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宋代经济

专业化与商业化:宋代的花卉种植业

花卉种植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在唐以前种植量较少,主要限于宫廷和豪门贵室的宅院之中,中唐以前的诗人也很少以花作为诗的题材。中唐以后,随着粮食商品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花卉种植逐渐从农桑种植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新的专业性种植行业。花卉业得到发展,长安有了专门从事花卉交易的场所——花市。诗人们咏花诗歌不胜枚举,翻开《全唐诗》,中唐以后的咏花诗便随处可见,如郑谷《感兴》诗:“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多作卖花人。”[1]从中可看出农民纷纷转产种花卖花,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市场的一个侧面:鲜花需求量增大,种花的经济效益高于种粮。而白居易的《买花》诗更是将花市交易、花价、护花、赏花等情况作了细致的描写[2]。这说明,花卉种植已在唐中后期开始成为农业种植中的一个经营部门,鲜花已成为商品进入消费领域。

但是,种花业的兴盛却是在宋代。在我国现存古代文献典籍中,宋人温革所辑《分门琐碎录》是一部记载农桑花木种艺技术的综合书籍,其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就是第一次将花卉种植纳入了农业经济之中。此后,南宋末年吴儹所撰的《种艺必用》也将花卉种植列为重要的农业栽培项目,从而在理论上使花卉种植进入了农业科学的殿堂。目前学术界对宋代花卉种植业已有所探讨,但研究成果比较零散,或是在讲到农业经济时稍稍提及,或是就某一具体花卉品种或花卉种植基地加以研究[3],尚缺乏对宋代花卉种植业进行全面评价。本文拟在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宋代花卉种植业的整体特点做一综合性的考论,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