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王家台秦简《归藏》

1993年3月,湖北江陵县荆州镇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大批秦代竹简,其中收有《归藏》两种,一种宽而薄,另一种则窄而厚,可能是两种抄本。《归藏》简394支,4000余字,文字形体最古,接近楚简文字,应为战国末年的抄本,由卦画、卦名、卜筮解说三部分组成,每卦卦画皆由—、∧组成,为六画别卦。《归藏》70组卦画,重复者不计,有54个卦画,卦名76个,其中重复者23个,实际卦名53个,这里所见的卦画皆可与今本《周易》对应起来,卦名也与辑本《归藏》、帛书《周易》及今本《周易》大部分相同。[78]

秦简《归藏》从卜辞内容来看,多为与古史有关的卜筮例证,涉及的历史人物有黄帝、炎帝、蚩尤、大禹、夏启、夏桀、殷王、武王、穆天子、共王以及春秋时期的宋平公等,还有神话传说中的夸父、嫦娥、后羿等。《归藏》卦辞先记“卦名”,卦名之后以“昔”或“昔者”开头,记“某人为何事枚占”,然后记“枚占之人”吉凶断语及对卦辞的解释。《归藏》在商代产生,此后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归藏》格式化的行文体例看,在原始占卜记录的基础上,当经历了后人的加工与整理。

秦简《归藏》最初发表时定名为“易占”,因为与辑本《归藏》部分卦名及语句相同,筮辞格式较为一致,学者断定秦简《易占》当为《归藏》,甚至有学者进一步推论为《归藏·郑母经》。[79]对此,学者有不同的说法[80],但从秦简《易占》卦名及占卜格式与辑本《归藏》基本相同看,学者认为秦简《易占》为《归藏》的说法是可信的,“传世本《归藏》为伪书”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秦简《归藏》的出土,为解决易学史上聚讼不已的《归藏》伪书案提供了文本依据。《周易》与《归藏》的先后关系也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林忠军以《周易》通行本、帛书本、竹简本和《归藏》传本、竹简本为参照,认为秦简《归藏》要早于《周易》。[81]王辉认为《归藏》与《周易》卦名或相同,或通用,二者卦、辞文例不同,但主旨接近;《归藏》简多引神话,又有“晋墟”“宋君”,成书在《周易》之后,约战国中期。[82]秦简《归藏》与商代《归藏》是不同的概念。古书的成书往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秦简《归藏》出现了春秋时期的宋平公等内容,证明后儒在商代《归藏》的基础上有所增益,但不能因此怀疑《归藏》先于《周易》的传统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