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偷看的日记本

那是一个初秋的午后,当我再次见到晋溪时,她的孩子已经两岁了,她还是跟以前一样那么清瘦,走起路来缓慢前行,风一吹就能倾倒似的,身形单薄。

晋溪说她自从生完孩子后就大把大把掉头发,鬓角已经有了白发,并且长出了皱纹,言语之间无不透漏着悲伤与面对岁月易逝的无奈。

那天我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聊了很多,聊着聊到了某人,还有许多年前那本被我偷看的日记。

说起来某人我也认识,那时候我和晋溪同是同年级的学生,我是五班,她是一班,那个所谓的“某人”就是晋溪班的班长,他经常穿着一件黑色风衣,来回在楼道里晃荡,像个杀手一样孤傲冷峻,走起路来像是一阵冷风吹过,据说他名列前茅。

那时候我在楼道里偶尔也会遇见晋溪,只是不知道她的名字,虽然她已经知道了我的名字。每次看到晋溪时,她总是穿着朴素沉稳内敛的样子,一看就是认真读书的好孩子。后来高中时晋溪跟我分到同一班,有次我去她的住处随手翻起了她的书,有教材辅导、杂志、《梦里花落知多少》等当时校园流行的读物,翻阅一番后觉得没意思,便翻起一本泛旧的蓝色笔记本,不经意间发现了晋溪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关于青春悸动时期最为纯真美好的,一个人暗恋另一个人的世界。

那个笔记本厚厚的接近一块红砖的厚度,里面字迹隽秀,写满了女孩对一个男孩的思念,当时觉得偷看别人日记不妥,极为忐忑,但在好奇心驱动下顺手翻了好几页,大致内容也了然于胸。从日记本的内容来看,全是写给一位男孩的深情告白,他的背影、他的笑容、他的声音……情深意切、纯真无暇,说实话我当时在震惊的同时也被深深感动了,没想到晋溪如此深情,外冷内热。

那天吃饭时我问晋溪她喜欢的那个男孩是谁,她说哪里有什么男孩,她谁都不喜欢。我说,就是日记里的那个。晋溪脸红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有些尴尬心虚的样子,她答到:“那是我乱写的,你应该不认识,说了你也不晓得。”

“我猜我可能还真认识,就你们班学习最好的那个班长,对吧?”

“你怎么知道?”晋溪有些惊讶。

“你说他走路像风,又很优秀,我猜是他,正好他给我批过作文,所以也知道他。你这么喜欢他,怎么不告诉他?”

“人家那么优秀,怎么可能会喜欢我!”

晋溪总是这样,把别人看得很高,把自己看得很低,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就是“低到尘埃里去”,只要是她觉得耀眼的东西总有不配得感,所以后来她跟一位大学室友介绍的,也就是她室友的前男友在一起了。在我看来她配得上更好的,而她只求有能过日子、有安全感,说她对于没有百分百把握的事,宁可放弃。

喜欢一个人是自己的事,跟那个人无关,为什么要告诉他呢?万一遭到对方的拒绝或者羞辱,那不是自寻烦恼,这是晋溪的原话,我也觉得有些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对于晋溪的逻辑我无法改变,就像别人也无法改变我的逻辑一样,人各有志。

凡事往最坏处想,这是大多数悲观主义者的共性,这一点会让人错失机会,但也许换个角度来说也是智慧的象征,因为不论怎么选,人的脚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里,去同时证明哪一条河更好,所以怎么选都不代表完美。

后来晋溪选了别人因找到更好的而弃之不要的人,这一点她心知肚明,但她欣然接受,这或许也是一种境界,不求有多好,只求对自己好,知足者常乐。

秋风四起,吹落了许多树叶,远处的天空比平时高了一些,云朵也比往常洁白了许多。

晋溪望着天空中飞过的一行人字形大雁问:“你说一个人如果喝了你刚喝完的矿泉水,那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谁喝了你喝过的矿泉水?”

“就是那个人啊,有一次他来找我吃饭,我喝完的矿泉水他也拿起来喝了。”

“一般人不会那么做!”

“他还问我有没有男朋友,你知道的那时候别人刚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

“你俩可真内敛。”

“他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什么,我也不好表示,再说喜欢他的人那么多,我不想患得患失。”

“那就只能错过了。”

“你知道的,我们都是那种胆小的人,胆小到不敢主动追求幸福,总等着幸福自己来敲门。”

“胆小或许就是一副铠甲,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

流云易逝,一晃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时间如同一朵云不知不觉消散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云烟再聚,也不会是当初那朵了。

晋溪中学时她暗恋的那个男孩后来博士毕业成了某重点大学的老师,结婚时还邀请了她,就此一切往事成烟,只剩下回忆。

晋溪说:“回忆里的人不能去见,见了回忆就没了。”

说起回忆,如果还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段埋藏内心的青春存在过,估计只有那本日记了,而我是唯一知晓并偷看过日记的人。诚然,在不知晓晋溪内心世界的人眼里,这段有关青春的往事,是不是就不曾存在过?包括那个男孩。有谁知道一个人的内心下泛起的涟漪呢?我想除了每个人自己体验过自己的内心之外,别无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