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暴雨来得毫无预兆。沈清嘉站在图书馆的玻璃门前,神色略有几分不自然的数次探头望着被雨水晕染成水彩画的校园。她假意调整了一下神情,鼓着嘴呼出一口浊气,仿佛下定了决心径直去推开了玻璃门。
她其实带了伞——那把印着文学社logo的折叠伞就躺在书包侧袋,但她此刻故意没拿出来
《心理学导论》第137页写道:人在困境中更容易对施助者产生好感
“同学,要一起走吗?“
清冽的声音混着雨水落在地面的声音飘来。沈清嘉转身时,马尾辫扫过肩膀,看向身后的少女
刚刚开门的瞬间,外面起了大风,风势使得雨水的走向发生了变化,强力的风吹了不少的雨水进来打在最靠近门口两人的身上。沈清嘉发梢沾上细碎的水珠。那个高挑的女生底下的手正撑着一把墨绿色的长柄伞,校服外套松垮垮地穿在身上,宽大的外套使得整个人多添了几分小巧和瘦弱,没完全拉上的拉链还露出里面熨得一丝不苟的白衬衫。
“我是高二(7)班乔雨晴。“女生晃了晃手里的校园地图,几滴水珠溅到沈清嘉的眼镜片上,“能告诉我女生宿舍c栋怎么走吗?我有点路痴...“
沈清嘉用指腹擦去镜片上的水痕,暗暗的借这个动作打量对方。乔雨晴的睫毛上挂着细小的雨珠,随着眨眼的动作轻轻颤动,像停在花瓣上的蝴蝶。她注意到对方左手腕戴着条红绳,上面串着一颗品相极好的和田玉珠子——这不该是一个普通高中生会拥有还带进学校来的饰品。
“我正好回宿舍。咱们两栋楼之间离得挺近的“沈清嘉往伞旁挪了半步,柑橘调的洗发水香气立刻包围了她,“很巧我也是高二的学生,我是3班的沈清嘉。“
风势似乎小了许多,但还是不太稳定
雨水在伞面上奏响轻快的乐章。她们的肩膀若即若离地碰触,沈清嘉能感觉到乔雨晴刻意放慢的步伐。转过教学楼时,一阵风挟着雨丝斜吹过来,乔雨晴立刻把伞往她这边倾斜,自己的右肩瞬间被淋湿一片。
“你肩膀湿了。往你自己那边靠靠吧,不用太在意我这边的,小心别把书包里的东西浸湿哦。“沈清嘉轻声说
乔雨晴满不在乎地甩了甩头发:“我没事,而且我书包也是很防水的。“她指了指胸前别着的校徽,“我今天刚转学过来,教导主任特意给我强调过校规第三十二条——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沈清嘉抿嘴笑了。校规第三十二条实际内容是“禁止携带手机“,这个谎言太过拙劣,反而显得可爱。
路过宣传栏时,乔雨晴突然停下。暴雨冲刷过的玻璃橱窗里,贴着上周文学社活动的照片。沈清嘉站在角落,手里拿着获奖的《雨巷》手稿。
“诶?这是手稿?《青岚》的?你是《青岚》的内部人士?还是有渠道?“乔雨晴的指尖在玻璃上留下一个小小的圆形雾气,“我们初中校刊也叫这个名字。“
沈清嘉心跳漏了半拍。并没有回答她。全市中学里只有附中使用过《青岚》这个刊名,而那里正是乔氏教育集团重点投资的学校。她眉头微动,装作不经意地问:“你是附中转来的?“
“不是哦。“乔雨晴眨眨眼,“我在B市读的初中。“
又是一个谎言。沈清嘉昨晚刚看过对方的转学资料,明明写着“本市第一实验中学“。她低头掩饰嘴角的弧度,正好看见乔雨晴的球鞋——昂贵的限量款,但鞋带系法却是十年前流行的十字结,像被某个怀旧的大人精心教导过。
宿舍楼下,乔雨晴执意要把伞借给她。
“明天还我就好。“她将伞柄塞进沈清嘉手里时,食指轻轻划过她的掌心,“对了,周二文学社招新对吧?我会来哦。“
沈清嘉望着那个奔跑进楼内的背影,突然发现乔雨晴的跑步姿势很奇怪——像是刻意控制着不让自己跑得太快。雨幕中,那个身影逐渐模糊,最后在拐角处回头挥了挥手。
回到寝室,沈清嘉查看着这把墨绿色的伞。雨伞好像是定制的,伞骨连接处刻着极小的“QYJ“字母,是乔雨晴名字的缩写。当她折叠伞面时,意外发现夹层里露出一角纸片——半张被雨水泡软的发票,抬头写着“临湖苑茶室“,日期是去年十二月。
沈清嘉的手指微微发抖。瞳孔微缩,那是小姨失踪前最后出现的地方
窗外,雨声渐歇。一只知更鸟落在晾衣架上,羽毛上还沾着水珠,抖落了起来。沈清嘉翻开《边城》,把那张发票夹在描写翠翠等待傩送的段落之间。
第二天清晨,她在乔雨晴的课桌里放了一盒创可贴——她昨天就注意到对方食指内侧有细小的伤口,她练过一些古筝,知道那是长期练习古筝才会留下的痕迹。而资料显示,真正的乔小姐从小学习的是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