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蒸汽时代
- 刚穿崇祯,就要吊死煤山?
- 酷仅丹腾
- 4877字
- 2025-04-29 12:00:16
兵工厂内机器轰鸣,铁锤与钢铁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朱骁缓步走在工厂中央的通道上,两侧是忙碌的工匠和他们操作的新型机械。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煤炭的气息,混合着汗水的味道,无不彰显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陛下,这是我们按照您的指示,制造的第一台蒸汽锻造机。”王叔通弯腰行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指向不远处一台庞大的机器,铁制的管道连接着一个圆形的锅炉,锅炉上方喷涌着白色蒸汽,驱动着机器不断运转。
朱骁驻足观看,他从未想过,仅凭记忆中的粗略知识,竟能在这个时代重现蒸汽机械的雏形。
“效率如何?”他问道。
“比人工高出十倍!而且精度更高,不会疲劳。”王叔通语气中满是自豪。
朱骁微微颔首,随即走向下一个区域——火炮制造车间。
这里的工匠们正在组装一门崭新的大口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足以吞下一个成年人。
“这是仿照法国设计图纸制造的'雷神'火炮,射程比英国人的远三分之一,精度提高了一倍。”王叔通介绍道,“最关键的是,我们改良了装填机制,火力速度提高了三倍。”
朱骁伸手抚摸着冰冷的炮身,感受着金属传来的力量。他脑海中已浮现出这些火炮在大明战舰上横扫七海的画面。
“很好!立刻批量生产,先装备北方边军,再装备海军。”
他转身看向身后的韦小宝,“多尔衮若敢南下,就让他见识见识这些雷神的威力。”
韦小宝嘴角勾起一丝狡黠的笑容。
“陛下英明。这次多尔衮必定要碰一鼻子灰。”
离开火炮区域,朱骁又参观了小型火器工坊。这里的工匠们正在制造一种全新的武器——转轮手枪。
“这种武器装弹方便,射速快,威力大。”王叔通递过一把样品。
朱骁接过手枪,感受着它的分量。虽然制作工艺还比不上后世,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划时代的武器。
“配发给军官和精锐士兵。”朱骁下令,随后又补充道:“同时,加紧研发连发步枪。”
王叔通面露难色。
“陛下,连发机制还未攻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火药点燃的稳定性。”
朱骁沉思片刻,随即从袖中取出一张图纸。
“按这个图纸试试。”
图纸上是朱骁根据现代记忆绘制的一种简易击发装置,虽然简陋,但原理正确。
王叔通接过图纸,仔细研究着,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妙!妙极了!臣这就组织人手试制。”
几个小时后,朱骁考察完整个兵工厂,心情异常满意。在他的推动下,大明的军事工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回到行宫,朱骁召集了几位重臣商议大事。
“诸位,西方列强已经注意到我大明的崛起,他们不会坐视不管。”朱骁环视众人,目光如炬。
“下一步,我们必须加快海军扩张,同时开拓新大陆。”
众臣面面相觑,显然对“新大陆”一词感到陌生。
韦小宝率先开口:“陛下,何为新大陆?”
朱骁站起身,走向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
“这里。”他的手指划过大西洋,停在了美洲大陆上。
“一片富饶的土地,有取之不尽的金银矿藏,有肥沃的平原,有广袤的森林。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都已在那里建立了殖民地。”
众臣惊讶地望着地图,难以想象世界竟如此之大。
“陛下,从东方到达那里,需要绕过非洲南端,航程太远。”郑鸿逵担忧道。
朱骁微微一笑。
“谁说一定要绕过非洲?”
他的手指向西移动,划过太平洋。
“我们可以向东走,穿过太平洋,直达新大陆西岸。这条路线,西方人尚未完全探索。”
郑鸿逵眼睛一亮,随即又皱起眉头。
“可是,太平洋辽阔无垠,航程同样漫长。我们的船只能否承受如此远航?”
“所以,我们需要在太平洋上建立一系列补给点。”朱骁指向地图上的几个岛屿。
“先占领这些岛屿,建立据点,然后再逐步向东推进。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众臣听完,无不折服于皇帝的战略眼光。
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进来,跪地禀报:“陛下,北方急报!”
朱骁接过密函,快速浏览,随即冷笑一声。
“多尔衮果然率军攻打山海关,不过刚刚展开攻势,就收到蒙古各部起义的消息,不得不分兵回援。”
他将密函递给韦小宝。
“传令张之尧,趁机出击,一举歼灭多尔衮的主力。”
韦小宝接过密函,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陛下早有预料?”
