了嫡子立庶子,这不是造反是啥?”

董卓一听,火冒三丈,吼道:

“这天下的事儿我说了算!我要这么干,谁敢不服!你看看我的剑快不快?”

袁绍也不示弱,“噌”地拔出剑,说:

“你的剑快,我的剑也不是吃素的!”

这俩人就在酒席上剑拔弩张,你瞧这架势,真是应了那句话:丁原好心好意结果先送了命,袁绍出来较劲,这局势看着也危险咯!

话说董卓这老小子打算把袁绍给咔嚓了,李儒赶忙出来拦住他说:

“嘿,这事儿还没个准头呢,可别瞎砍人!”

袁绍呢,提着宝剑,跟百官拜拜后就走了,把那象征权力的符节往东门一挂,撒丫子就往冀州跑咯。董卓转头跟太傅袁隗说:

“你那侄子太没礼貌啦,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先饶了他。咱这废立皇帝的事儿咋样啦?”

袁隗赶紧点头哈腰地说:

“太尉您说得那是相当对!”

董卓扯着嗓子喊:

“谁敢挡老子这大事儿,军法伺候!”

大臣们一听,吓得腿肚子都打哆嗦,个个都说一切听您的。

宴会结束后,董卓问侍中周毖和校尉伍琼:

“袁绍这小子跑了,会咋样啊?”

周毖说:

“袁绍气呼呼地走了,要是追得太紧,他指不定得闹啥幺蛾子。再说那袁家四代人都在到处做好人,门生故吏满天下都是;要是他把那些豪杰一招呼,拉一帮人起来,山东可就不归您咯。不如放他一马,给他个郡守当当,袁绍一高兴,以为免了罪,就翻不起啥浪花儿啦。”

伍琼也在旁边帮腔:

“袁绍就是个光会出主意,没胆儿做决定的主儿,没啥好担心的;真不如给个郡守他当当,还能收买收买民心。”

董卓一听,觉得有道理,当天就派人去封袁绍做渤海太守啦。

九月初一这一天,有人请皇帝到嘉德殿,召集文武大臣开大会。董卓手里握着宝剑,对着大伙说:

“这天子啊,脑袋不太灵光,哪能当好这天下的老大呀。我这儿有篇策文,得给大家念念。”

接着他就让李儒来读,李儒清了清嗓子念道:

“孝灵皇帝早早地就抛下臣民走了,这皇帝呢,就接了班,大家都眼巴巴盼着他有出息。可这皇帝呢,天生就爱耍小聪明,一点威严都没有,守丧的时候还懒懒散散的。这德行一暴露,哪配得上这皇位哟!皇太后呢,也没个当妈的样子,管理朝政那叫一个乱糟糟。永乐太后突然就没了,大家心里都犯嘀咕呢。这三纲五常这些大道理,是不是差那么点意思呀?再看看陈留王刘协,那品德高尚得没话说,规矩也守得严严实实的。守丧的时候哭得那叫一个伤心,说话也都是正儿八经的。他的好名声,天下人可都听说了,这皇位就该他坐,那才是顺应老天爷的意思,大家心里也舒坦。所以呢,把这皇帝废了,降为弘农王,皇太后也别掌权啦,把权力交出来,赶紧请陈留王当皇帝,这样大家心里才踏实嘛。”

李儒念完了,董卓一挥手,让手下把皇帝拉下殿,把皇帝的玉玺和绶带都给解下来。皇帝只好面朝北,乖乖地跪着,像个听话的小学生一样称臣听命令。董卓又喊着让太后把衣服换了,等着听安排。皇帝和太后哭得那叫一个凄惨,大臣们也都跟着唉声叹气,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嘿呀,台阶下面有个大臣那叫一个火冒三丈,扯着嗓子嗷嗷叫:

“嘿哟,那个贼臣董卓,居然敢玩这么大的欺天阴谋,我呀,今天就拿我这脖子里的血溅他一脸!”

说着,挥起手里那象简,跟扔飞镖似的就朝董卓砸过去。董卓那暴脾气“噌”一下就上来了,大喊一声:

“武士们,给我把这货拿下!”

一瞧,原来是尚书丁管同志。董卓大手一挥:

“拉出去砍了!”

这丁管可不含糊,一路骂骂咧咧,到死那脸色都不带变一下的,跟个硬汉子似的。后来有人还整了首诗夸他呢:

“董贼心里头偷偷盘算着废立皇帝的坏主意,把汉家的江山社稷搞得乱七八糟,朝廷里那些大臣大多都被董卓拿捏得死死的,就只有丁公是条响当当的汉子!”

