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传统吟诵研究(上册)
- 王传闻
- 1117字
- 2025-04-28 13:37:09
序三
吟诵之传也久矣!上下三千年;吟诵之传也危矣!传者数百贤;学吟诵者亦多矣!渐成风气;研究吟诵者亦多矣!多在表皮。
为什么呢?因为吟诵涉及语言学、文学、音乐学、教育学、国学等多个学科,现在的分科教育,使得跨学科学者极少,能跨多学科的人更少。现在知道吟诵、了解吟诵的学者太少;现在爱好并研习吟诵者多是中小学教师,学术训练不够;现在吟诵研究还面临着材料稀少、理论基础薄弱的现状。不克服这些困难,写出来的只能是表面形态描述或者是感觉、猜测之文。
然而予谓此皆非关键也。关键在于决心。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什么都抵不过坚定的努力,“不疯魔,不成活”。不是吗?作为一位年轻的吟诵学者,王传闻先生带领三十几位课题组成员花费了十年之功,采录并研究了四川22位老先生的吟诵,写出了一部80万余字的学术专著《四川传统吟诵研究》,此非常之奇事也!一般吟诵爱好者都止于采录、整理、传承,而王传闻先生则继续深入,梳理总结每位老先生的吟诵,从传承源流、文学分析、语言特点、音乐结构一直到吟诵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汇总梳理出四川传统吟诵的总体特点。这种深层的研究很少见,很难得!不值得敬佩耶?其对四川传统吟诵的各方面研究,都摆出了切实的证据,依据学术共识进行统计和推理,这种扎实严谨的学术态度不应大力提倡乎?这背后有多少艰辛,恐怕只有王传闻先生甘苦自知。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花了大功夫去学习、修养自己,成为一名跨学科的学者,并仔细研究了所采录的每段吟诵录音。这种认真和坚毅的精神,不应为我辈学习乎?而且他还是一位青年学者,是未来希望之所在,此不让人欣慰乎?
遑论这宗研究成果是区域传统吟诵研究的一次突破,比之前人的类似研究更全面、更细致,结论更有价值,也为其后各地吟诵研究做出了表率!这是四川传统吟诵整体研究的第一个重要成果,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王传闻先生在做吟诵研究之前,就已经拜杜道生先生等学界老前辈为师,长期学习研究传统文化,做了大量传统文化社会志愿工作。我想这是他能有这份成果的前提。要做传统文化工作,自己先得是为传统文化所化之人。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仅是学术研究,而不把它当作信仰,就只能是隔岸观火罢了。
感谢王传闻先生及其团队为吟诵界、也为我个人提供了这份优异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年学者,参与到吟诵实践和研究中来,深入田野采录和学术研究,得出更多可以指导实践的学术成果,让吟诵能够复兴,让中华经典古诗文重新焕发迷人的魅力,让中华文化精神深入人心,则吟诵幸甚!我辈幸甚!
徐健顺
2020年5月3日
(徐健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全国吟诵工作的主要发起者与推动者。著有《声音的意义》《徐建顺吟诵文集》《我爱吟诵》《普通话吟诵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