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二次登门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五婶便跟杨柳挑明了,“柳啊,回家跟你娘说,俺同意你跟英子的亲事啦!”

“按说,你家就是不找媒人也行,可咱当地的乡俗你该知道,这过场要是不走,旁家会笑话死咱们的。”

“行,大娘,您放心,回家俺就让娘找媒人去。这事,人家咋办咱咋办。”

“行,柳儿,咱就这么说定了,俺家英子可盼着媒人早日登门呢。”

听此,只羞得英子绯红了脸,深埋了头,嘟囔道:“你看看俺娘说的,好像俺没人要了似的。”

五婶是个常有理,哪有掉的话?“咋了?你不早就盼着这一天吗?”

美滋滋地,杨柳回了家。

儿子平安归来,杨婶自是欣喜万分。可瞅瞅儿子,黑了,也瘦了。“哎哟,你看看,你看看,半个多月不见,看把俺儿子熬得,怕不成猴啦!柳啊,你没事吧?”

“好着哩。”

“英子呢?她好了吗?”

“好了,她回自家了。”

“哦……她张家没说甚?”

“说甚?”

“老张家真不是人熊揍的,让俺给她闺女治好了病,啥说法也没有。”

“你看俺娘急的,张大娘亲口说,让你找媒人到她家提亲去。”

“嗯,这还差不离。”

可杨婶还不放心英子的病,又问杨柳,“英子真好啦?”

“真好了,娘,俺不骗你!”

“那就好,那就好。”

虽嘴里这么说,可杨婶却担着一百个心呢,生怕英子会落下什么病根,将来娶进家门,岂不是儿子一辈子罪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哪位母亲不期盼着自己的孩子生活好呢?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要搭上孩子一辈子的幸福呢,不操心怎成?杨婶觉得还是谨慎点好,去找媒人,等亲眼看过英子再说。

见娘答应着就是不动窝,杨柳哪里等得,“娘,你咋还不去找媒人?”

“不急,不急,你歇两天再说。”

“不行,好不容易张家答应了,咱再抓不住机会,再出岔子了咋办?快去!快去!娘,快去!”

见儿子心急莫慌的,杨婶只得说:“好吧,娘去,娘这就去。”

杨婶只得去求王媒婆了。

听杨婶求自己再到张家给杨柳说合亲事,王媒婆死活不同意。“你要攀的张家,可不是善茬儿,俺惹不起,可躲得起,不去!”

杨婶自然知道五婶的厉害,可眼看就要成亲家了,自不能多说她的坏话,只能搭讪说:“确是,可俺柳儿不是跟英子对上眼了吗,死活拆不散。当娘的,也只能依着儿子了。”

“张五婶,她真不是个好鸟!”

看王媒婆依旧不松口,杨婶只得实话实说:“王大嫂子,这次不同了,是张家先提出来让俺家请媒人的。这次让您去,就为面子上说得过去,走个过场。”

一听这话,王媒婆立马打哈哈,“你看看,你看看,俺去就是。收拾收拾,俺就去!”

归拢归拢头发,弹弹几乎一尘不染的褂子,王媒婆便准备动身了,临出门,可她忘不了交代杨婶,“他杨婶,在家请好吧。可就是,等事成了,可别忘了谢俺哟!”

“放心吧,这个忘不了。”

走在路上,王媒婆还一个劲地埋怨,“一桩美差,差点让俺演砸了,得亏杨婶实诚,要换别人,早另托别人啦!”

周正地,王媒婆来到五婶家大门前。只见五婶早候在那里,恭迎她呢。

让进屋,坐首座,冲上茶,五婶仔细听王媒婆说话。

“她张家五婶子,这不,杨家又让俺说亲来啦。”

“哦,俺知道,俺知道。您老来得可够快的。”

“那是,那是,杨家求得急吗。”

“哦,是么?”

“可不是,你是知不道,杨婶一个劲儿地求俺哟。”

五婶免不得嘀咕,“死老婆子,什么杨家求得急,俺不点头,杨家会找你来俺家吗?”可话又不能挑明了,五婶只得说:“哦,哦,那好呀!”

“还是杨柳跟您家英子的事,杨柳啊,见了英子,就不忘啦!非让俺再来提亲。”

“好啊,俺没意见。”

见五婶回答得干脆,王媒婆说:“既然同意英子与杨柳的亲事,你家还得再提几个条件,免得等闺女嫁过去了,又说少要了彩礼。”

“不会,不会,任他杨家出就行,俺不提条件。”五婶说这话,主要是寻思杨家出钱给英子看好了病,咋还好意思再提彩礼呢。

见五婶不提条件,王媒婆说道:“那可不行,你不提条件,传出去,以后还叫别家如何要彩礼呢?”

“俺闺女找女婿,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你看看,你看看,不懂了不是,家家都攀着呢,你不要东西,传出去,别家闺女可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哦,原来这样啊,那就任由杨家出吧。”

“那更不行,你不提条件,就是按最高的标准办。”

五婶确不清楚,原来闺女找婆家还有那么多讲究,真麻烦!而五婶又觉得,平日里,自己嘴巴够厉害的了,可跟王媒婆一比,自己又算啥呢,人才叫能说会道呢!

听王媒婆说出这么多规矩,五叔早就听得不耐烦了,直说:“什么彩礼不彩礼的,俺家不要,有杨柳这孩子,就足够了!”

“他五叔,你更不懂了不是,不要东西,那是说明你家闺女不值钱,你们生养她一回,咋不值个三万五万的?!”

一句话,说得五叔哑口无言,只是心里嘀咕:“咋还有这么一说?”

五婶只得说:“那就按时兴的办吧。”

“那行,眼下兴‘千里挑一’和‘三金一木’”。

“能再少么?”

“再少?那最少,最少也得要‘千里挑一’。”

五叔说:“那就‘千里挑一’吧。”

王媒婆今天算是开眼了。往常给人说媒,彩礼都往高里要,哪像张家人,只往低处靠。

耳听王媒婆跟爹娘的谈话内容,英子自是喜上眉梢,只是不便插言,只能不停地给王媒婆续添茶水,“喝水,王大娘,您喝水!”把王媒婆灌的,不大会儿,跑了好几趟茅房。

庆社远远坐在墙角,哀声叹气。

五婶偶尔回头看看儿子,心里说:“一家人光顾着说合英子跟杨柳的事了,给庆社换亲的事,可再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