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十四五”规划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拉开帷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来了属于她的百年华诞。是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第三个历史决议,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贯通、协同起来,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显著提高;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成就斐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携手共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更为凸显;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务数字化建设,打造一网通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广大政治学者立足中国现实,在政治学研究方法与中国政治问题的融合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西方政治思想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夯实了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学科基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取得新进展,历史政治学蓬勃发展,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不断增强,传统政治思想资源助力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构建作用更加明显;中外政治制度研究迈上新台阶,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比较政治学、制度经济学、历史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推动对当代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特别是国家治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索,逐步增强了中国之治的自信和自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论研究对新时代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公共行政学、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等学科研究呈现出新态势,相关研究在理论、方法上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发展趋势。中国政治学者对学理研究和现实关怀并重的热情和主动性日益高涨,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