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墨痕深处

周远航带来的委托案卷在吧台上铺开时,暮色正沿着拿铁拉花的漩涡下沉。苏雨用镊子夹起糖渍橙皮放进威士忌杯,琥珀色酒液突然映出对面“芸香阁“二楼的暖光——那扇从来紧闭的雕花木窗,此刻正在秋风里微微颤动。

“失踪的明代剔红漆盒,最后出现在2019年苏富比秋拍。“周远航的虎口还沾着案发现场的金粉,“委托人说是家传宝物,但我查过海关记录......“

玻璃罐里的耶加雪啡豆突然哗啦作响。苏雨按住莫名震颤的台面,抬头看见“芸香阁“橱窗里的景德镇瓷瓶正在共振。二楼传来金属器械的嗡鸣,像是牙医钻头抵着神经的声响。

“沈先生又在修书了。“常来买《国家地理》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上月他帮我补全了嘉靖年间的《天工开物》,连造纸用的楮树皮纤维都和原书一致。“

苏雨摸向围裙口袋里的牛皮纸袋。金箔修补的龙纹在黑暗中发烫,仿佛要顺着掌纹游进血脉。她忽然想起男人后颈那只烧焦的蝴蝶,在雨中颤动的模样像极了父亲临终前攥皱的病历单。

周远航走后的第四场秋雨里,苏雨终于踏进“芸香阁“。铜铃响动的刹那,消毒水气味刺痛了她的鼻腔。两百平的空间被玻璃幕墙分割成无数方格,每本书都罩在无菌密封袋里,书脊上的索书号精确到毫米。

“苏小姐。“陈伯从紫外线消毒柜后探头,老花镜链子缠着本《齐民要术》,“沈先生交代过,您若来还书,请放在前台镀铬托盘里。“

旋转楼梯的阴影里忽然传来纸张脆响。苏雨抬头看见沈默站在梯顶,白大褂下露出半截靛青衬衫,袖口别着黄铜鎏金袖箍。他戴医用口罩的脸庞在顶灯下像尊冷釉瓷像,唯有眼尾小痣随着翻页动作轻颤。

“这页敦煌残卷用的是吐蕃时期青稞纸。“他的声音隔着N95口罩闷闷传来,“紫外线强度再调低15%——你鞋底沾了咖啡渣。“

最后半句是冲苏雨说的。她尴尬地蹭了蹭帆布鞋,褐色粉末簌簌落在青砖地上。沈默握楼扶的手背暴起青筋,指节在黑色皮手套里发出咯吱轻响。

修补室的门在苏雨面前砰然关闭。她望着防弹玻璃后的身影:沈默正用镊子夹起0.1毫米的金箔,在北宋《营造法式》的虫蛀处贴上比蝉翼更薄的补丁。操作台排列着三十六个玻璃皿,每个都盛着不同年份的宣纸浆。

“他修一页书够你卖五十杯手冲咖啡。“陈伯擦拭着元代青花笔洗,“三年前有个拍卖行开七位数年薪,沈先生连面都没见。“

暮色渐浓时,苏雨终于等到沈默出来。他摘口罩的动作像在揭下第二层皮肤,鼻梁两侧留着深深压痕。当苏雨递上牛皮纸袋时,他后退半步接过的姿势仿佛在拆炸弹。

“金箔补得真妙。“苏雨指着龙纹,“是用羊肠线固定的?“

沈默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突然抓住苏雨手腕按在紫外线灯下,她的虎口处有几点微不可察的金斑在发光——那是昨日帮周远航整理案卷时沾到的漆盒金粉。

“你去过案发现场?“沈默的呼吸第一次乱了节奏,佛手柑冷香里混进雪松的苦涩,“三年前那尊被盗的鎏金佛龛,修补手法和这个一模一样......“

弄堂里突然传来瓷器碎裂的脆响。沈默像被惊醒的鹤猛地松手,苏雨踉跄后退时撞翻了永乐年间的字画缸。陈年墨香轰然炸开,她看见沈默跪在地上疯狂擦拭泼洒的墨汁,白手套很快被染成乌鸦的羽毛。

“出去!“他的嘶吼惊动了梁间的燕子,“全都出去!“

苏雨逃到街上时,怀里多了本意外撞落的《茶经》。泛黄的扉页上贴着泛黄的便签,钢笔字被水渍晕染:“赠阿默愿如金箔历久弥新晓蔓“。雨滴打在“久“字上,蜿蜒如泪痕。

对面咖啡馆的霓虹灯骤然亮起,苏雨在玻璃反光中看见二楼窗前的身影。沈默正在将撕碎的手套扔进焚化炉,火光在他脸上跳动,像给瓷像注入了魂魄。而他身后檀木架上,残缺的鎏金佛龛在阴影中若隐若现,莲花纹深处嵌着片染血的碎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