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这次碰头,商量了之后,决定于明日一早,召开小袁营全体大会。
当然,家属是不参加的,其他人,一共就一万多点人左右。
有关消息,也先传了出去,让小袁营的将士们能有些准备。
这消息一传开,所有人都立刻议论纷纷起来了。
“什么太平会,我们为啥要搞一个太平会啊?”
“指不定就和白莲教一样的吧,听说会首还不是袁大哥!”
“不是袁大哥?那就是刘三哥了吧,他是读书人!”
“好像也不是,他们三人都是副会首,最大的会首,另有其人!”
“反正不管什么会也好,还是什么教也罢,我们都是造反的,无所谓了!”
“……”
唐平安的身份,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主要是为了唐平安肉身的家族考虑,否则有可能会牵连他们。
因此,小袁营的人,并不关心太平会要干些什么,在他们想来,大概和白莲教一样。因此,他们更关心的是,那突然冒出来的会首是什么人?
等到第二天一早,小袁营的人,在好奇心之下,都不用催促,纷纷自发地聚集到昨日临时搭建起来的台子附近。早点到,能抢个靠近的位置。
有凳子的,带凳子;没凳子的,直接一屁股坐地上,最多拿点什么垫下屁股。坐一起的,大都是熟悉的人,彼此之间都是兴致勃勃的聊着这个即将开始的大会。
当然,聊得最热闹的,还是在外围看热闹的家属,七姑八大婆的,一喷起来那比男人要起劲多了,顺带着,不时训斥下在周边乱跑嘻嘻的小孩。
也没让他们等多久,袁时中等人出现的时候,所有人就都停止了聊天,纷纷带着好奇看过去,第一眼就盯上了为首的陌生人。
然后,这会场上,又“嗡嗡嗡”地响了起来。
“我猜,和袁大哥走一起的这个白面书生,就是那会首了!”
“不可能吧,看这年纪,好年轻,我怀疑,还没娶媳妇呢!”
“看到没有,长得英俊,又是读书人,真是可惜了,我那妹子死得早,要不然当我妹夫就最好了!”
“老王,你女儿是不是还没嫁的,赶紧去给袁大哥说说,说不定以后你就是会首丈人了呢!”
“……”
唐平安早就注意到了,小袁营其实就是一群普通老百姓,在袁时中等人的带领下,抱团求活而已,根本不像一支军队。
不过,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刚开始造反的时候,他们的队伍估计也差不多。
对于这个资讯受限,文盲率极高的年代,能模仿现有军队都算有见识了的。
上了台子上,也没有安排座位,就站在了台前。
袁时中、刘玉尺和朱成矩身边的亲卫,也就是关系最亲近的战兵,则在下面,按照事先交代的站了,方便传话。
袁时中先开口,大嗓门吼道:“跟你们说,以后我们要成立太平会,会首是唐公子,我和老刘、老朱是副会首。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后,我们要跟着唐公子造反,为达到太平会的目的而努力!”
“现在,大家鼓掌,欢迎我们的会首讲话!”
台子附近的人听清了,好奇地看着唐平安,开始鼓掌。
传话的人,都还没把话传到远处,这边一鼓掌,远的地方也跟着鼓掌。对他们来说,反正鼓掌就对了。
唐平安伸手虚按,示意安静。
在过了好一会之后,现场才安静下来。
他随即开口,大声说道:“大家听,不要说话,回头有时间,留给大家说话。”
赵继德等人,把这话传了出去,现场倒是安静了。绝大部分人,都是带着好奇的目光在打量这个白面书生。
随后,唐平安便大声说了起来。
“我们成立太平会,就是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你们先听听,太平会是干什么的,如果认可太平会,会为了太平会的目的而努力,经过我和三位副会首商量后认可,就可以加入太平会。”
“当然了,就算不加入太平会,我们也还是自己人,不是外人。”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下太平会的会章,也就是太平会的规矩。”
“……”
亏了唐平安事先打过招呼,因此小袁营的绝大部分人都在好奇地听着,只有极小部分人,没能管住嘴,和边上的熟人在窃窃私语。
当然了,这不包括那些外围家属群里的小孩,他们照样玩得高兴,只是动静大了的话,会引得大人的训斥。
唐平安在介绍完太平会之后,又强调道:“太平会是为天下大部分人说话的,成立太平会,人多力量大,就能做成更多的事情。大家加不加入,都凭自愿。觉得自己可以为此出力,做更多的事情,就欢迎加入!”
