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设备采购
- 钢铁抗战:穿越1937
- 豪儿哥
- 5966字
- 2025-06-19 19:40:07
连续两日,在容宝斋的专业协助下,卫远几乎脚不沾地。
签署厚达数十页的委托拍卖合同、与容宝斋专业摄影师共同对每一件古董进行多角度高清拍照留档、前往公证处进行封存和公证流程……
当最后一道程序完成,手机“滴”的一声轻响,短信提示音仿佛带着某种悦耳的魔力,屏幕上清晰地跳动着银行入账信息:
“尊敬的卫远先生,您尾号7688的工行账户于6月18日11时37分收到人民币100,000,000.00元(一亿元),活期余额:102,000,762.00元,请注意资金安全。[工商银行]”
目光扫过网银APP账户余额那一长串数字,卫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解决掉迫在眉睫的“钱荒”,一丝愉悦的轻松感涌上心头,卫远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个在高铁上温婉的身影。
打开微信,昨晚互道晚安后,聊天记录还停留在互道晚安的聊天界面。
手指在屏幕上游移,卫远构思着约饭邀请的措辞,是提议尝尝京城的米其林餐厅,还是哪家人气爆棚的网红餐馆?亦或..一起看场刚上映的电影?
信息编辑好,点击发送。
几秒后,手机微微震动。
苗悦雅的回复带着一丝遗憾:
【雅】:[捂脸表情]抱歉呀卫远,今天凌晨5点的高铁,现在已经在回杭城的车上了,总公司要求下基层体验任务还没结束呢。
卫远眼底的笑意微微一滞,随即恢复如常,指尖飞快回应:
卫远:原来如此!路上注意休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城可是个好地方。[调皮]
【雅】:谢谢![笑脸]是啊,就是可惜这次回来时间短,感觉还没好好陪爸妈呢,月底基层体验结束就要回京城总公司常驻了,到时候有时间可以一起约饭~
卫远心头一动,指尖无意识地在手机边缘轻轻敲击,不禁有些暗自庆幸。
若非在高铁上的两次“偶遇”,一个在铁路总公司事业单位的机关,一个小工厂主,两人的世界线恐怕真的如同平行轨道,永无交集的机会。
命运之玄妙,有时就在这看似无心的安排之间。
和苗悦雅又聊了一会,卫远开始考虑接下来的行程安排,资金到手只是第一步,周家口那边一堆收购来的工厂还如同嗷嗷待哺的“吞金兽”,等着新鲜血液输入运转起来。
不敢过多停留,容宝斋的VIP贵宾室内,卫远与容宝斋的洪经理又闲聊了一会,便让对方帮忙安排车辆,即刻动身返回周家口。
高铁抵达周家口已近傍晚,但完成收购工厂的交接并没有花多少时间。
商业咨询公司的刘经理在金钱的刺激下,效率出奇的高,所有的过户手续早已准备妥当。
卫远在几份重要的合同文件上郑重签下名字,伴随着清晰有力落笔声,“第三棉纺厂”、“华邑食品厂”、“为民医疗器械厂”、“周家口化工厂”的产权证和法人变更文件正式宣告这四家经历风雨、各有故事的工厂,从此,姓“卫”了。
刘经理站在一旁,看着卫远签字,脸上堆满了抑制不住的笑容,那张惯于周旋的脸此刻洋溢着真诚的满足。
这单生意不仅快速高效地完成,更重要的是,眼前这位年轻得过分却挥金如土的金主实在太爽快了!看着手机银行里刚刚到账的五十万佣金提示,刘经理递过文件的手都格外恭敬:
“卫总,恭喜您!所有手续完备,从此刻起,这几家厂就正式归入您旗下了!后续有任何需要效劳的地方,我老刘随叫随到!”
卫远接过文件,点了点头:“辛苦刘经理了,收购是第一步,接下来怎么盘活它们,才是关键,我这边还真有一个小忙需要再辛苦一下刘经理。”
卫远环视着略显空旷的临时办公室(刘经理公司腾出的会议室),直接说出了新需求,“我需要一个职业经理人,专门替我打理这些工厂的日常运营和后续整合升级。”
“要求大致如下:第一,熟悉工业尤其是轻工、食品、医疗、化工这几个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有工厂管理经验;”
第二,具备较强的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能管好现有的团队,也能按我的指令组织好生产任务;第三,人品过硬,做事稳重可靠,懂得守口如瓶,我需要一个能当大管家的人。”
刘经理眼神一亮,拍着胸脯保证:“卫总您放心!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就是专门做猎头业务的!您这几条要求非常清晰,我一定让他们按照最高标准、最快速度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人选!简历和人选报告第一时间发给您过目!”