“兵法有云,攻敌必救。多尔衮顾此失彼,必败无疑。”朱骁语气中带着自信。
就在这时,又一名信使匆忙入内。
“陛下,英国国王派使者求见,带来了友好条约的草案。”
朱骁面无表情地接过条约,阅读完后,脸上露出讥讽的笑容。
“友好?他们不过是被击败后的姿态罢了。”
他将条约扔在桌上。
“告诉英国使者,条约可以签,但要加上两个条件:第一,英国必须承认大明在东亚的主导地位;第二,英国必须向大明开放其先进技术和工艺。”
信使领命而去,韦小宝忍不住问道:“陛下为何要求英国开放技术?我们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的蒸汽机械吗?”
朱骁摇摇头。
“我们的技术还很粗糙,而英国在工业方面已有几十年积累。与其自己摸索,不如借鉴他们的成果,节省时间。”
韦小宝恍然大悟,不由得感叹皇帝的远见卓识。
商议结束后,朱骁独自一人回到书房,打开了一本笔记。这是他穿越以来记录的各种现代知识,从简单的机械原理到基础的物理化学定律,从农业改良到医疗卫生。
虽然他不是全能的专家,但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他掌握了足够多的基础知识,足以在这个时代引领一场变革。
他翻到“教育改革”一章,开始添加新的内容。
“要想真正强大,不能只依靠一时的技术优势。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新型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他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夜色中的天津城。
数百年后,这里将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但现在,这一切都将由他来缔造。历史,将在他手中重写。
一个想法突然在他脑海中闪现——曾经的大明因循守旧,最终被历史淘汰。但如今,他要让大明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世界的潮流。
不仅是军事上的称霸,更要在文化、经济、科技上全面领先。
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野心,更是为了证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他要让世界看到,东方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一头即将苏醒的巨龙。
朱骁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展开皇舆全图。地图上,大明的疆域正在不断扩张,如同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光芒四射。
而在他的统治下,这光芒将照耀全球,历史,将重新书写。
次日清晨,朱骁早早起床,准备前往海军学院视察。
刚走出寝宫,只见韦小宝匆匆而来,神情激动。
“陛下,好消息!蒙古各部大举进攻满清,多尔衮不得不率主力回援。趁此机会,张之尧领军出击,一举击溃了留守山海关的满清军队!”
朱骁听闻,微微一笑。
“传令张之尧,乘胜追击,一举歼灭多尔衮。这次,不要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
韦小宝领命而去,朱骁则登上马车,前往海军学院。
沿途百姓看到皇帝的仪仗,纷纷跪地叩首。朱骁注意到,人们的面色红润,衣着整洁,显然生活状况比几年前有了很大改善。
这正是他所期望的——国富民强,天下太平。
海军学院位于港口附近,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宏伟建筑。校园内,学员们正在紧张地学习和训练。
“陛下,这些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精英。”学院院长李杰恭敬地介绍道。
“他们不仅学习航海技术,还要掌握天文、地理、数学、语言等各种知识。”
朱骁点点头,随即来到一间教室。
教室内,一位外国教师正在用蹩脚的中文教授西方先进的航海技术。学员们全神贯注,不时记录要点。
朱骁满意地微笑。这些年轻人,将是大明未来的栋梁。
离开教室,朱骁走向演武场。这里的学员正在进行军事训练,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如虹。
“这批学员什么时候能够毕业?”朱骁询问道。
“最快的一批,三个月后。”李杰回答。
“很好。挑选出最优秀的一百人,组成探险队,准备探索太平洋。”朱骁下令。
李杰神情一振,随即领命。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朱骁转头望去,只见港口方向一艘快船正在驶入。
“陛下,是郑鸿逵将军的旗舰!”李杰惊呼道。
朱骁眉头一挑。郑鸿逵奉命出海,探索东南亚群岛,按理说不应这么快回来。
“去看看。”
朱骁带着侍卫,快步走向港口。
此时,郑鸿逵的快船已经靠岸。只见他神色匆匆地走下船,看到皇帝,立刻跪地行礼。
“微臣郑鸿逵,见过陛下。”
“免礼。”朱骁示意他起身,“何事如此紧急?”
郑鸿逵从怀中取出一块奇异的石头,双手奉上。
“陛下,我们在东南亚一座小岛上发现了这种石头。岛上遍布这种石头,当地人用它们生火。”
朱骁接过石头,仔细观察。黑色,有光泽,质地坚硬——这分明是煤!
