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中国的思想引领与行动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本身就是中国的一种思想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面向世界,在各种实践中加以落实,思想引领的作用不仅在于提出,更在于凝聚认知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共进。中国是倡议者,倡议只有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个人接受,才能得到越来越强的支持。实现共同愿景,需要大家携手共建,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要的是推动认知上的共识,让更多的国家、机构、个人理解和接受,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公共的价值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积极的进展。比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的一些文件中,成为推动全球新发展的重要共识。[54]

在东北亚,出于复杂的政治生态,促进一种公共的价值观认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倡议会遇到一些非议或者冷遇。比如,中国的倡议可能会被政治化,被加上意识形态的标签,由此,会使得政治共识性降低,增加意识形态的矛盾性与斗争性;也可能会被带上“权势”(power)争夺的标签,即中国是为了获得主导权。由此,会使得大家对共利性的认同降低,增加权势的竞争与争夺。从现实来看,东北亚地区尚处在由近代以来构建的传统关系与秩序向新时代关系与秩序历史性转变的初始阶段。人们对未来的走向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在政治层面,多数东北亚国家对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为公共价值观并不热心,认可度并不强,其中,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对权势争夺的担心。在社会层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公众对区域性受益的认知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缺乏认同,特别是把它作为公共价值观的基本认同。

显然,在东北亚推动有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需要有一个客观的判断。这种情况也表明,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与认同上,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强人所难,需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做不懈的努力。前文分析表明,在东北亚有着许多基于区域和平发展与文化互通互鉴的思想,可以把它们融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念之中。鉴于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体现在多样性的实践之中的,因此,推进认知的共识,需要寻求可以对接的灵活方式,让理念融入看似不同却含义近同的话语集成之中,也就是说以各方习惯的方式表达类同的理念,这样,交流的空间就可以扩大,认知的公共性就可以增加,在进程中逐步形成共同认知基础上的公共价值观。

中国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在东北亚历史性转变的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这是必然的。一般而言,大国在关系和秩序构建中的行动引领作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获得主导权而发挥领导者的作用,按照自己的主张推行关系与秩序构建。这通常称之为霸权方式,而霸权往往主要是通过战争或者强权的方式获得的;二是通过榜样影响力,提供可供引导的公共产品,并且利用这种影响力凝聚共识,推动行动议程前行。新时代的东北亚关系与秩序构建,并不给中国提供获得霸权的条件与环境,同时,中国也不想通过战争或者强权的方式来获取主导地位。因此,中国的行动引领主要是通过榜样影响力来推进共识与合作行动的。

通过榜样影响力来推动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要把中国自身的事情做好。中国作为新型大国,肩负两个责任:一是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治理制度,在百年大变局中体现发展和制度优势;二是推动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体系与秩序,纠正现行体系和秩序的弊端。[55]中国在实现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世界所瞩目,但是,在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制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履行推动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的责任而言,一是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体现的,二是在中国自身力量与能力的不断提升中逐步增大的。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引领行动的最大效力体现在中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即能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为更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认同,以便吸引更多的同路者,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方向相向而行。

在东北亚地区,中国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治理上为其他国家所认可,还需要时间,至于为其他国家学习、借鉴,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如此,才增加了中国行动引领的难度。就推动建立一个更好的东北亚地区关系与秩序而言,中国尚不具备主导之力来实现转变。应该看到,“二战”后以及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东北亚地区权势组合还有很强的基础,美日韩军事同盟在安全、地区关系与秩序结构导向等方面,还有很强的影响力,无论是出于政治的原因,还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对于中国单独推动的议程都可能会观望、怀疑,甚至抵触。在许多方面,俄罗斯、朝鲜、蒙古国都可能难以成为支持中国主导作用的志同道合者。

新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同于传统的大国主导或霸权下的关系与秩序构建,而是基于新理念、采取新方式,因此,在认识和分析上也需要创新。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非意在主导议程,而是旨在凝聚共识、推动共建,目标是实现东北亚的长久和平与合作发展。因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是开放和包容的:开放性体现在不拉拢势力集团,支持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包容性体现在支持各种相向而行的努力。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集大家之智,靠大家之力,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