“好,费用按照按行规走就行”卫远应下。
安排完职业经理人的事,卫远在周家口仅仅停留了一晚,次日天刚蒙蒙亮,他便来到省会郑市登上了飞往东北的航班。
飞机在沈城降落,一路驱车,目的地直指这座工业重镇的核心之一,辽阳机床集团总部。
接待他的是销售科一位五十多岁、头发已有些花白的王副科长,他拿出卫远事先传真的采购清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列出的:
车床(数台)、铣床(多种型号)、镗床、磨床、简单加工中心(半自动)、冲压机(吨位不同)、锻压机……五花八门几乎涵盖了通用机械加工的基础大类。
王科长从业几十年,经手订单无数,但此刻他眉头微蹙,脸上写满了不解和巨大的困惑。
“卫总”
王科长放下清单,扶了扶老花镜,直言不讳道:“我多句嘴,您这采购需求……有些特别。”
他指着其中“技术水准要求:相当于我国1950-1960年代初期水平”的备注:“这型号……也太老了!”
“现在市面上主流都是数控机床、自动化加工中心,高精度、高效率,您这是图什么呢?是预算限制?可这预算看着不像啊……”
王科长的问题憋了一肚子:真需要这么低技术要求的设备,直接买淘汰二手货不是更便宜?为何要找他们这种大型厂?而且这采购量还不小!
卫远对此早有腹稿,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杯子时,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而坦诚的笑容:
“王科长是明白人,这要求看着是有点奇怪。”
“实不相瞒,”卫远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点声音,眼神认真,“这批设备不是我要自用的,我也是中间商,负责帮一个非洲客户采购。”
“非洲?”王科长的疑惑更重了。
“对,”卫远点点头,语气带着点引导,“您知道,非洲很多国家基础薄弱,工业化刚起步,我这个客户是他们政府派出的代表,他们……十分推崇我国建国初期的工业发展模式。”
王科长眉毛一挑,等待卫远解惑。
卫远继续道:“他们认为,我们当初在几乎是一穷二白、技术封锁的条件下,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这种精神和经验,尤其适合他们当前的国情。”
“这批设备,”
卫远指着清单:“就是他们特意点名要的!要求就是‘中国制造’,技术必须相当于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您想啊”
卫远适时露出一丝无奈的表情:“他们国内的工人平均文化水平可能连我国的小学程度都不一定能达的到,自动化太高的设备别说用了,就是日常维护都搞不定,反而是这种最基础、最皮实耐用、不需要太高深技术就能操作的设备,对他们最实用!”
王副科长脸上的疑惑迅速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取代,先是错愕,随即是惊讶。
接着,卫远敏锐地捕捉到,在他那饱经风霜、带着老工业人特有的沉稳气质的眼底,一丝久违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如同星火般骤然亮起,继而迅速扩大、燃烧。
“原来……是这样……”
王科长喃喃自语,原本有些佝偻的背脊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眼神也亮了起来,他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想不到啊,想不到!”
王科长感慨万千,用力一拍大腿:“万里之外的非洲兄弟还是有能人的,眼光是真不赖!识货!建国初期那些老设备,讲性能、比参数,现在看是落伍了,但论皮实耐用、论结构简单易维护、论在最艰苦条件下稳定输出!嘿,那真是没的说!”
王科长自豪感溢于言表。
他看向卫远采购清单的目光,也从看“冤大头”变成了看“识货的同志”。
“卫总,您这位客户,是有真见识啊!”
王科长由衷赞了一句,随即脸上浮现为难之色:“只是……您这个单子,型号有点…有点太老了,不太好办啊。”
卫远心中一紧:“王科长的意思是?”