说完这些之后,唐平安看向袁时中。
之前定下的事情,太平会的事情,由唐平安这个会首来公布,而整编军队的事情,则由袁时中这个原带头大哥来宣布。
因此,袁时中看到唐平安退回,便上前一步,大声喊道:“我们以前都是过一天算一天,但是,如今我们有了会首,定下了太平会的目的,那就要好好干了。我们接下来,要有真正的军队,军民要分开。”
“现在,我公布军队的军规,要是谁不认可的,我们好聚好散,我老袁都不亏待别人,也肯定不会亏待一起的兄弟,散伙费肯定是有的。”
“大家伙听好了,现在我开始说军规了!”
“……”
接下来,他说一条,赵继德他们就传话一条。
说到后来,他有的忘记了,刘玉尺便看着手中的纸,立刻给他念一句,他再说一句。
等到军规宣布完了之后,也公布了军属的待遇。
等到说完之后,差不多也快中午了。
于是,袁时中就大声说道:“大家伙回去好好想想,如果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就到台前来问,半天时间,明天一早,要散伙的就来领散伙费,留下的,我们在会首的带领下,一起真正开始干大事了!”
说完这些之后,有关太平会的会章,还有军规,全都贴在台前,刘玉尺这个秀才留下,负责解答。
而唐平安和袁时中等人,则要继续商量队伍整编的细节。
临下台之前,唐平安扫视了下眼前的小袁营。
对于他要干的事业来说,人数肯定是越多越好的。小袁营除去家属外,战兵、辅兵加起来也就一万来人,真正能打的精锐更少。
如果能全部留下,那当然是最好的了。
但是,新的军规之下,特别是一切缴获要归公这条,更是颠覆了这个时代的惯例,唐平安怀疑,会有不少人会选择离开。
对此,他只能安慰自己,先辈们在当初,不也只有八百火种么,到了后来,不一样成功了!
这小袁营的基础确实差,大部分是普通百姓,能读书识字的,更是没几个,要实现太平会的目标,绝对是任重而道远!
但是,对唐平安来说,有困难,解决困难,在后世军中锻炼出来的意志,根本就不怕困难!
他倒要看看,他能在明末这个乱世之中,带来多大的蝴蝶效应!
等他们一走,现场顿时“轰”地一声,所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说话,犹如炸锅了一般。
有疑惑的,有兴奋的,也有皱眉的,总之,各种反应都有。
他们和身边的人议论,也有去找家里人商量的,还有人,则是拥到台前这边,纷纷向刘玉尺提问的。
大部分人,甚至都忘记肚子饿了。
“刘三哥,我要报名,我要加入那个太平会。”
“军师,这好好的,咋弄那么多事情呢,感觉可麻烦了!”
“刘哥,为啥一切缴获要归公,五五分不成么,我们也有家小的啊!”
“军师,要是走的话,能分多少钱?”
“……”
面对纷纷发问的人群,刘玉尺一个脑袋两个大,不由得有点羡慕袁时中和朱成矩那两个文盲了。
不过也没办法,谁让他是小袁营军师,是小袁营中读书识字最多的呢!
于是,他就开始努力地一个个回答他们的问题,甚至是一边端着碗吃,一边回答端着碗问的问题。
小袁营驻地这边,最热闹的,就是台前这块了。然后以这块为中心,消息往外传递,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事情。
等到傍晚,人群终于散去之时,而刘玉尺已经哑了。
唐平安和袁时中一见回去的他,连忙问候他,唯独朱成矩,却是幸灾乐祸地拍拍刘玉尺的肩膀道:“老刘,可惜我不识字,帮不了你什么忙啊,哈哈!”
等到了晚上,唐平安他们商量出来的细节,也给刘玉尺说了,随后又是商量接下来的事情,同样到了很晚。
第二天一早,唐平安很早就起来了。
根据昨天公布的要求,今天是小袁营的人选择去留的时候,最终,小袁营能留下多少人,留下的又是多少人,谁也不好说。
如果能多留一点,那就是最好了。
唐平安带着期待,去找了袁时中他们,一起前往搭建的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