“好!太好了!”朱骁难掩兴奋,“立刻派人前往那座岛屿,开采这些煤炭。同时,在岛上建立据点,作为我们在东南亚的基地。”
郑鸿逵点头应命,随即又从怀中取出一幅地图。
“陛下,这是我们探索的航线和发现的岛屿。其中有几座岛屿适合建立补给站。”
朱骁接过地图,仔细查看。这些岛屿分布在太平洋西部,正好可以作为大明舰队东进的跳板。
“很好。立刻着手在这些岛屿上建立据点。记住,要尊重当地居民,让他们自愿接受我们的统治。”
郑鸿逵领命而去,朱骁则返回行宫,召集众臣商议下一步计划。
“诸位,我大明的扩张之路已经开启。接下来,我们要分三步走。”朱骁指着地图,声音坚定。
“第一步,巩固东亚和东南亚的统治;第二步,开辟太平洋航线,建立跨洋补给网络;第三步,登陆新大陆,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
众臣听完,无不震撼于皇帝的远见卓识。
正在这时,又一名信使匆匆而入。
“陛下,北方大捷!张之尧将军率军追击多尔衮,在浑河一带设伏,大破满清军队。多尔衮中箭受伤,所部溃不成军!”
朱骁听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传令张之尧,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满清势力。另外,派使者联络各蒙古部落,告诉他们,愿意接受大明统治的,可以保留自治权;负隅顽抗的,必将覆灭。”
信使领命而去,朱骁的目光再次回到地图上。
满清的威胁即将解除,这意味着北方边境将趋于稳定,他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海军,向海外扩张。
“陛下,可是西方列强的联合舰队怎么办?他们必定不会坐视我大明崛起。”一位大臣担忧道。
朱骁冷笑一声。
“联合舰队?那就让他们来吧。我大明的'雷神'火炮已经准备好了。”
他指向地图上的马六甲海峡。
“这里,将是我们与西方列强决战的地方。一旦胜利,整个东亚和东南亚都将牢牢掌控在我大明手中,没有人能够撼动!”
众臣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愿意效死力。
会议结束后,朱骁独自来到了一间秘密的实验室。
这里是他亲自监督建立的,专门用于研发最前沿的科技。
“陛下。”一位鬓发斑白的老者从实验台前站起,恭敬行礼。
这是朱骁从民间发掘的奇才,名叫苏伯明,精通机械和化学。
“进展如何?”朱骁问道。
“按照陛下的指示,我们已经制造出了第一台简易电报机。”苏伯明指向实验台上的一台装置。
“不过,传输距离还很有限,最多只能传输一里地。”
朱骁点点头。即使如此,这也已经是划时代的发明。
在他的推动下,大明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甚至是电气时代的黎明。
“继续努力。这项技术对我们至关重要。”
朱骁鼓励道,随即又转向另一张实验台。
这里摆放着各种化学药品和器材。
“这边呢?”
“我们按照陛下的配方,成功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炸药。威力比黑火药大三倍,而且更稳定。”
朱骁满意地点点头。
这是他根据现代记忆中的硝化甘油原理制造的简易炸药。虽然制造工艺还很粗糙,安全性也有待提高,但已经比这个时代的黑火药先进得多。
“很好。立刻投入小规模生产,用于特殊武器研发。”
离开实验室,朱骁迎着夕阳,站在港口的高处,眺望着远方的大海。
海面上,无数的船只来来往往,装载着各种货物。这些都是大明繁荣的象征。
“陛下,紫禁城传来消息,太子读书进步很快,已经能背诵《论语》全文了。”韦小宝走上前来汇报。
朱骁微微一笑。
“告诉他,父皇马上就回京城,带他去看新建的天文台。”
自从他离开北京,在天津专注于海军和工业建设,已经有半年多没见到儿子了。
这个时代的儿童教育,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不再是单纯的四书五经,而是加入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实用知识。
他要培养的,是能够带领大明继续走向繁荣的接班人,而不是只会吟诗作赋的文弱书生。
“陛下,英国使者已经同意您提出的条件。”韦小宝又汇报道。
“很好。让他们派技术人员来天津,指导我们的工匠学习先进技术。”
朱骁转身,迎着夕阳的余晖,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大明的复兴之路,已经开启。而他,朱骁,将成为这条道路上的领航者,将中华民族带向前所未有的辉煌。
天边,最后一抹夕阳也沉入海底,黑暗笼罩了大地。但朱骁知道,明天,太阳必将升起,带来新的希望和光明。
在他的统治下,大明的未来,将如同初升的太阳一般,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