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反再现:女性身份认同的逻辑起点

在以菲勒斯为中心的再现系统中,男性作为标准占据着中心地位,女性作为他者被定义为边缘,且从属于男性。无论是关于自然的知识体系,还是关于历史的知识体系,知识的主体均为男性,女性往往被建构为他者。在女性缺席的表征系统中,男性享有权力或特权,女性被“合法地”置于沉默、边缘、屈从的位置。19世纪中后期,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等学者对这一合法性提出质疑。的确,妇女的屈从地位是一种有误的再现,这一“误现”阻碍了人类的进步。庆幸的是,当女性被再现为空白、沉默、边缘位置时,同时也隐含着一种革命性的力量。

从逻辑上来说,女性身份认同的建构必然要求抵制、反抗[1]菲勒斯文化的再现系统,解除一切有关“他者女性”(the Other Woman)的魔咒。对女性主义来说,保持内心的反抗至关重要,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甚至把反抗上升到“尊严”的高度。

本章试图将“社会性别”“再现”与“身份认同”关联起来,通过考察女性在社会性别再现系统中的他者身份以及女性身份认同的再现诉求,明确女性身份认同的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