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奔向起跑线

清晨,云鹤牧场上空泛起了淡淡的鱼肚白,第三周的训练在露水尚未退尽时开启。银色暴动站在草地边,鼻息喷出一团雾气。它的身体轮廓比三周前结实许多,肩背紧凑,步伐沉稳,步频和节奏稳定而精准。香坂凛给它穿好护腿后,轻轻拍了拍它的肩,低声道:“今天开始,不是磨合,是整备,为下周的比赛做好充足的准备。”

林尧没有说话。他站在一旁翻看系统面板,眼神专注得像要把每一项指标刻进脑海。系统提示闪烁着:当前训练周期:第三周(节奏维稳期)/任务完成度:84%。他看见那一行数据后,指尖微微一动,又默默合上终端。

第三周,是整个赛前准备的最后一周,也是最危险的一周。马匹状态逼近高峰,稍有过载便可能反噬,稍有松懈便会浪费三周的打磨成果。系统建议将出闸模拟训练减至每日一次,侧重草地适应与节奏维持,特别标注“高爆发动作建议控制于180米以内”。这是为了保持马匹的状态,同时不过度消耗马匹的体力,使马匹的竞技水准维持在最高水平,他们严格按照计划充分但克制的训练着。

早晨,草地微湿,银暴在100米内完成步频测试,左前腿着地角度精准控制在52°至55°之间,系统同步发出提示音:“骨架节奏同步率达标。初始步幅平均值提升3.6%。建议尝试节奏切换响应训练。”

香坂凛首次尝试在马背上做出节奏切换指令。她在转弯处轻拍马腹,银暴微微一顿,随即调整重心,从原本的中段踏步突然提速。老柴田站在场边,用笔在训练记录本上划出一道飞扬的勾,“有意识的转换成功了。”他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确认。

银暴跑完一圈,没有气喘,眼中仍有光。香坂凛下马时对林尧点了点头:“比第二周的末尾又提升了不少。”

林尧呼了口气,点开系统界面,点击“模拟冲刺训练”准备项。银暴的训练界面变成倒计时模式,背景闪动着绿色光晕,代表状态稳定,适宜进行高强度短程测试。

当天傍晚,他们进行首次“200米模拟冲刺”。香坂凛信心满满:“来吧小家伙,我们一起向前冲刺。”银暴低声咴了一声,冲出起跑线时几乎没有一点预备姿态,直接腾空、落地、爆发。

脚蹄剥开草皮,尘土翻飞,马尾被疾风倒卷,前方直道一瞬间被踏过。林尧目不转睛地盯着终点的激光计时器,屏幕跳出数字——11.91秒。系统评价:爆发完成度:A-;节奏回稳时间:3.2秒;心率回落速度优良。

香坂在终点勒马,银暴轻喘,但耳朵灵活地转动着,没有乱跳。她握紧缰绳,回头看了林尧一眼,微微一笑,“还有空间。”

柴田当场拍板:“再练两天,稳住节奏就不再冲刺了。多练容易受伤;练的少了又没法维持状态。现在这样就刚好。”

林尧点头,把当天的报告上传到系统。系统随即更新数据:完成度91%;状态稳定;步频/步幅/心率综合同步比达92.6%;节奏压迫指数初步具备实战水准。一行小字在底部亮起:已达到迎战地方一线对手的标准。

银暴的注册信息早已存在——那是在父亲生前,由牧场统一提交的备案资料,备注为“特殊编号|地方赛事限定使用”,当时虽无具体参赛计划,但依然完成了血统建档与马籍申报流程。那一栏“父系信息不明”的灰字至今仍挂在页面上。官方系统只是按马匹资料及身体参数给出了一项保守评估:“潜力:中”,没有人会为这种评级的马下注。

但现在不同了。

训练完成度越过90%,银暴证明了自己有冲线的资本。

比赛报名在第三周周四上午截止。第三周周一早晨,林尧在系统中上传全部训练数据与马主申请资料,在完成参赛注册后,由柴田实作为练马师完成了报名。场次为:函馆新马战芝1200米。起跑时间为周六上午十点整,参赛马匹上限12匹,目前已确认参赛9匹。

系统确认提示随即跳出:

【马匹注册记录验证完毕|报名资料提交完成】

【当前赛程匹配度:76%】

【预计参赛马匹数量:12匹】

【身份状态:可参赛|地方赛资格验证通过】

这是银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

当天傍晚,系统开启了“对手分析”功能。林尧整理了参赛马匹的基础资料并投影,其中三匹被特别高亮标注,标记为潜在主要竞争者。

第一匹被高亮的是——赤阳之路。

“赤阳?”香坂念出名字,看着备注栏:前驱发力极强,出闸加速数据极高,冲刺风格类似中央马场短途良血马。疑似外祖系带有欧系耐力血统,爆发后保持力惊人。主骑手为地方老手栗田藏,擅长一马当先式抢节奏策略,惯用抢头战术,风格强硬,曾在类似1200米赛事中用“起步即拉节奏”的方式压垮后段群体。系统推测:该马将在起步至前400米阶段制造最大压迫并直接带出全场节奏。

“典型抢头马。”柴田简短地评价。

第二匹亮橙标记的是——蓝带飘影。

这匹马外形普通,但系统给出的关键词是:“节奏稳健型”。备注栏:节奏型马,擅长维持稳定步幅,长线追击能力强,冲刺距离延后但效率高。主骑师井本经验丰富,善于跟节奏跑,是曾在地方大奖赛中跑进前五的老将,风格老练,不抢节奏,但擅长尾段追击,能在尾段稳步追近并反超无经验骑手。系统提醒:中段至终段阶段存在被“后压”风险。若主马状态不稳,极易在尾段被蓝带飘影超越。

