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湖南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产学研合作工作日益重视。在2006年全省科技大会上,省委正式提出把推进产学研合作作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湖南的重要内容。各地党委、政府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推进“一化三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出台一系列支持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推动全省产学研合作全面开展。2007年,国家确定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湖南省委、省政府围绕“富民强省”“两型社会”和“低碳经济”,相继出台了多个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文件,如《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决定》《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等。全省对产学研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合作基础进一步坚实;高校、科研院所长足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湖南省地方高校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逐步展开,发展迅速。“十五”以来,湖南省高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对产学研合作重要作用的认识明显提高,在资金投入、人员配置、政策引导等方面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产学研合作模式日趋多样化,产学研合作的层次与水平明显提高,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据初步统计,湖南省本科高校已经与省内100%的市州和60%以上的县(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省内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了包括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组建研发平台、联合开发项目等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在高校进校科研经费中,来自企业的资金从2000年的5%提高到2007年的37%。在“十五”以来高校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和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有80项是与企业合作获得的,占获奖总数的51%。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95%是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完成的,这些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湖南省烟草、石化、钢铁、能源、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现代工程机械装备、先进电池材料及应用、有色金属材料、现代中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中,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亿元。湖南有色、南车集团、时代新材、隆平高科、三一重工等一批省内重点企业都通过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而实现了企业自身在技术和市场的新突破。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研究成为湖南省自主创新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