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中,三少虽手脚被缚,周身伤痕累累,但双眼始终透着不屈的光芒。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巧妙地买通了一名狱卒。这狱卒本是蜀汉旧民,在三少晓以大义之下,决定帮助他传递消息。三少暗中联络那些同样被囚禁的蜀汉旧臣,以及逃亡在外的零散蜀军,准备伺机而动。
此时,东吴得知蜀汉灭亡,唇亡齿寒之感顿生,开始暗中集结兵力,试图北上伐魏,以图扩大自身势力范围,打破魏国强盛的局面。司马昭察觉到东吴的意图,不得不分兵部署在吴魏边境,防备孙权。这一分兵,魏国在蜀地的兵力便相对薄弱起来,给了三少等人可乘之机。
三少联络上的旧臣和蜀军残部,在蜀地悄然集结。他们推举三少为盟主,共商复国大计。三少深知,要想成功复国,必须先夺回一座重要城池作为据点,而绵竹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绵竹地理位置关键,是连接成都与蜀地其他区域的交通枢纽,一旦夺回,便能以此为基础,逐步收复失地。
三少与众人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安排蜀军残部伪装成魏军的运粮队伍,趁着夜色向绵竹进发。队伍中,人人神色凝重,怀揣着对蜀汉的忠诚和复仇的怒火。当他们行至绵竹城下时,城楼上的魏军士兵警惕地喝问。蜀军残部的首领镇定自若,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话术应答,声称是为城中运送紧急军粮。魏军士兵见他们言辞合理,又身着魏军服饰,便放松了警惕,打开城门。
就在城门打开的瞬间,蜀军残部迅速抽出武器,向守城魏军发起攻击。隐藏在暗处的其他蜀军也一拥而上,一时间,喊杀声震彻夜空。魏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经过一番激烈拼杀,蜀军成功占领了绵竹城。
司马昭得知绵竹被蜀军夺回,大发雷霆,立即派遣大将郭淮率领五万大军,前去围剿。郭淮是魏国名将,作战经验丰富,他深知三少等人的厉害,不敢轻敌。他率领大军抵达绵竹后,迅速将城池团团围住,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企图耗尽蜀军的粮草和士气。
三少站在绵竹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魏军,心中却毫无惧色。他一边组织城内军民加固城防,一边派人寻找突破魏军包围的方法。三少明白,长期被困在城中,蜀军必将陷入绝境,必须主动出击。
经过几日的观察,三少发现魏军的粮草囤积地在距离绵竹城十里外的山谷中,防守相对薄弱。他决定冒险派出一支精锐部队,突袭魏军粮草囤积地。三少亲自挑选了三千名勇士,趁着夜色,悄悄出城。他们沿着山间小路,小心翼翼地向魏军粮草囤积地靠近。
当蜀军抵达山谷时,守粮的魏军还在睡梦中。三少一声令下,蜀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魏军营地。他们点燃火把,投向粮草堆,瞬间,火光冲天,粮草燃烧的噼啪声和魏军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魏军守将从睡梦中惊醒,匆忙组织抵抗,但在蜀军的猛烈攻击下,根本无法抵挡。
郭淮得知粮草被袭,大惊失色,急忙率领大军回援。三少见目的达到,并不恋战,率领蜀军迅速撤离。在返回绵竹的途中,三少又设下埋伏。当郭淮率领魏军追来时,蜀军伏兵四起,杀得魏军丢盔弃甲。郭淮这才意识到自己中计,懊悔不已,但此时已无力回天,只能收拾残军,退回营地。
经此一役,蜀军士气大振,而魏军则士气低落。三少趁势率领蜀军主动出击,与魏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战场上,双方士兵拼死厮杀,鲜血染红了大地。三少身先士卒,手持长枪,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无人能挡。在他的带领下,蜀军奋勇作战,逐渐占据了上风。
郭淮见局势不妙,企图突围逃跑。三少岂能让他轻易逃脱,他率领精锐骑兵,紧追不舍。最终,在一片荒野中,三少追上了郭淮。两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单挑,三少凭借着精湛的武艺和顽强的意志,将郭淮斩于马下。
魏军失去主将,顿时军心大乱,纷纷四散逃窜。三少率领蜀军乘胜追击,一路收复了多座城池。随着蜀军的节节胜利,越来越多的百姓和有志之士加入到复国的队伍中来,蜀汉复国的希望之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