董卓这老兄直接请陈留王登上了大殿。大臣们麻溜地朝拜完毕之后,董卓大手一挥,让人把何太后、弘农王还有帝妃唐氏送到永安宫去“休闲度假”啦,还把宫门一锁,跟大臣们说谁都不许随便进去瞎晃悠。你瞧瞧这少帝,四月才美滋滋地登基,到九月就被赶下岗咯。董卓扶上去的陈留王协,字伯和,是灵帝的二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献帝哈,当时才九岁呢。这年号也跟着改成了初平。董卓自己当了相国,那待遇可牛啦,朝拜的时候都不用报名字,进皇宫不用小碎步跑,还能带着宝剑穿着鞋子就上殿,那威风劲儿,简直没谁能比啦!

嘿,李儒这家伙给董卓出了个主意,说要提拔一些有名气的人,好收买人心,还顺便推荐了蔡邕,夸他可有才啦。董卓一听,行啊,赶紧去把蔡邕给我找来。可这蔡邕呢,压根不想去,可能是在家里待得太舒坦,不想出来打工。董卓这下可火大了,立马派人给蔡邕带话:

“你要是敢不来,我就把你全家都收拾了。”

蔡邕一听,吓得腿都软了,心里寻思着“好汉不吃眼前亏”,只能乖乖地去见董卓。董卓见到蔡邕,那是两眼放光,高兴得不行,就跟又捡到宝似的。而且啊,他对蔡邕那叫一个大方,才一个月的时间,就给蔡邕连升了三次官,直接让他当上了侍中,俩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再来说那少帝跟何太后、唐妃被困在永安宫里,这日子那叫一个惨呐!衣服越来越破,吃的喝的也越来越少,少帝眼泪就跟那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成天挂在脸上。

有一天呐,少帝偶然瞅见两只燕子在院子里飞来飞去,嘿,他诗兴大发,张嘴就来了一首。那诗这么说的:

“嫩草绿得跟冒了烟似的,两只燕子轻飘飘地飞呀飞。洛水绿得像条青丝带,路上的人都羡慕得不得了。远远望着那碧云深处,哎呀,那可是我以前住的宫殿呐!啥时候能有个仗义的人,帮我把心里的憋屈倒一倒哇!”

董卓呢,隔三差五就派人去打听少帝他们的动静。这天呐,手下人把少帝这首诗拿给董卓一看。董卓乐了,说:

“哟呵,这小子还写诗发牢骚呢,正好,我杀他可有理由啦!”

紧接着,董卓就叫李儒带着十个武士杀进宫里去干掉少帝。这时候啊,少帝、太后和唐妃正待在楼上呢,宫女慌慌张张跑来报信,说李儒来了。少帝一听,吓得脸都白了。

李儒笑眯眯地端着一杯毒酒走到少帝跟前,说: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董相国特地给您送寿酒来啦!”

太后可不傻,立马就说:

“既然是寿酒,你先干为敬呗!”

李儒一听,脸一黑,怒了:

“哟,你不喝是吧?”

然后吆喝手下人把短刀和白绫拿了过来,说:

“寿酒不喝,那就尝尝这俩玩意儿!”

唐妃赶紧跪下求情,说:

“我替皇上喝这酒,您行行好,留着皇上和太后的命吧。”

李儒眼睛一瞪,骂道:

“你算哪根葱啊,还想替皇上死?”

接着就把酒杯递给何太后,说:

“你先干!”

太后气得破口大骂,说何进那家伙没脑子,把董卓这帮贼给引进京来,才有了今天这倒霉事儿。

李儒一个劲儿地催少帝喝酒,少帝哭丧着脸说:

“让我跟太后告个别行不?”

说完就嚎啕大哭,还来了一首悲歌:

“这天地都变样啦,日月都颠倒啦,我这皇帝当不成啦,只能退守小地方啦。被臣子逼得没活路啦,大势已去,我只能干流泪啦!”

唐妃也不甘示弱,跟着唱道:

“老天爷都要塌啦,大地都要裂啦,我这帝姬命不好啊,生死从此两分离啦。孤零零的好悲伤哇!”

唱完了,这仨人抱在一起哭得那叫一个惨。李儒不耐烦了,大声嚷嚷:

“相国还等着我回去报信呢,你们磨磨唧唧的,还指望谁来救你们呐?”

太后又骂开了:

“董贼欺负我们母子,老天爷都看不下去啦!你们这帮帮凶,肯定要遭灭族的报应!”

李儒一听,火冒三丈,上去双手一扯,把太后直接扔下了楼;又指使武士把唐妃给勒死;最后,把毒酒硬灌进少帝嘴里,少帝就这么一命呜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