“这马不抢节奏,但后追稳定。我们不能让他跟上。”林尧皱眉,“沉稳型的对手,如果你节奏乱了,它就会上来。”

第三匹马名叫玉溪纪行,情况最为复杂。系统备注则:性格难驯,体能优秀,爆发力强,但情绪不稳,缺乏控制。曾在训练中暴起两次但未摔骑手。主骑手是本地马主之子,首次参赛,技术尚可但无经验。系统评估为不稳定干扰源,可能在比赛中制造节奏混乱,对银暴产生意外压力。

“这家伙像不定时炸弹。”香坂语气皱着眉头说道。

三人沉默了一会儿。风吹过场地,草地摩擦声如浪。

“柴田大叔,”林尧看向老人,“你是我们的主训,现在让你制定战术,你会怎么安排?”

老柴田从胸前口袋里抽出笔和旧笔记本,划了两行图线。他抬头:“赤阳必抢头,蓝带不抢但会咬节奏,我们抢不了头,除非牺牲体力跟他拼第一段,但那样尾段会崩。如果我们让赤阳放开第一段,他必然会在中段下缓来保最后冲刺,那时蓝带和玉溪都会动。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跟着蓝带死咬,赌最后拼线;二是提前压节奏,在中段逼出他们的真实配速。”

“你选哪个?”林尧问。

“我选压。”柴田答得干脆,“你们没那么多缓冲空间,银暴能不能赢就看第二段控得住节奏没有。”

香坂慢慢站起身,接过柴田手里的笔,在末端添了一段折线:“不赌。我来引导节奏。他跑头,我们放第二。第二段,我控节奏,把节奏引到我能掌握的范围。他要拉速度,我就咬紧;他不拉速,我就逼。”

林尧点头,“这几天训练我可以通过观察监测马匹的心率、步幅变化,每100米报告一次。你只管跑,我来提供数据支持。”

空气中好像燃起了三人一马的渴望。他们都知道这是赌上三周全部训练的第一次实战。

香坂忽然说:“我不想只是完成比赛。”

林尧看着她。她望向银暴,慢慢说道:

“我想赢。”

林尧没有回答,但那一瞬间,他的眼神像落在马身上,又像穿过夜色,望向周六的赛场。

柴田点燃一根烟,吸了一口,“年轻人有意思。”

当晚训练收尾,银暴接受了最后一次牵行与清洗。香坂凛安静地蹲在马房角落,擦拭缰绳的金属扣,柴田一言不发地整理着比赛当天要带去的急救包与备用马钉。林尧则坐在角落的塑料椅上,盯着系统界面中缓慢跳动的“赛前准备指数”。

三人谁都没有提“紧张”这个词,但稍显沉默的氛围还是暴露了大家的心情。

系统提示更新:赛前状态整备完成度:98%;推荐开始正式运输与抵场准备。

4月2日

出发时间被定在比赛前一日,也就是周五的凌晨四点整。考虑到银暴第一次出远门,林尧特意预约了低震缓冲结构的马运车,还拜托了熟人帮忙安排函馆场内临时马房。香坂负责打包所有骑乘装备,柴田带上医用品与急救冰袋,还有几本他的老训练记录本。

凌晨三点五十,云鹤牧场马厩内灯光亮起。

银暴穿着柔毡护腿、轻薄马衣、带通风槽的运输头罩。它看起来比前三周任何时候都要精神——不是兴奋那种,而是一种若隐若现的“准备好”的气场。香坂牵着它从马厩门口走出,迎面一阵风带起她的发尾与马鬃一齐飘动。

“走咯。”她低声说。

银暴轻轻甩了甩尾巴,回应它年轻的主骑。

马装上运输车的过程异常顺利,它只在上车的瞬间顿了半步,随即自发迈了上去。柴田关上车门后叼着烟说:“有这个觉悟,这孩子干什么都会成功的。”

林尧回头看着那辆贴着“云鹤”标志的运输车,心跳第一次在没有系统提示音的时刻加快了。

运输车缓缓驶出牧场。

天色未亮,山路边仍有些雾气。林尧坐在副驾,系统面板被调出,界面上标着一行缓慢流动的数据:“马匹心率稳定(43),兴奋阈值提升中,肌肉紧张指数1.3,咀嚼频率增强。”

香坂凛在后面透过后窗望着银暴的位置:“它在咀嚼马嚼子。”

“它还是有点焦躁,是太想奔跑了吧。”林尧语气平稳。

车行至第一段缓坡转弯口时,银暴忽然短促地低鸣了一声,像是第一次离开出生牧场的新奇,也像是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宣言。

香坂凛立刻从座位上坐直了,林尧也转头看向马厢。

“它知道要去哪里。”柴田在后座上开口:“就让它去跑一次看看。”

云雾渐散,日光在远山的缝隙里透出第一缕橘黄。

车轮滚过碎石带起微颠,系统自动跳出提示框:

赛事地点:函馆新马赛(芝)1200米。首战倒计时:31小时42分钟。

而此刻,银暴低头站在运输车内,耳尖前倾,鼻息沉稳,却始终没有合眼。

它已踏上路程,这是它奔向起跑线的日子。

没人愿意让一匹没有战绩、没有血统背景的马去冒险,尤其是在函馆这样连中央都盯着的新马场上。

可林尧偏偏决定就在那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