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湖湘诗人群体与地域文化形象研究
- 彭敏
- 1959字
- 2025-04-22 17:15:33
四 对象與範围
如題所示,本書的研究對象是宋代湖湘文人群體與其詩歌創作。根據徐玉如《也論地域文學史學的架構基礎和範疇鑒定》,地域文學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的特點,具有繼承性、延續性的功用價值,因而地域文學史的作者應該包括描寫本地域文學的外籍作家和本籍作家及其作品在内。”故本書所指的湖湘文人不僅包括具有湖南籍貫的本土文人,也包括從外地來的寓湘文人,只要他們在湖南有詩歌創作,即將其納入關注視野。不過需要説明的是,本書的研究視角在文人群體,故而主要的探討重心將落於文人群體之間的唱和吟詠,同時,對於個人獨唱,本書在需要時也會有所涉及,如下編宋代湖湘地域文化形象的論述當中,不僅要探討群體文人對湖湘的地域書寫,也要考察一些有代表性的個體詩人對湖湘地域特色的描繪。
關於地域研究範圍,在當前的地域文學研究當中,地域的劃分通常有两種:一種是行政的劃分,另一種是文化的劃分。二者各有利弊,地域文學作爲一個文化概念,其區域的範圍不一定與行政區劃相重合,如若完全按行政區域來劃分,則不免過於機械而有膠柱鼓瑟之嫌;但是文化區域之間没有絶對的界線,常常存在著較大的文化過渡區,如果按文化因子的不同來劃分,則相當模糊而難於把握。而行政區域與文化區域之間的關係又十分密切,文化區域的形成很多情况下都依賴於行政區域的劃分,因此本書在劃定湖湘的地域範圍時,采取綜合考慮行政因素與文化因素的策略,不單以宋代之荆湖南路爲研究對象,也不完全以今日之湖南爲研究區域,而是以湖南文化大區地域範圍爲參照基礎,考察宋代行政區劃中的潭、衡、道、永、邵、郴、澧、鼎、岳、辰、沅、靖十二州與武岡、桂陽二軍。其理由是,洞庭湖以南、九疑山以北的湖湘大地自古以來作爲南楚核心就是一個相對統一的文化共同體,如果按照宋代荆湖南路的劃分法,就要舍棄與潭、衡諸地具有共同語言特點和風俗習慣的岳、鼎、澧三州,又要舍棄與鼎、澧二州同處於沅、澧二水流域的靖、沅、辰三州,這種劃分只會割裂一個相對統一的文化共同體。因此盡管現在沅州、靖州西部少部分地區屬於貴州,辰州北部少部分地區屬於湖北,但是本書在選擇考察範圍時采用取大不取小、取古不取今的原則,將上文所述之十二州二軍皆納入研究視野。
在文獻材料選擇範圍上,本書奉行多多益善的原則,在《全宋詩》《全宋詩訂補》《沅湘耆舊集》《沅湘耆舊集續編》《宋代禪僧詩輯考》以及宋代湖南詩人别集和湖南地方志的基礎上,補以石刻及拓片文獻與本土大家族氏族家譜,力求全面考察宋代湖湘文人的文學活動與詩歌創作。
[1] 杜甫:《祠南夕望》,載仇兆鰲《杜詩詳注》卷22,中華書局2003年版。
[2] 韓愈:《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載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3,中華書局2012年版。
[3] 梅新林:《中國古代文學地理形態與演變》,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頁。
[4] 郭英德:《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論綱》,《中國文化研究》1996年夏之卷總第12期。
[5] 王水照:《北宋洛陽文人集團與地域環境的關係》,載《王水照自選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頁。
[6] 《湖南歷史文化地理研究》是張偉然1993年的博士學位論文,1995年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7] 劉森淼、王建輝:《荆楚文化》,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 張京華:《湘楚文明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9] 陳書良主編:《湖南文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008年增訂後收入“湖湘文庫”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再版。
[10] 熊志庭:《古近代湘籍作家研究綜述》,《中國文學研究》1988年第1期。
[11] 毛炳漢:《論唐代的湖南文學》,《云夢學刊》2001年第12期。
[12] 李德輝:《從唐五代湖南文學看古代地域文學的二重性》,《太原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13] 鄧紹秋:《湖南禪宗與湖南古代文學的文化融和》,《湘南學院學報》2011年第12期。
[14] 黃仁生:《晚唐湖湘四家在文學史上的貢獻》,《武陵學刊》2013年第7期。
[15] 黃仁生:《重評唐宋時期湖南文學發展之大勢》,《書屋》2013年8月6日。
[16] 武光輝:《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17] 張鐵軍:《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試論湖湘文化對唐宋遷謫文學的影響》,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18] 彭艷芳:《杜甫两湖詩研究》,長沙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19] 許霞:《中國古代洞庭湖文學研究》,贛南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20] 余意:《文學家地理:文學地理學的原點》,《文藝報》2006年7月8日。
[21] 王水照:《學科意識的自覺與學科建設的條件》,《文藝報》2006年7月8日。
[22] 轉引自劉雙琴《文學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收獲與突破——首届中國文學地理學暨宋代文學地理研討會綜述》,《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
[23] 周振鶴主著:《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8頁。
[24] 王祥:《從宋代地理志看宋代文學與地域之關係》,載《第三届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議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