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特点

首先,在产学研合作目标上,注重发挥科技优势与培育产业优势相结合。

“十一五”以来,湖南省地方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针对国家经济建设以及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和“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关键科技问题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同时,将创新成果应用于产业发展实践,迅速提升了支柱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现问题—创新研究解决问题(创造科技优势)—转化成果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产业优势)”的高校创新与服务模式。如湘潭大学研发的“环境友好生产乙甲胺磷”新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后获得了7项发明专利,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生产新工艺分别在省内外3家企业得到应用。“环乙烷富氧化”新技术已在中石化巴陵公司应用,可新增年产值人民币4亿多元,极大地推动了湖南省石化产业的发展。湖南师范大学刘筠院士培育的“三倍体湘云鲫(鲤)”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品种,近年来鱼苗种产销量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在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外的30多个省市推广养殖,累计生产和销售湘云鲫(鲤)苗种30亿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近些年来,湖南省地方高校结合自身科研优势为湖南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湖南省确定的重点发展十四大产业中,湖南省地方高校在各产业技术领域都具有明显的平台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特别是有色金属、烟草、工程机械、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石化、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的技术领域本身就是湖南省地方高校的优势科研领域,高校正在成为湖南省支柱产业发展的技术动力源。

其次,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上,注重技术转让与技术服务相结合。

地方高校的学科综合优势使其成果产出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也使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选择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的转化方式。一是技术转让,即将产出成果一次性出售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转让给技术受让方,实现成果产业化。2006—2009年,湖南省高校共转让技术项目1319项,获得转让收入4.29亿元。二是技术服务,及高校依托独有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平台优势,为成果受让方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帮助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2006—2009年,全省高校共实施技术合作项目2466项,帮助企业新增产值358.65亿元,新增利税75.25亿元。如湘潭大学比德化工公司以湘潭大学的技术服务作为支撑,扭亏为盈,近几年企业共计新增产值9.18亿元,直接经济效益1.83亿元,出口创汇2080万美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制开发出的新型建筑模板——竹帘胶合板,已在全国12个省份500余家模板生产企业得到推广示范,共建立生产线900余万条,年生产量约270万立方米,实现年产值108亿元。如今,将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放在高校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定期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和技术服务,已经成为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

再次,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注重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一直以来,湖南省地方高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将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实现了直接服务经济建设和提供人才支撑的双赢。一方面,地方高校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派出研究生开展技术服务等方式,推动学生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工作,既丰富和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让他们在最富有创造力的年龄阶段直接面向市场进行创新实践,逐步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从以学校实验室为主、校内教师指导学生的传统模式向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共同指导学生的创新模式转变。湖南省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31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另一方面,高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以联合办学、学术交流、技术指导等形式帮助企业培养管理和技术人员。特别是有的大学与企业共建博士后流动站或研发中心(如湖南师范大学在华菱钢铁公司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吸引了一大批博士进入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与服务,既强化了产学研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又增强了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实力。

最后,在产学研合作效果上,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成果转化应该追求经济效益,但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这是湖南省高校开展成果转化工作的共识。湖南省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甚至更加看重社会效益。湖南农业大学每年投入100万元实施“双百科技富民工程”,派出100个科技服务小组对口支持100个农民科技示范基地,通过无偿技术服务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每年在全省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面积达5000万亩以上;有40%以上的重要涉农企业应用该校的技术成果。长沙理工大学的“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套技术先后在8省区23条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中广泛应用,有力地支撑了重大工程建设,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5亿元,节约用地16202.5万亩,减少油耗3640.6万升,降低废气排放1.66万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吉首大学从猕猴桃中提取的“果王素”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际空白”,猕猴桃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已帮助湘西近20万农民摆脱贫困。高校在开展自主创新的同时,主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如湖南科技大学定期开展煤矿安全检测、湖南师范大学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等等。