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民以为小与民以为大
【原文】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译文】
齐宣王问:“听说周文王有一处猎场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史书上有记载。”
宣王说:“真有这么大吗?”
孟子说:“老百姓还嫌小呢。”
宣王说:“我的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嫌大了,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打猎的也去,和老百姓一道用。老百姓以为太小,不是很自然吗?我刚到齐国边界,先了解齐国的法规,然后才敢入境。我听说齐都郊外有方圆四十里的一个猎场,谁如果杀了麋鹿,就如同犯了杀人之罪。那么,这等于在国内挖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大陷阱。百姓认为太大了,不是很自然吗?”
【评析】
周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猎场老百姓却嫌小,而齐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猎场老百姓却嫌大。对此,齐宣王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因而向孟子请教。
孟子倡导民本思想,认为君王应该把民众的安危和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孟子以事实为依据,以百姓需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分析周文王猎场受到百姓欢迎的原因,就在于老百姓是可以到周文王的猎场割草砍柴和狩猎的,而齐宣王的猎场却规定杀麋鹿如同犯杀人之罪。周文王的猎场是国王与老百姓共同使用的,所以即使方圆七十里的猎场,老百姓仍然嫌小;而齐宣王的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是齐宣王专用,老百姓不能使用,因而嫌大。
孟子在与齐宣王对话中,围绕猎场大小问题,倡导以民为本,以百姓的需要和态度作为评判国王是非的重要标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与前面谈到的“与民同乐”思想一脉相承。民本思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几千年的发展,民本思想历久弥新,在当今社会仍然熠熠生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