“技术资料好说,图纸存档都还在。”王科长叹了口气。
“关键是实物!厂里现在全是最新的数控机床生产线,您要的那些型号,别说新产品了,连配套的专用零件都早就不生产,生产线几十年前就改造升级或者拆除了,这全新的订单…没可能接了。”
卫远脸上失望难掩,这批设备对他至关重要,用现代社会的数控设备替代几乎不可。
就在气氛有些低落时,王科长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手指在桌面上敲击了几下,眉毛一挑:“等等…新货是没有……但是……”
卫远精神一振:“有门?”
王科长眼神闪烁,像是在盘算着什么,声音也压低了一些:“我记得当年…厂里为了战备要求,在郊外的老战备仓库里…好像…封存了一批符合卫先生要求的机械设备!”
“封存设备?”
卫远追问:“多少年的?”
王科长脸上浮现一丝极其古怪的神情,混合着尴尬和某种“捡到宝”的微妙兴奋:“年头…稍微有点长了……”
他伸出五根手指,在空中晃了晃,“卫总,咱们实话实说…五十年出头了!纯粹按封存时间算,这些‘老伙计’比我进厂还早!”
卫远彻底无语:“……”
五十多年的老家伙?比自己大了快两轮?!他有点哭笑不得:这“古董”是买还是不买?
王科长一看卫远表情,心中顿时了然,他立刻调整策略,像是一位急于推销库存积压品的精明小贩,又像是一个准备偷鸡的老狐狸:
“卫总!您先别急着下结论!听我老王一讲!”
他猛地站起来,凑近一步,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信服力,“第一,这批设备,可是当年厂里全盛时期的主力机型!用料扎实,苏联老大哥留下的图纸,质量杠杠的!”
“虽然年头久,但它从生产线下来,完成了出厂检验合格后,就被严格密封、涂满黄油、然后挪进战备仓库保管起来了!绝对全新的状态!连一点磨损都没沾过!
“我敢打包票,这状态,比您在外面市场上掏的那些倒腾了七八手、快磨秃了导轨的二手机床,强十倍不止!”
王科长看着卫远神色有所松动,立刻加码:“第二,既然是封存状态,那就意味着一点磨损都没有!只要按照规程启封保养,它启动起来的效果,跟当年新出厂几乎没区别!精度绝对达标!”
“第三,”
王科长比划着手指,眼中闪烁着商人的精光:“咱们实事求是,东西是老了点,我也绝对不给您报高价!保证给您一个最实在的‘友情’处理价!比您直接购买市面老旧的二手设备都划算!”
“您那非洲客户不是就缺这省心省钱又靠谱的‘老家伙’吗?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啊!咱这老工业基地,也算给第三世界的朋友发光发热了!”
王科长这番话说得又诚恳又带着点煽动性,甚至拔高到国际主义情怀的高度。
卫远低头沉凝片刻,王科长话糙理不糙,他要的就是结构简单、皮实耐用、易于操作维护的“老”设备。
至于是不是新设备,根本不是关键,崭新的封存老货,某种程度上或许比充满变数的旧设备更稳妥,而且王科长在价格上的暗示……也正中他下怀。
“王科长,口说无凭。”
卫远抬起头,对着王科长笑着道:“能不能验货?我要亲眼看看这批设备的状态。”
“当然!没问题!”
王科长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立刻热情应道:“走走走!现在就安排车,我亲自带您去仓库看货!保管您满意!”
他动作麻利地拿起电话开始安排车辆和仓库开门手续,那股兴冲冲的劲头,仿佛重新回到二十岁年轻时候。
接下来的几天,卫远的时间几乎是以分钟来计算的。
在辽阳:
驱车一个多小时抵达城郊荒僻的巨大战备仓库,厚重的库门在电机驱动下缓缓开启,灰尘簌簌落下。
当头顶的白炽灯一盏盏亮起,照亮堆满角落的庞大阴影时,连卫远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无数台被油纸和厚厚防锈黄油覆盖的重型机械设备,如同沉睡的钢铁巨兽,在战备仓库的山洞里静静地伫立了半个世纪。
拂去尘埃,抹掉油膏,那粗犷坚实的钢结构、锃亮依旧(因油封未氧化)的滑轨和齿轮、结实宽大的基座……无不展现出那个年代特有的厚重与牢靠,设备崭新得仿佛时光在它们身上停滞了。
在王科长和几位被临时抽调回来的老师傅陪同下,卫远挑选了他需要的核心型号:C620系列车床、X62万能铣床、简单镗磨设备、63吨位的通用压力冲床、空气锤锻压机……
甚至还找到几台结构相对简单、基于液压和继电器控制的早期半自动组合加工平台,所有设备虽然款式陈旧,但状态极佳,铭牌清晰,编号完整。
验货之后便是价格的商业谈判,卫远并未过多纠缠,结合设备状态和市场残值,最终敲定了一个令王科长心里乐开了花、面上却极力掩饰满意的“实在价”——1200万人民币包拆卸、装车(运至周家口指定仓库门口)。
签完合同付完定金的那一刻,王科长紧握着卫远的手上下摇晃,连声道:“卫总爽快人!合作愉快!合作愉快!下回有需求还找我老王!”
在金陵:
流程被极大压缩,有了辽阳采购的“成功经验”,卫远在金陵化工集团采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工设备的过程相对顺利许多。
“这套间歇式反应釜组,那个老式的常压精馏塔,还有这几台手动搅拌的结晶槽……对,就是这些。”
卫远在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在淘汰设备区快速点选着,这次他不再需要强调“古老”,只需指明特定的淘汰型号和技术状态。
价格谈起来也更有效率,虽然设备相对新一些(平均也有三四十年),但同样处于淘汰闲置状态。
卫远的要求非常明确,采购设备附带全套原始图纸及详尽操作维护手册,并确保在后续安装调试和初期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对方销售负责人看着这笔不小的生意(总价2800万),虽对采购如此老设备的用途同样好奇,但在卫远轻车熟路抛出“非洲客户+实用为主”的理由后,也只能感慨一句“特殊需求”,便痛快地签下了合同,技术支持的要求在合同中也明确列项。
从决定采购,到辽阳签约,再到金陵合同落定,时间已然过去了一个多星期!
卫远算着日子,心头隐隐有些焦急,他知道,自己在这边多耽搁一天,1937年那个烽火硝烟的世界,就多一丝不可预测的变化。
匆匆返回周家口,已是卫远自37年返回后的第7天。
“老刘,东西呢?”
卫远马不停蹄地直接冲进车间,找到了还在忙碌的车间主任老刘。
“卫……卫总您回来了!”
刘主任顶着两个黑眼圈,指着车间深处被帆布覆盖着的三个巨大轮廓,声音带着浓重的倦意和一丝自豪:“按您给的那些照片,结合网上我们找到的一些图纸资料……兄弟们三班倒,硬是赶出来了!一辆不少!尺寸、结构、重量都绝对还原!”
卫远猛地掀开帆布,白炽灯光下,一台涂着标志性绿灰色迷彩、线条低矮流畅的轻型坦克静静地呈现在眼前——T-37!1:1完全仿真!
炮塔、舱盖、履带、驱动轮、诱导轮,甚至连顶部机枪架(未装枪)的细节都一应俱全。
钢板铆接的痕迹清晰可见,厚重、粗粝,带着冰冷钢铁特有的压迫感,与后世坦克的现代化流线型不同,T-37的外形更显“古典”,带着浓浓的二战气息,却正符合卫远所需!
“好!”
卫远围着三台钢铁造物转了一圈,用力拍了下冰冷的履带挡板:“辛苦了老刘!所有参与的师傅,5万块的奖金是你们的了,等我下次回来还会有新订单给你们...”
夜色深沉如墨。
空旷巨大的车间内,最后一盏白织灯也熄灭了,只剩下安全出口指示灯散发着幽微的绿光,四周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虫鸣。
卫远独自一人站在三台仿T-37轻型坦克中间。
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激动和对另一个时空的牵挂,心念微动!
一层无形的、旁人绝无可能察觉的能量场以他为中心瞬间扩散开来,覆盖住整个车间和三台沉重的钢铁巨物,仿佛空间被某种力量轻轻折叠、扭曲。
嗡……
极其轻微的、如同电子仪器启动般的低鸣转瞬即逝。
下一刹那,车间内所有的钢铁巨影、连同卫远的身影,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抹去,彻底消失无踪。
只留下空旷冰冷的水泥地面,映照着窗外微弱的星月光华,卫远,携带着三台T-37轻型坦克,和大量的机械、化工设备,已然重返1937年的徐家凹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